第16章 築觀懾夷_強漢之墨色如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章 築觀懾夷(1 / 1)

黑坳戰後築京觀,血塚碑銘震百蠻。

諸部心驚皆俯首,衛溫狡黠遁倭灘。

細甄供詞追殘寇,急奏長安定遠安。

更遣舟師探滄海,漢旗將指海東瀾。

黑齒坳一役,漢軍以雷霆萬鈞之勢,犁庭掃穴,將盤踞多年、凶名赫赫的山魈部連根拔起。硝煙雖漸散,但坳內焦土殘垣間彌漫的濃重血腥與屍骸焦臭,依舊嗆人口鼻,無聲地訴說著不久前那場複仇之戰的酷烈。然而,對於主帥黃權而言,戰事的結束,遠非終點。如何將這場慘勝的威懾力發揮到極致,如何在這片剛剛用鐵與血洗禮過的土地上,刻下大漢不容置疑、不可違逆的權威,才是當下關乎夷州長遠安穩的關鍵之舉。

“京觀”,此乃上古以來,中原王朝對陣不臣蠻夷、彰顯赫赫武功、震懾八方的最酷烈手段之一。黃權立於剛剛肅清的鬼王寨廢墟之上,腳下是浸透血水的焦黑泥土,環視周遭屍山血海,目光冷峻如萬載寒鐵。

“傳令!”他的聲音並不高昂,卻帶著金石般的決絕與不容置疑的威嚴,穿透稀薄而帶著腥味的晨霧,清晰傳入肅立一旁的諸將耳中,“以山魈部酋長木鹿及其麾下所有大小頭目之首級為核心,聚所有頑抗被誅之蠻兵屍首,於此坳口要衝之地,壘土築台,封屍為塚,立‘京觀’!再堅石刻字,明昭其罪,以儆效尤!”

命令既下,漢軍將士立刻依令行動。此非簡單的掩埋處置,而是一種帶有強烈儀式性與政治威懾性的恐怖陳列。一隊隊兵士麵無表情地將一具具殘缺不全、猙獰可怖的蠻兵屍體拖拽至坳口那片相對開闊的平地上。尤其是那些麵目扭曲、身上繪有詭異恐怖紋飾的頭目屍身,被特意放置在最為顯眼的位置。木鹿那被張紹以破陣刀劈成兩半的駭人屍身,經隨軍匠人粗略縫合後,置於整個屍堆的最頂端,其怒目圓睜、充滿不甘與驚懼的首級,被一根長長的粗木杆高高挑起,直指灰蒙蒙的天空,仿佛仍在無聲地向蒼天發出最惡毒的詛咒。泥土混合著暗紅色的血水與碎肉,被兵士們用鐵鍬一層層覆蓋、夯實,最終壘成一座底寬頂銳、高約兩丈有餘的巨大錐形土台。遠遠望去,陰森恐怖,煞氣衝天,無數殘缺的肢體和扭曲的麵孔隱約可見,令人望之毛骨悚然。

更有隨軍的精通文墨的書記官,奉命在一塊從附近山崖開采打磨平整的巨大青石上,以雄渾的篆書刻下大字:“漢征東將軍黃,奉天討逆,夷平山魈部,誅其酋木鹿以下一千三百級,築京觀於此。敢有犯漢疆、害漢民、行悖逆者,視此為例!”刻畢,又以朱砂填入字跡,使其殷紅如血,在荒涼的山坳間,如同一道永不乾涸的血痕,散發著令人窒息的威嚴與恐怖。石碑被數十名軍漢吆喝著,用粗繩杠杆牢牢立於京觀之旁,與那屍塚互為映襯。

京觀築成之日,黃權特意下令,從周邊區域“禮請”來了數十位夷州各地、大小部落的首領或重要代表。當這些平日在自己寨中作威作福的土人首領,被漢軍甲士“護送”至黑齒坳口,親眼目睹那座由無數同族屍骸壘砌、散發著濃烈惡臭與死亡氣息的恐怖土塚,以及木鹿那扭曲猙獰、被鳥雀啄食的首級時,無不駭得麵無人色,雙腿戰戰如篩糠,許多人當場彎腰嘔吐不止,更有甚者直接癱軟在地,涕淚橫流,對著京觀和漢將磕頭如搗蒜,用生硬破碎的漢語夾雜著土語,連連發誓賭咒,永世臣服大漢,絕無二心,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黃權並未多言,隻在高處冷眼掃過這些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土人首領,聲音平淡卻重若千鈞,每一個字都如同冰錐砸落在他們的心上:“此塚,即為界碑,亦為明鏡。順大漢者,可為大漢子民,受庇護,互通有無,安居樂業;逆大漢者,山魈部便是爾等唯一終局。大漢王師,言出必踐,劍鋒所指,擋者齏粉。勿謂言之不預。”

其立威效果立竿見影,遠超一場單純的軍事勝利。京觀之恐怖威名,如同最寒冷刺骨的冰風暴,迅速席卷夷州的每一個山林、每一處湖澤、每一個海島。那些原本因漢軍初來、衛溫敗逃而心懷觀望、首鼠兩端,甚至暗藏異動、蠢蠢欲試的部落,聞此消息,再見到那些從黑齒坳歸來後便如同失了魂、夜夜驚夢的首領們的描述,心中那點可憐的僥幸、貪婪與野心,瞬間被無邊的恐懼碾得粉碎。隨後數月之間,前往安吳堡表示歸順、進獻方物禮物、請求“冊封”甚至請求內附的部落使者絡繹於途,態度前所未有的恭順謙卑,甚至帶著諂媚。夷州腹地潛在的抵抗情緒,雖未敢說徹底根除,卻已被這血腥恐怖的手段強行壓入了冰封之下,短期內再難掀起波瀾。

與此同時,對山魈部俘虜的甄彆與審訊工作,也在霍峻的親自督導下,於臨時設立的營區內緊鑼密鼓地進行。此項工作繁瑣而重要,需要極大的耐心與細心。於此,此次行軍書籍諸葛謙——諸葛直之子,展現了其與其父一脈相承的智慧與過人的細致縝密。他並不直接參與刑訊逼供——那自有軍中老練冷酷的刑訊官負責——而是將所有俘虜,無論等級,逐一分開審訊後所得的口供、乃至他們無意中透露的零星信息、彼此間的矛盾之處,皆分門彆類,記錄在案,然後進行交叉比對,去偽存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審訊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許多蠻兵頑固不化,受部落野蠻習俗影響深遠,甚至試圖以謊言欺騙漢軍。例如,一名被俘名喚“兀突”的小頭目,起初一口咬定衛溫早已在漢軍攻破安吳堡時便死於亂軍之中,屍骨無存。然而,諸葛謙在比對多名不同批次俘虜關於衛溫最後出現時間、地點、隨從人員的口供時,發現了一絲微小的、難以察覺的矛盾。他並未立刻聲張,隻是將這幾處疑點用朱筆細心標注出來,附上自己的簡略分析,呈送給主持審訊的霍峻。霍峻經驗老辣,立刻意識到其中關鍵,下令對那幾個口供存在細微出入的俘虜進行重點隔離複審,施加更大的壓力,最終成功撬開了他們的嘴,揭露了部分真相。

綜合所有經過反複驗證的可靠口供,真相的拚圖逐漸清晰完整:衛溫此人果然狡詐如狐,他在黑齒坳叛亂發動前夜,確實曾秘密潛入坳中,以重利和詭言蠱惑了木鹿,並留下了少量心腹親兵“助戰”,實則監視。但在漢軍大軍出動、兵圍黑齒坳之初,衛溫便已判斷出木鹿有勇無謀,必敗無疑,竟毫不猶豫地拋棄了這枚精心挑選的棋子,帶著寥寥數名絕對心腹經多名俘虜描述交叉印證,其中一人疑似精通水文地理的原安吳堡水師小校,另一人則是對通往倭島方向海路有所了解的落魄海商),在山魈部一名喚作“岩鬣”的資深老獵戶向導的帶領下,沿一條極為隱秘、僅有少數獵戶知曉的樵徑,迅速脫離戰場,直奔東北海岸。其行動之果斷、迅速、隱秘,顯是早已謀劃好的金蟬脫殼之計。

“據那名為‘岩鬣’的向導已被我軍擒獲)最終交代,”諸葛謙將數日來的審訊成果整理成一份條理清晰的文書,呈給黃權、霍峻、朱然等人,語氣平穩而清晰,絲毫不像曆經多日疲憊的樣子,“衛溫一行於四日前的深夜,在東北方向‘鬼哭灣’一處僻靜險峻的灘塗,乘上了一條似乎是早已備好的、船體狹長、船首怪異上翹、頗具倭人風格的快船。臨行前,衛溫還給了那向導一小袋品質上乘的珍珠,令其守口如瓶,並威脅若泄露半個字,必殺其全族。岩鬣稱,他親耳聽到衛溫對身旁人言道:‘……中原已無立錐之地,暫避倭地,徐圖後舉。九州島肥前之宗像氏,昔年貿易曾受我恩惠,其地偏僻,足可容身,以待天時……’”

“九州島……肥前……宗像氏……”朱然聞言,撫須沉吟道,“倭島列國紛爭,諸侯林立,情報瑣碎,然確有宗像此族,控扼海道。看來衛溫狡兔三窟,早已為自己留好了退路,連落腳點都謀劃清楚了。”

“倭島……”黃權的手指無意識地輕輕敲擊著桌麵,目光再次投向懸掛於壁的那幅正在不斷擴展完善的東海海圖,眼神銳利如鎖定獵物的蒼鷹,“疥癬之疾,喪家之犬,竟欲遁入蠻夷之域,以求苟延殘喘,可笑,更可誅!若使其與倭人勾結,習我技藝,窺我虛實,他日必成邊患!”

至此,衛溫逃亡倭島日本)的線索已基本確鑿。黃權不再猶豫,即刻下令:“周主簿!”

“屬下在!”一直候命的周平立刻上前一步。

“即刻起草兩份奏報。其一,詳述我軍自登陸鬼牙灘起,至克複安吳堡、平定山魈部叛亂、築京觀以儆效尤之全程,列明所有有功將士及陣亡者名錄,尤為諸葛直大人之智勇、黑夫等斥候之忠烈,請朝廷不吝厚賞追恤。其二,專呈衛溫勾結山魈部、戕害斥候、及其最終確鑿逃亡倭島九州之詳細情報,並附上我軍下一步跨海追索之初步方略與所需支持。以六百裡加急,最快速度,分送長安陛下禦前與漢中丞相府!不得有誤!”

“諾!”周平領命,深知事關重大,匆匆而去。

黃權隨即又看向帳內諸將,目光沉毅:“衛溫遁逃倭島,乃意料之中,然夷州初定,百廢待興,人心未穩,大軍不可輕動。然此獠不除,終是心腹之患,且遺禍海外。朱然將軍!”

“末將在!”

“命你水師即刻起,加大巡弋範圍與頻率,尤其東北海域,嚴密監視一切可疑船隻,不論大小,詳查其來路目的。同時,派遣精明乾練之水手斥候,偽裝商賈或漁民,儘可能靠近倭島沿岸,繪製更精確之海圖,搜集一切關於倭島風向、海流、港口、勢力分布之情報!此外,格物院交付之新式戰艦,需加速整修驗收,水手操練亦需加強,務必做好未來遠航遠征之萬全準備!”

“末將領命!必不負將軍所托!”朱然抱拳,眼中閃爍著對挑戰新海域的興奮。

“霍峻將軍!”黃權看向因傷臉色仍顯蒼白的霍峻。

“末將在!”霍峻掙紮欲起身領命,被黃權以手勢止住。

“你之重任,在安心養傷,同時統籌夷州新附之地之一應善後民政。此乃長久之基,關乎根本,萬勿輕忽。安撫土人、整編降卒、恢複屯墾、修築道路據點、推廣漢話漢禮、選拔土人俊才入學等等,千頭萬緒,皆需你悉心規劃,穩步推進。遇有不決,可隨時與朱將軍及我等商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末將明白!定竭儘所能,穩固後方,為大軍提供支撐!”霍峻鄭重應下。

“張紹、孫恪、李旻……”黃權的目光最後掃過這群在戰火中迅速成長、已顯露出崢嶸頭角的年輕將領,“爾等此次奮戰,功績卓異,朝廷必有封賞。然功勳已屬過去。張紹,繼續清剿山中可能殘存之潰兵匪類,鍛煉士卒山地作戰之能;孫恪,主持新兵操練之事,尤其山地行軍、偵查潛伏、弩箭精準射擊之道,需傾囊相授;李旻,醫護營擴建及軍醫培養之事,乃至夷州本地草藥藥性探究、編撰成冊,交由你全權負責。夷州非止一戰之地,更是帝國東南之屏藩,爾等皆需儘快獨當一麵,砥礪自身,將來方能為國擔更重之任!”

“末將卑職)領命!”張紹、孫恪、李旻等人齊聲應道,聲音洪亮,充滿了昂揚的鬥誌與被委以重任的使命感。他們深知,腳下的土地,將是他們新的起點。

自此,安吳堡內外,在經曆了短暫的雷霆風暴與血腥清算後,開始轉入一種緊張而有序的建設、鞏固與備戰時期。京觀的威懾力持續發酵,夷州局勢日漸平穩,歸附者日眾。而關於衛溫遁逃海外、大漢或將揚帆東征、跨海追窮寇的消息,也在軍中與民間悄然流傳,激蕩著每一個渴望建功立業、拓土開疆的漢家兒郎之心。

遙遠的成都,丞相府內燈火常常長明至深夜。諸葛亮於案前細細閱畢黃權派人星夜送來的兩份急報,沉吟良久。他先是為大軍成功克複夷州、斬將搴旗而深感欣慰,為諸葛直之智、將士之勇而頷首,更為黑夫等陣亡將士而喟歎傷懷。旋即,他那深邃如海的目光便牢牢鎖定了關於衛溫遁逃倭島的那一紙文書。

他起身,緩步踱至窗前,望向東北方向那片無垠的、繁星閃爍的夜空,手中羽扇輕搖,目光卻已穿越千山萬水,落在了波濤洶湧的東海之外。

“倭島……東海之外,《漢書·地理誌》略有提及,乃蠻荒未化之地……衛溫此去,非為避禍,實為遺患。若使其與倭人豪族勾結,授之以中土技藝、兵法典籍,假以時日,恐生邊釁,遺禍子孫。”他低聲自語,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但隨即,那憂慮便被無比的堅定所取代,“然,大漢兵鋒,豈止於陸?陛下誌在四海,海疆萬裡,亦當靖平!寇能往,我亦能往!”

他回到案前,鋪開上好絹帛,提筆蘸墨,略一思忖,便開始筆走龍蛇,起草給天子的奏疏。對於跨海追索衛溫之事,他雖持一貫的謹慎態度,強調需充分準備、謀定後動、糧秣軍械務必充足,但其回令中的指示卻異常明確堅定:“……著征東將軍權,悉心籌備舟師,精練水戰,廣遣精乾,探明海路風情,亦可廣布威德於海上諸夷,宣示大漢仁政。待時機成熟,糧械齊備,當以精銳之師,跨海東征,務必緝拿逆酋,絕此禍根,揚我漢幟於化外之地,使四夷知大漢之威,無所弗屆,日月所照,皆為漢土!”

帝國的戰略目光,在而立之年的劉禪和這位千古賢相的運籌帷幄之下,已堅定地越過重洋,投向了更遙遠的未知領域。一場跨越浩瀚海洋的追獵,已在帝國的最高層麵得到了認可與推動,進入了實質性的籌備階段。

而夷州,這座剛剛沐浴過鐵血、初步臣服的新晉領土,正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強漢通向更廣闊天地、探索無垠海疆的堅實踏腳石與出發台。張紹、孫恪、李旻、諸葛謙、朱桓等雛鷹們,則在這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中,加速磨礪著他們的羽翼與爪牙,等待著搏擊長空、翱翔四海,將那獵獵漢旗插上更遠方土地的那一天。

強漢的征途,注定是星辰大海。

喜歡強漢之墨色如血請大家收藏:()強漢之墨色如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遇見,更好的我們 甜誘!掐腰!冷戾大佬夜夜纏吻她 下山尋親破懸疑 彈幕覺醒:懷孕女配對著反派嚶嚶 九五重生:明惠的幸福人生 拾年燈燼 乾坤我為主 掉錯時間段的士兵突擊 黎姿的快穿奇遇記 八零之小錢勸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