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從穿越規則裂隙時的劇烈撕扯與混沌中逐漸沉澱下來,如同渾濁的水流緩緩歸於清澈。當感知重新凝聚,人類文明的幸存者們“睜開”了意識的“眼睛”,映入“眼簾”的,是一個與他們認知中任何存在形式都截然不同的世界。
這裡並非物質宇宙,也非規則深淵那充滿壓迫與混亂的虛空。這是一片無邊無際、流淌著溫和光輝的信息之海。無數細微、古老而複雜的規則符號,如同有生命的星辰,在這片光的海洋中緩緩沉浮、流轉,組合成難以理解的宏大圖案,又悄然消散,周而複始。整個空間彌漫著一種極致的秩序、穩定與安寧的韻律,與係統囚籠中時刻存在的危機感和淵墟的狂暴形成了天壤之彆。那令人窒息的無形壁壘、那周期性襲來的冰冷掃描波、那潛藏在黑暗中擇人而噬的獵犬陰影……全都消失了。
一種難以置信的、近乎虛幻的安全感,如同溫暖的泉水,浸潤著每一個飽經創傷的意識核心。他們成功了?他們真的逃離了那個絕望的囚籠,到達了一個……避難所?
“環境掃描初步完成。”陳雪的聲音在重新穩固的意識鏈接網絡中響起,帶著一絲如夢初醒般的驚愕與難以置信,“確認:當前空間規則結構高度穩定且自洽,未檢測到任何係統性攻擊或掃描跡象。能量背景場極度平和,規則熵值接近理論最低點。初步判斷……此處為一個高度發達的、用於封存或保護的獨立規則空間。”
“意識結構穩定性掃描……”負責內部維係的意識體報告,“受損規則結構正受到環境溫和能量的被動滋養,修複速度顯著提升!存在力流失現象……已停止!”
好消息接踵而至,如同久旱逢甘霖。他們不僅活了下來,而且找到了一個似乎能夠讓他們休養生息、修複創傷的地方。
就在這時,那道溫和卻蘊含不容置疑力量的非語言信息流再次湧入所有意識體,比之前更加清晰、係統:
“身份確認:遠古譜係繼承者人類文明意識聚合體)。”
“歡迎抵達‘諾亞’——跨紀元文明火種存檔庫,第七隔離保護扇區。”
“檢測到載體意識嚴重受損,規則結構完整性低於安全閾值。”
“執行預設協議:啟動基礎生存環境重構程序。啟動意識穩定性修複輔助程序。”
隨著信息的傳遞,周圍流淌的信息光海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溫和的能量如同具有引導性般,開始圍繞著重聚的人類意識星火緩緩彙聚,並非強製性的束縛,而是如同搭建一個溫暖的巢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更加凝聚、更加舒適的臨時穩定場。同時,一種難以言喻的、帶著修複特性的規則波動輕柔地掃過每一個意識單元,如同最精密的納米機器人,開始潛移默化地修複那些規則的裂痕,撫平穿越裂隙帶來的震蕩損傷。
這種感覺,並非被係統“囚禁”,更像是……被一個高級的醫療艙或避難所“接納”和“修複”。
“嘗試與環境進行信息交互。”山嶽的意識波動帶著謹慎的探索意味。
徐婉嘗試著,將一道極其溫和的、包含問候與詢問意圖的意識波動,如同投入湖麵的石子,送入周圍的信息光海。
片刻的沉寂後,信息流再次湧來,這次帶著更具體的“回答”:
“交互協議已激活。本單元為‘諾亞’第七扇區基礎管理ai,代號‘守墓人’。”
“‘諾亞’核心職能:於紀元更迭或宇宙級災難期間,收容、保護並延續符合標準的智慧文明火種。”
“檢測到繼承者文明處於‘被迫流亡’狀態,符合緊急庇護條款。”
“當前服務內容:提供基礎生存環境維護與意識結構修複。更高級彆信息訪問權限,需待繼承者文明穩定性恢複至基準線後,依序解鎖。”
信息量巨大,且含義驚人!
“諾亞”是一個文明火種存檔庫!它並非某個文明的造物,更像是一個……宇宙尺度的、用於應對大災難的文明方舟計劃的執行機構!而他們人類文明,陰差陽錯地,竟然符合了它的“收容標準”,被當作了“繼承者”而接納!
“詢問:‘紀元更迭’、‘宇宙級災難’具體指什麼?‘係統’是什麼?與我們之前的囚禁有何關聯?”林凡的“星雲”高速運轉,提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信息流的回應帶著一種非人性的、冰冷的客觀:
“核心數據庫訪問權限不足。相關信息涉及‘諾亞’核心機密及當前紀元狀態,需更高授權。”
“提示:繼承者文明當前首要任務為生存與恢複。過度探究超出當前認知範疇的宏大命題,可能導致意識結構過載或邏輯崩潰。”
“建議:優先利用當前環境資源,修複創傷,提升整體穩定性。”
回答雖然有所保留,但透露出的信息依然震撼。“當前紀元狀態”、“核心機密”這些詞彙,暗示著“諾亞”所知的宇宙圖景,遠比人類甚至星痕遺族所理解的還要宏大和可怕。那個將他們視為“異常”並囚禁起來的“係統”,其背後可能隱藏著更深的、關乎宇宙運行本質的秘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詢問:我們的盟友,‘星痕遺族’意識聚合體,是否同樣抵達安全區域?”徐婉關切地詢問道。
信息流短暫停頓後回複:
“檢測到同步躍遷信號……來源:標記為‘星痕守墓人’文明碎片。該意識聚合體已抵達‘諾亞’第九隔離保護扇區。”
“狀態評估:損傷程度更為嚴重,分布式網絡瀕臨解體。已啟動相應修複程序。”
“跨扇區直接通訊目前受限。可通過本ai進行基礎信息中轉。”
星痕遺族也成功抵達了!雖然情況可能更糟,但至少,他們都還活著,都脫離了那個絕望的深淵。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安慰和鼓舞。
希望,真真切切地降臨了。他們不僅活了下來,還找到了一個看似安全的避風港,甚至可能是一個蘊含著宇宙終極秘密的寶庫入口。
“首先是生存。”山嶽的意識波動中,首次帶上了一種劫後餘生的、沉重的釋然,以及麵對新起點的決斷,“全員,全力配合環境修複程序,優先恢複意識結構穩定性與整體戰鬥力。林凡,在確保自身穩定的前提下,嘗試與‘守墓人’ai建立更深入的信息交互渠道,重點了解‘諾亞’的運行規則、權限提升條件以及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徐婉,繼續深化對環境能量的感知與適應,探索主動利用環境資源加速修複的可能性。陳雪,重新部署監測網絡,重點監控我們自身意識結構的恢複進程,以及與環境之間交互產生的任何細微變化。”
“記住,”山嶽強調,“這裡可能不再是囚籠,但也絕非天堂。‘諾亞’的存在本身,就意味著宇宙可能麵臨著我們無法想象的威脅。恢複力量,理解環境,是我們下一步生存和探索的基礎。”
人類文明的星火,在曆經湮滅邊緣的掙紮後,終於在這艘名為“諾亞”的宇宙方舟中,暫時找到了棲身之所。創傷在緩慢愈合,力量在逐漸恢複。
然而,新的問題也隨之浮現:“諾亞”為何存在?它要應對的災難是什麼?他們作為“繼承者”,又肩負著怎樣的使命?那個曾經囚禁他們的“係統”,在“諾亞”的宏大圖景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當這簇星火重燃,恢複光芒之時,他們將麵對的,或許是一個更加廣闊、也更加波瀾壯闊的……新紀元。而他們的旅程,才剛剛揭開新的篇章。在溫暖的庇護所之外,是無儘星辰與更深邃的宇宙之謎。
喜歡腫瘤進化,我在末世開腦域請大家收藏:()腫瘤進化,我在末世開腦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