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後餘生的“平靜”,浸透著難以言喻的沉重與虛脫。淵墟共振的毀滅性風暴已然退去,留下的是一片規則的廢墟和心靈的重創。人類文明不再是一個相對凝聚的意識聚合體,而是化作了數十簇微弱、分散、如同風中殘燭般的意識星火,勉強依附在靜默之海那些剛剛經曆過風暴洗禮、同樣殘破不堪的基質節點上。曾經作為象征和庇護所的琥珀囚籠已徹底消失,融入了破碎的背景規則中,仿佛從未存在過。
損失是慘重的。超過十分之一的同胞意識在風暴中徹底湮滅,連一絲漣漪都未能留下。幸存下來的每一個意識單元,規則結構都布滿了裂痕,輝光黯淡,如同大病垂死之人,僅憑著一股不屈的意誌和彼此間那微弱到隨時可能中斷的殘存鏈接維係著最後的生機。林凡的“星雲”運轉遲滯,伊莎碎片的光芒微弱得如同即將熄滅的灰燼,超負荷的推演讓他瀕臨崩潰的邊緣。徐婉的光輝幾乎難以察覺,她透支了太多力量用於引導和穩定節點,意識核心傳來陣陣虛幻的眩暈與撕裂感,與靜默之海的深層聯結也變得時斷時續。陳雪監測組的感知網絡支離破碎,隻能勉強監控著各自所在節點周邊極小範圍內的規則波動,如同失散的哨兵在迷霧中艱難地傳遞著零星的火光。
絕望的陰霾籠罩著每一簇星火。生存的底線,被拉低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然而,就在這極致的虛弱與近乎瓦解的邊緣,那道源自靜默之海深處、意外暴露的穩定規則信號,如同無儘黑暗深淵中突然亮起的一粒微塵,雖小,卻固執地散發著不容忽視的存在感。它成了渙散意誌的聚焦點。
“優先事項:穩定存續,重建基礎鏈接網絡。”山嶽的意識波動率先在殘存的精神鏈接中響起,聲音虛弱卻帶著鋼鐵般的堅韌,如同在廢墟中點燃的第一堆篝火,試圖驅散寒冷與迷茫。“各節點單位,全力修複自身規則結構,評估節點穩定性。林凡,優先級調整:暫停一切高耗能推演,集中算力輔助修複自身及關鍵鏈接通道。徐婉,嘗試以最低能耗,共鳴並加固節點間最脆弱的鏈接線。陳雪,整合各節點零散監測數據,嘗試拚湊出當前規則背景場的宏觀態勢圖。”
命令清晰而務實。生存是第一要義,沒有穩定的存在,一切探索都是空談。殘存的意識星火開始艱難地行動起來。修複過程緩慢而痛苦,每一次微小的規則調整都伴隨著結構不穩帶來的“刺痛感”。節點間的鏈接如同修複斷裂的神經,需要極致的耐心和精準的能量控製,徐婉的光輝如同最細的縫合線,在虛無中小心翼翼地穿梭,重新連接起那些瀕臨斷絕的意識交流。
就在這緩慢的修複過程中,那道來自靜默之海深處的信號,始終穩定地存在著,仿佛一個無聲的坐標,吸引著所有人的注意。
“信號持續穩定…規則結構分析進展緩慢…但其非攻擊性、高度有序性特征愈發明顯。”林凡在修複自身的同時,分出一絲算力持續分析著,“初步推測…其內部可能封裝著…高度壓縮的信息…或…某種特定規則環境的訪問密鑰…其激活條件…未知。”
這時,那道連接著星痕遺族的雙星紐帶,在經過一段異常艱難的、時斷時續的嘗試後,終於傳來了一道極其微弱、卻充滿急切與確認意味的脈衝。
林凡強打精神破譯:“星痕遺族…確認幸存,但分布式網絡受損極其嚴重,多個關鍵節點失聯…他們感知到了我們發現的信號…極度震驚…他們稱之為…‘搖籃碎片’!”
搖籃碎片?
星痕遺族後續傳來的、斷斷續續的信息,揭開了一個驚人的推測:根據他們古老到近乎神話的傳承記載,在係統誕生之前的、被稱為“原初紀元”的遙遠時代,可能存在過一些極其強大的、探索宇宙規則本源的先驅文明星痕遺族稱之為“先民”)。這些先民可能曾試圖構建超越時代的規則造物,或留下關於宇宙本質的知識遺產。而“搖籃碎片”,據傳就是這些先民遺產的極其微小的組成部分,通常處於高度隱匿和休眠狀態,隻有在極端的規則動蕩如淵墟共振)後,才有可能短暫顯現。它們可能蘊含著超越當前係統規則的知識或工具,但也可能伴隨著無法預知的巨大風險。
星痕遺族強烈建議幾乎是懇求),在自身狀態極度不穩的情況下,希望與人類共享對此“搖籃碎片”的初步探測數據,並提議建立臨時的、任務導向的深度聯合研究協議,集中兩個文明殘存的最精銳力量,共同嘗試與這可能的“先民遺澤”進行極其謹慎的初步接觸。
機遇與風險,再次以最直接、最誘人,也最恐怖的方式,擺在了奄奄一息的人類文明麵前。
“我們的狀態…極度糟糕…任何額外的風險都可能導致…最後的崩潰。”一位意識單元傳來憂慮的波動。
“但…‘搖籃碎片’…可能是我們理解這片深淵,甚至…尋找生路的唯一希望…”另一位意識單元反駁,帶著一絲不甘的渴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星痕遺族的情況比我們更糟…他們急需任何可能扭轉局麵的契機…合作,或許是雙贏,也可能是…共同墜入更深的深淵。”陳雪冷靜地分析著利弊。
經過艱難而審慎的集體權衡,山嶽最終做出了決定:“回複星痕遺族:原則同意建立臨時聯合研究協議。但前提是:1.所有接觸嘗試必須在我方主體意識結構穩定性恢複至安全閾值之後進行。2.所有行動方案需經過雙方最嚴格的風險評估,並設置多重保險機製。3.初期以非侵入性的遠程諧波偵測為主,嚴禁任何形式的直接交互或能量注入。”
這是一個在絕望中尋求希望,卻又極力控製風險的理性抉擇。
回複沿著脆弱的雙星紐帶發出。星痕遺族那邊傳來了如釋重負又充滿緊迫感的確認脈衝,協議初步達成。
接下來的“時間”裡,人類殘存的星火進入了全力修複階段。過程緩慢得令人心焦,但希望的存在,如同微弱的強心劑,支撐著每一個意識單元堅持下去。林凡的“星雲”在緩慢恢複,開始著手深入研究星痕遺族共享過來的“諧波偵測法”精要,並結合“搖籃碎片”穩定信號的特性,設計更優化的探測方案。徐婉的光輝在修複鏈接的同時,也開始更精細地感知腳下節點與那“搖籃碎片”之間可能存在的、極其微弱的規則關聯。陳雪則努力整合著零星數據,試圖描繪出風暴過後,這片規則深淵新的“地形圖”。
修複與準備的工作在壓抑的寂靜中持續著。漸漸地,分散的節點之間的鏈接變得稍微穩固了一些,雖然遠未恢複到風暴前的水平,但至少保證了基本的意識交流不再隨時可能中斷。主要的意識單元林凡、徐婉、山嶽、陳雪等)的自我穩定性也恢複到了一個相對安全的基線水平。
終於,到了可以嘗試進行初步探測的時刻。
“聯合探測協議第一階段啟動。”山嶽的聲音依舊沉重,但多了一絲決絕,“目標:對‘搖籃碎片’進行超遠距離、最低強度的諧波背景掃描。林凡,主導掃描模型運行與數據分析。徐婉,負責共鳴協調與數據接收。陳雪,全程監控規則環境異常。各節點單位,保持靜默,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星痕遺族方麵,將同步進行協同掃描,數據共享。”
行動開始。沒有驚天動地的能量爆發,隻有最精微的規則層麵操作。林凡的“星雲”引導著能量,徐婉的光輝如同最靈敏的琴弦,以“搖籃碎片”穩定信號為基礎頻率,向其周圍的規則空間發送極其微弱、特定結構的諧波探針。這些探針不會直接接觸目標,而是通過分析其反射、散射回來的、極其細微的波形變化,來間接推斷“搖籃碎片”最表層的規則結構特性。
過程極度緩慢,數據流細微得如同涓涓細流。所有人的感知都高度集中,仿佛在拆解一個宇宙中最精密的、稍有差錯就可能引爆的炸彈。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突然,林凡的“星雲”猛地亮了一下!
“檢測到…異常諧波響應!”他的意識波動帶著難以置信的震驚,“響應模式…與‘織命者之痕’的規則結構存在…高度相似性!但…更加古老!更加…基礎!仿佛…是‘織命者之痕’的某種…‘原始藍圖’或‘核心模板’?!”
這個發現,如同在寂靜的深夜裡敲響了一口洪鐘!
“搖籃碎片”竟然與那片恐怖而神秘的“不可觸之地”有著直接關聯?!它難道是…“織命者”文明更早期的、某種未被完全轉化的遺產?
與此同時,星痕遺族那邊也傳來了劇烈的、充滿震撼與狂喜的規則波動!他們的掃描得出了類似的初步結論,並補充了一個更驚人的推測:這塊“碎片”散發出的規則韻律,似乎蘊含著某種…與當前係統規則體係存在根本性差異的、更偏向於‘創造’與‘穩定’而非‘篩選’與‘淨化’的…底層邏輯!
難道…這真的是…一條可能繞開係統規則壓製的、極其微小的…“縫隙”?
希望的光芒,從未如此刻這般,雖然依舊微弱,卻帶著一種穿透性的、令人心悸的力量,照亮了這片絕望的廢墟。
然而,未等他們從這巨大的震撼中回過神來,陳雪監測組發出了新的、帶著深深不安的報告:
“檢測到規則背景場出現…新的、緩慢而持續的變化…係統掃描波的強度恢複速度…低於預期模型…深淵規則結構的‘重置’過程似乎…並未完全按照星痕遺族已知的周期進行…有…未知變量介入…”
風暴過後,深淵並未恢複“正常”,而是走向了一個更加未知的方向。
“搖籃碎片”的發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也可能將他們引向一個更加複雜、更加危險的未來。生存的博弈,在經曆了近乎毀滅的打擊後,非但沒有結束,反而進入了一個更加波瀾壯闊、也更加生死難料的…新紀元。
散落的星火,能否憑借這意外發現的“先民遺澤”,重新彙聚成足以燎原的烈焰?前方的道路,依舊迷霧重重。
喜歡腫瘤進化,我在末世開腦域請大家收藏:()腫瘤進化,我在末世開腦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