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應急電改護城安,暖庭歡事伴常寧
2029年9月29日周一)的江蘇常州,禦景園6幢1601的晨光裹著豆漿香——媽媽正坐在爬爬墊旁,教剛滿八個月的小電拍手,小家夥攥著林凡的手指,笨拙地開合手掌,偶爾拍出“啪”的一聲,自己先咯咯笑;蘇晚晴幫林小雨整理應急設備的宣傳圖稿,姑娘捏著平板皺眉:“哥,城安應急的趙科長說,宣傳圖要突出‘12小時續航+防摔防水’,我畫了台應急照明燈,可怎麼把‘太陽能補電’和‘暴雨能用’畫一起?總不能畫個燈泡淋雨吧?”
“在燈旁畫個小太陽標‘+3h補電’,再畫個雨滴打叉標‘防水’,用虛線連到燈的電池倉,旁邊加行小字‘應急常備’,既清楚又貼合場景。”林凡剛說完,手機響了,強子的聲音裹著應急車的警笛聲,透著急:“凡子,城安應急的人堵在公司門口!他們的應急照明燈、移動指揮車、便攜電台要參加下周五的‘常安應急演練’,全出問題——照明燈續航隻4小時,演練要12小時;指揮車電池暴雨漏水短路;電台電池1.5米跌落就壞,一周內必須改好,這是保障城市安全的事,耽誤不起!”
“晚晴,我去公司盯應急設備改造,小雨的圖你幫著改,城安應急是市裡重點單位,這單成了能紮穩城市應急市場。”林凡幫小電擦了擦嘴角的口水,又摸了摸小雨的頭,“畫指揮車時,記得把電池倉的防水蓋畫出來,趙科長說實際用的時候,下雨必須蓋緊。”媽媽把剛煎好的荷包蛋遞過來:“去吧,小電有我呢,剛又拍響了一次手,蛋給你留著熱乎的,中午吃提勁。”
上午9點半,林凡趕到公司應急技術區——這裡擺著閃著紅光的應急燈、藍白相間的移動指揮車、巴掌大的便攜電台,城安應急的趙科長蹲在應急燈旁,手裡拿著塊沒電的電池:“林總,你看,照明燈是給社區應急用的,萬一停電、洪澇,得亮12小時;指揮車在暴雨裡指揮,電池一漏水就斷聯;電台是給救援人員用的,摔兩下就壞,怎麼救人?”
強子拎著指揮車的電池倉蓋過來:“凡子,應急設備的核心在‘穩’和‘耐造’,得三管齊下——照明燈用‘500h高容量微型電池+折疊太陽能板’,電池續航9小時,太陽能板補3小時,剛好12小時;指揮車電池用‘ip68防水密封艙+艙內除濕’,密封艙防暴雨漏水,除濕模塊控濕度,下雨也不怕短路;電台電池用‘雙層矽膠抗摔套+防漏液閥’,矽膠套緩衝撞擊,漏液閥防摔漏,1.8米跌落都不壞。”
陳教授戴著老花鏡,手裡拿著防水密封艙樣品:“密封艙用航空級鋁合金,密封圈選耐老化的三元乙丙膠,泡在1米深的水裡24小時都不漏;電台的矽膠套厚5毫米,重點部位加緩衝棉,摔的時候先碰套子,電池芯不受力。”
“這周就攻‘應急三設備’,分四步走,保準下周五趕進演練。”林凡敲了敲應急燈的燈杆,把任務拆得紮實,每一步都扣著“城市安全”的嚴。
第一步“方案落地”,周一9.29)下午搞定——強子牽頭,張教授出技術參數:應急燈電池下午3點聯係電芯廠加急做,太陽能板選折疊式,下午5點送樣;指揮車密封艙用現成模具,兩小時出樣;電台矽膠套讓橡膠廠趕製,晚上8點出裝配圖紙,車間清出應急工位。“電芯廠說醫療級高容量電芯有現貨,下午就能送;橡膠廠就在隔壁,矽膠套加班做,明天上午準到。”強子邊說邊給供應鏈打電話,語氣急但穩,知道應急設備不能出半點錯。
第二步“樣品試製”,周二9.30)完成——分三組推進:照明燈組裝高容量電芯、裝折疊太陽能板,下午4點出樣,測續航和補電;指揮車組裝密封艙、裝除濕模塊,晚上7點出樣,測防水淋1小時暴雨);電台組套矽膠套、裝防漏閥,晚上10點出樣,測抗摔1.8米跌落3次)。陳教授補充道:“照明燈測試要模擬斷電場景,連續亮12小時;指揮車防水測試用高壓水槍衝,模擬暴雨;電台跌落要摔水泥地,彆摔軟地,得測真耐造。”
第三步“實戰模擬測試”,周三10.1)攻堅——把樣品拉到城郊應急演練場,模擬真實場景:照明燈放在模擬社區樓道,亮12小時測穩定性;指揮車停在雨中,開著電台、顯示屏測6小時;救援人員拿著電台跑、摔,測實際使用手感。趙科長跟著全程盯:“救援人員說,電台得輕,套了矽膠套彆太重;照明燈的太陽能板折疊後得小,能放進應急箱,彆占地方。”
第四步“終版調試+交付”,周四10.2)收尾——按救援人員意見改:電台矽膠套減薄1毫米,重量控製在200克內;照明燈太陽能板改迷你折疊款,能塞進手提箱;周五上午送終版樣品到城安應急,下午簽演練協議;周彤同步準備合同,隻要演練合格,城安應急訂500台照明燈、20輛指揮車電池、300台電台電池,後續全市社區、街道都要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中午12點,林凡剛想給蘇晚晴發小電拍手的視頻,小雨的微信彈了過來——是張改好的宣傳圖:應急燈旁的太陽和雨滴圖標顯眼,指揮車的防水蓋蓋緊,角落的小電卡通舉著小喇叭喊“應急”:“哥,趙科長看了說這圖太實用!讓我再畫張演練場景的,貼在應急設備的箱子上,提醒大家怎麼用!”後麵附了個比心的表情包,林凡笑著回複:“畫得太懂應急需求,晚上帶你們去吃糖醋排骨慶祝!”
下午2點,高容量電芯和太陽能板送到——強子立馬組裝應急燈,下午4點測續航,亮到晚上11點還剩10電,太陽能板曬3小時補滿,剛好12小時。“成了!趙科長剛才來看,說這燈比原來的亮,還耐造,社區肯定喜歡!”強子激動地給林凡打電話,背景裡的應急燈紅光閃得穩。同一時間,指揮車的防水密封艙也裝好,高壓水槍衝了1小時,艙內乾乾爽爽,沒一點漏水。
周三上午,實戰模擬測試順順利利——樓道裡的應急燈亮足12小時,沒閃一下;雨中的指揮車運行6小時,電台、屏幕全正常;救援人員摔電台3次,開機還能用。趙科長握著林凡的手:“應急設備就是救命的‘底氣’,你們這改造,細節做得到位,我們放心!”
周四下午,終版樣品調試完——電台矽膠套減薄後剛好握得穩,照明燈太陽能板能塞進應急箱,城安應急的人當場簽了演練確認單,趙科長說:“演練完直接簽批量合同,以後市裡的應急設備,優先找你們!”小雨的演練場景宣傳圖也定稿了,畫裡的救援人員舉著電台、社區誌願者提著應急燈,趙科長說要印在應急手冊上,發給每個社區。
周五下午總結會開得暖——強子拿著演練確認單,笑著說:“應急市場的門算推開了,後續各區的訂單肯定少不了;張教授調的指揮車供電算法,就算部分設備斷電,核心係統也能撐2小時,更穩了。”小雨坐在旁邊,手裡攥著城安應急給的設計費,臉紅紅的:“趙科長說我的圖能幫老百姓懂應急設備,要給我發‘城市應急宣傳貢獻獎’!”張磊推了推眼鏡:“國內應急設備關聯股應急科)、城安股))小漲2.3,沒動倉位,穩賺不貪,符合應急領域的嚴要求。”
林凡剛點頭,手機就響了——蘇晚晴的視頻電話彈出來,屏幕裡小電扶著學步車,對著茶幾上的應急燈畫,清晰地喊“燈!”;媽媽在旁邊拍著手笑:“剛學會喊‘燈’,就等你回來呢!”他立馬收拾東西:“散會!大家早點回家,明天國慶,咱們全家去公園玩,放鬆放鬆!”
晚上回家,客廳裡飄著紅燒肉的香——小電扶著學步車,圍著應急燈畫轉,時不時停住喊“燈”;蘇晚晴擺著碗筷,小雨舉著剛打印的應急手冊,上麵印著她的畫:“哥,你看,手冊裡我的畫占了首頁!”林凡走過去,抱起小電,小家夥伸手抓他手裡的筷子,嘴裡“爸、爸”地喊,逗得全家直笑。
紅燒肉的香混著笑聲,小電的“燈”喊聲、小雨的談笑聲、媽媽的叮囑聲,混在一起——這周的應急設備改造雖然忙,但看著眼前的畫麵,林凡突然覺得,所謂的“城市應急”從不是冰冷的設備,而是這樣:改造能幫城市築牢安全底、讓老百姓安心,妹妹的熱愛能走進應急手冊、幫到實處,家人圍坐、孩子學話,每一步都紮實,每一刻都暖到心裡。
國慶當天的公園門口,偶爾能看見城安應急的宣傳車——車身上貼著小雨畫的應急設備圖,循環播放著演練預告;強子帶著工程師去演練場做最後檢查;小雨拉著林凡的手,指著宣傳車上的畫笑;林凡抱著小電,蘇晚晴幫著遞水,陽光灑在身上,暖融融的,像極了此刻的日子,安穩又充滿安全感。
喜歡小城股神:從家園到世界請大家收藏:()小城股神:從家園到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