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智技落地暖鄉野,潛鋒結果潤民生
2029年1月4日周一)的江蘇常州,禦景園6幢1601的晨光裹著小米粥的香——媽媽正坐在沙發上,教剛滿一歲的小電喊“爺爺”,小家夥攥著林凡爸爸的手,含糊地蹦出“爺、爺”兩個字,老爺子笑得眼睛眯成縫,連忙掏糖給小電;林凡蹲在旁邊拍視頻,蘇晚晴幫林小雨整理“鄉村ai機器人”宣傳畫稿,姑娘捏著平板湊過來:“哥,靈行機器人的張總說,要把‘機器人巡檢+ai測產’畫一起,我畫了機器人在麥田裡跑,可怎麼把‘光儲站供電’和‘測產數據傳手機’畫出來?總不能畫根線連到村民手機吧?”
“在機器人頭頂畫個小信號塔,標‘無網傳數據’,旁邊畫塊光儲電池連到機器人,再畫王大爺舉著手機,屏幕上顯示‘畝產1200斤’,用虛線連起來,既貼村民實際又顯技術落地。”林凡剛說完,手機響了,強子的聲音透著熱乎:“凡子,靈行的機器人今早到西北村了!智農腦的ai模型也裝好了,就等你去看測試——王大爺說要測他家的麥子,早就候在田裡了!”
“晚晴,我跟強子去西北村,小雨的畫稿你幫著盯,中午儘量回來陪爺爺吃飯。”林凡幫小電把糖紙剝開,小家夥又喊了聲“爺”,老爺子笑得更歡了。媽媽把剛熱的包子遞過來:“去吧,小電有我呢,你爺爺今天高興,中午燉排骨,給你留著。”
上午9點,林凡和強子趕到西北石窪村——村口的光儲站旁,圍滿了村民,靈行機器人的張總正調試一台黃白相間的巡檢機器人:履帶底盤比之前寬了10厘米,頭頂貼了塊小太陽能板,正是用雲帆的微型電機改的;智農腦的李工蹲在旁邊,往機器人裡裝ai測產模型的u盤。
“林總來了!”王大爺拄著拐棍迎過來,手裡攥著自家麥田的地塊圖,“快幫我測測,今年麥子能收多少,要是夠數,就不出去打工了。”林凡笑著點頭,強子立馬指揮機器人啟動——“嘀”的一聲,機器人順著田埂往前跑,履帶壓過凍土沒打滑,頭頂的攝像頭掃過麥壟,數據實時傳到旁邊的平板上。
第一步“機器人巡檢實測”,周一1.4)上午——剛跑了20米,機器人突然停了:“履帶打滑!”張總急得蹲下來看,原來是田埂上有層薄冰,履帶抓地力不夠。強子摸出隨身帶的砂紙每次下鄉都備著應急),蹲在地上給履帶磨花紋:“磨出菱形紋,抓冰麵更牢,咱們車間測過,冰麵通過率能到90。”
10分鐘後,機器人重新啟動,果然不打滑了——順著田埂跑完整塊麥田,隻用了15分鐘,平板上跳出數據:“地塊麵積1.2畝,麥苗密度420株平方米,預估畝產1250斤。”王大爺湊過來看,拍著大腿笑:“準!比去年多50斤,夠吃夠賣了!”村民圍著機器人摸,小孩追著跑,張總紅著眼眶對林凡說:“之前試了十多個村,就這次沒卡殼——你們的電機、應急方案,比啥都管用。”
中午12點,林凡趕回家陪爺爺吃飯——小電看見他進門,舉著排骨喊“爸、吃”;老爺子喝著酒,聽林凡說村裡的機器人,笑著說:“能幫著農民省事,比賺多少錢都強。”飯剛吃完,陳教授的電話來了:“凡子,銳芯微的流片樣片出來了!測試參數達標,車規級供電穩定性99.8,下午就能送過來。”
第二步“芯片測試+ai落地”,周二1.5)到周三1.6)——下午2點,林凡趕到公司實驗室:銳芯微的王銳捧著塊指甲蓋大的芯片,放在雲帆的車載電池測試台上,通電後屏幕顯示“電壓波動±0.01v”。“達標了!”王銳激動得手抖,“之前怕流片失敗,現在能給你們的車載電池供貨,下半年就能量產。”
同一時間,智農腦的李工傳來消息:石窪村的ai測產模型,在無網狀態下成功運行——光儲站的閒置服務器,剛好支撐模型計算,村民用老年機就能收到測產短信。“張大爺不會用智能手機,我們把數據編成短信,發給他兒子,再讓兒子打電話念給他聽。”李工的聲音透著細致,“你們說的‘要貼合村民習慣’,我們記著呐。”
周三上午,強子帶著量核科技的人去舟山冷鏈基地——他們的超低溫製冷設備,裹著雲帆的真空隔熱棉,在270c下運行了8小時,外殼溫度隻3c,沒結霜。量核的創始人趙凱拍著設備笑:“之前外資的隔熱材料,8小時外殼就結霜,你們的材料成本還低30,國內實驗室都來問貨了!”
第三步“超導線圈+鄉村落地”,周四1.7)到周五1.8)——周四下午,聚核能的李默發來視頻:用雲帆的碳纖維複合導線纏的超導線圈,通電測試一次成功,磁場強度比之前高15。“實驗能繼續了!”李默的聲音哽咽,“之前快撐不下去,是你們的材料給了底氣——以後核聚變要是成了,第一波先給鄉村供清潔能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周五上午,林凡去石窪村看最終落地:靈行的5台機器人全裝好了,每天定時巡檢麥田、枸杞地;智農腦的ai模型連了10個村的光儲站,測產數據實時傳到鄉農技站;村小學的牆上,貼了小雨畫的宣傳畫——機器人旁的小電卡通舉著“畝產1250斤”的牌子,村民路過都要多看兩眼。
下午總結會,周彤拿著數據笑:“銳芯微的優先供貨協議簽了,靈行機器人訂了50台的光儲電池,智農腦的ai模型要適配咱們200個村的監測儀——這幾家沒占股,卻比占股還貼心。”強子補充道:“聚核能的導線訂單也定了,量核科技的隔熱材料,咱們的醫療設備也能用,一舉兩得。”
晚上回家,客廳裡熱鬨非凡——爺爺給小電講故事,小雨舉著剛改好的宣傳畫,上麵加了“測產短信”的小圖標;強子帶著靈行的張總、智農腦的李工來吃飯,張總給小電帶了個機器人小模型,小家夥抱著模型喊“機、玩”;媽媽燉的排骨香飄滿屋,蘇晚晴笑著說:“現在村裡有機器人巡檢,有ai測產,比城裡還方便。”
林凡看著滿屋子的笑臉,突然覺得,那些不占股、不乾涉的“幫襯”,比任何股市操作都有意義——不是賺多少回報,是看著機器人在田裡跑,村民拿著測產數據笑,初創公司的人眼裡重新有了光。這些實實在在的暖,比數字更重,比利潤更踏實。
周末,石窪村的機器人開始日常巡檢,王大爺每天都去田埂上看;銳芯微的芯片送進了車載電池生產線;小雨的宣傳畫被鄉農技站印成了小冊子,發往各個村。林凡抱著小電,陪蘇晚晴在村裡散步,陽光灑在麥田上,機器人的影子慢慢移動,像極了此刻的日子——穩穩的,暖烘烘的,滿是希望。
喜歡小城股神:從家園到世界請大家收藏:()小城股神:從家園到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