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夏管儲糧破雙卡家企同心備秋收
七月下旬的糧倉旁,晨露還沒散儘,林凡蹲在通風閥邊,手裡拿著個測濕儀,屏幕上“濕度28”的數字讓他皺起眉。父親站在旁邊,手裡翻著一本舊賬本:“去年東河村就是通風沒做好,玉米在倉裡捂出了黴點,賣糧時每斤少賣兩毛;老陳剛來說,儲控研美股cky773)的智能通風係統昨晚鎖了,說‘年度維護費欠繳’,續交6200塊一套才解鎖;還有秸稈的事,稈控研歐股gky968)的秸稈粉碎劑從36塊一桶漲到85,說‘環保升級’,不湊夠100桶不發貨——這秸稈不粉碎還田,下季種小麥就沒法深耕,玉米芯也得粉碎了才能當飼料!”
林凡剛要擰開通風閥的螺絲,蘇晚晴提著個布袋子走過來,裡麵裝著熱乎的菜包:“媽早上五點就起來蒸的,你跟爸先墊墊。眼鏡說投資部的應急資金已經劃到專項賬戶了,強子那邊要是需要配件,隨時能調錢。”她看見測濕儀的數字,心裡一緊:“濕度太高了,得趕緊通風,我聽強子說,西坡村的糧倉也遇到了一樣的問題,老周師傅正拆舊通風閥呢。”
“嗯,儲控研卡通風,稈控研卡粉碎劑,都是夏管收尾的關鍵。”林凡接過菜包,遞給父親一個,“爸,您先帶小電去倉裡看看玉米堆的溫度,我去西坡村找強子,晚了玉米真要黴了。”
剛走到村口,手機就響了,強子的聲音混著錘子的敲擊聲傳來:“凡子!西坡村的四套通風係統全被儲控研鎖了!我讓老周師傅拆了遠程模塊,想手動開風閥,可缺個適配的閥芯,本地機械廠說沒樣件做不了;稈控研的粉碎劑也斷供,老鄉們的粉碎機都空著,秸稈堆在田裡,都快曬乾了,再等兩天就沒法粉碎還田了!”
“強子你彆急,老周師傅先拆個舊閥芯當樣件,送鎮上的興達機械廠,我讓眼鏡加錢加急做,就說半小時內要樣件圖紙;粉碎劑我聯係了本地的綠康藥廠,他們說有相似配方,不用稈控研的‘環保添加劑’,成本能壓到36塊以內,樣品已經在調了。”林凡掛了電話,就見林小雨騎著電動車從旁邊衝過來,工牌上的紅繩晃得顯眼。
“哥!我剛從農業局跑回來,儲控研的備案我查透了——他們去年給吉林鄉村的通風係統維護,全免費上門,給咱這收6200還得等三天;稈控研更黑,給印度的粉碎劑才7歐元,合人民幣55,比咱這便宜30,還管送!李主任說儲糧和秸稈還田是備秋收的基礎,這就批‘夏管儲糧應急令’,我跟周彤姐現在就去辦,二十分鐘準拿到!”小雨遞過一張打印的成本對比表,“你看,稈控研的粉碎劑成本才15塊,賣85,翻了五倍還多!”
“好,你跟周彤對接,拿到函就去儲控研和稈控研的分公司,逼他們馬上發貨;我先去西坡村,跟強子彙合,老周師傅那邊得盯著點。”林凡把對比表拍下來發給胖子,“讓胖子查這兩家的海外合同和成本單,證據越實越好,彆給他們留餘地。”
到西坡村時,糧倉旁已經圍了不少老鄉。強子蹲在通風閥邊,老周師傅正用卡尺量舊閥芯:“強總,這閥芯直徑28毫米,閥芯杆帶螺紋,興達機械廠說有現成的銅料,加急做5個,上午十點準好,就是得加3200塊加急費——王廠長說停了所有訂單,優先給咱做,怕晚了玉米真黴了。”
老陳從東河村趕過來,手裡還攥著一把發黴的玉米芯:“強總,加錢也得做啊!我家倉裡的玉米已經有點返潮了,再等半天,整倉都得廢;秸稈也急,我那五畝地的秸稈再不粉碎,下季小麥都沒法種,去年就是晚了,耕地理墒多花了三天!”
“陳叔放心,十點前閥芯準到,粉碎劑也能到,誤不了通風還田。”強子抬頭看見林凡,站起來迎過去,“凡子,綠康藥廠的王廠長剛說,粉碎劑樣品十點能送過來,批量做成本35塊,比稈控研的還便宜1塊,老鄉們都願意訂。”
“好,你盯著閥芯和粉碎劑,我讓周彤催下應急令,投資部那邊也得盯緊黑石。”林凡掏出手機打給孫浩,“孫浩,儲控研的關聯股‘農儲科技ncy773)’盤口怎麼樣?黑石有沒有動作?”
孫浩的聲音透著急促,背景裡有鍵盤的敲擊聲:“凡哥,黑石一開盤就砸,從23.1元跌到21.7元,成交量是平時的三倍,肯定是跟儲控研串通好的,想借‘儲糧恐慌’割小散。張磊已經加了秸稈粉碎劑期貨的空單,還聯係了糧食收購商,要是玉米真有點返潮,能先拉去烘乾,減少老鄉損失。”
“黑石砸多少接多少,成本控製在21.5元,等小雨的應急令。”林凡掛了電話,剛把手機揣進兜裡,周彤的微信就彈了進來——應急令的照片拍得清晰,紅章蓋在“優先保障鄉村儲糧”的字樣上:“凡哥!函拿到了!我跟小雨剛到儲控研分公司,他們老板已經簽字發解鎖碼了,還賠老鄉2800塊誤工費;稈控研那邊也服軟了,粉碎劑按36塊原價,現在就安排送貨車,十點前準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幾乎同時,胖子的證據也發了過來——儲控研的歐美維護合同全免費,含上門)、稈控研的原料成本單一桶15.3元)、海關報關記錄,連稈控研給印度的發貨單都拍得清清楚楚。孫浩那邊立馬行動,掛出萬股買單,“農儲科技”的股價像被按了反彈鍵,22.2元、22.8元、23.5元,黑石的護盤單撐了不到十分鐘就崩了,止損單密密麻麻跳出來。“凡哥,接了7500萬股,賺了1500萬!張磊那邊期貨賺了500萬,剛好補老鄉的閥芯加急費和粉碎劑差價,還剩2000萬投通風閥閥芯和粉碎劑研發!”
上午十點整,興達機械廠的師傅騎著三輪車送來了閥芯,老周師傅蹲在通風閥旁,手裡的扳手擰得“哢哢”響,沒五分鐘就裝好了。林凡按下啟動鍵,通風係統“嗡”地運轉起來,測濕儀上的數字慢慢往下掉,老鄉們湊過來一看,“濕度24”——終於到了安全線。沒多久,稈控研的送藥車也到了,36塊一桶,綠康藥廠的粉碎劑樣品也送了來,強子倒了點在秸稈上,粉碎機一啟動,秸稈瞬間變成碎末,老陳抓了一把:“比稈控研的還細!還田肯定肥!”
蘇晚晴帶著小電和母親過來,手裡提著保溫桶:“給你們送午飯,媽做的冬瓜丸子湯,天熱喝這個舒服。爸剛去東河村看了,那邊的通風係統也解鎖了,老鄉們正忙著粉碎秸稈呢。”林凡接過碗,丸子燉得軟嫩,湯裡飄著蔥花,喝一口渾身都暖——這是家裡的味道,也是踏實的味道。
下午回公司時,猴子帶著新招的機械工程師和化工工程師在會議室等著,手裡的圖紙攤了一桌子:“強哥,這是優化後的通風閥閥芯圖紙,加了防腐鍍層,比儲控研的耐用四年;粉碎劑的配方也調試好了,加了本地的酒糟渣,既能粉碎秸稈,還能當有機肥,綠康藥廠說下周就能建生產線,以後咱自己生產,成本還能再降5。”
眼鏡推了推眼鏡,拿出一張報表:“二季度的研發預算還剩1500萬,我跟周彤商量了,投強子的‘儲糧+秸稈’一體化項目,在東河村、西坡村各建一個服務站,以後老鄉儲糧、秸稈還田不用再跑遠路;另外,新招的10個農技員下周培訓,強子當主講,老周師傅帶實操。”
林小雨坐在旁邊,手裡翻著儲糧進度表,眼睛亮得像星星:“哥!李主任說我這次儲糧應急做得好,讓我負責全縣的秋糧儲備備案,老鄉們什麼時候儲糧、需要多少粉碎劑,直接跟我對接,不用再層層彙報!”蘇晚晴笑著給她遞了杯冰鎮綠豆湯:“小雨現在真是老鄉們的‘貼心管家’了,以後辦事更方便了。”
周三,公司沒搞傳統團建,而是組織員工去西坡村的田裡幫老鄉種綠肥——玉米收完、秸稈還田後,種上紫雲英,既能養地,明年種小麥還能省化肥。七月的太陽雖毒,大夥卻乾勁十足:強子和工程師們教老鄉用新做的播種機種綠肥,老周師傅在旁邊調機器;孫浩和張磊幫著拉水管,給剛種的綠肥澆水;周彤和小雨蹲在田埂上,給老鄉們發秋糧儲備手冊;蘇晚晴帶著小電,手裡拿著個小鏟子,跟著父親學種種子,小電把種子往土裡埋,埋得深了還會撅著嘴讓林凡幫忙;胖子抱著閨女,在田邊鋪了塊墊子,閨女抓著紫雲英的種子玩,笑得露出小牙。
傍晚時分,夕陽把田地染成金紅色,剛種的綠肥冒出點點新綠。老鄉們坐在田埂上,手裡拿著母親做的烙餅,跟林凡聊明年的小麥種植計劃。林凡望著眼前的場景,忽然覺得,所謂的夏管收尾,不是結束,而是秋收的開始——倉裡的玉米安穩,田裡的綠肥種下,身邊的人都在,心裡的盼頭就足。
回家的路上,小電趴在林凡懷裡睡著了,手裡還攥著顆紫雲英種子。蘇晚晴走在旁邊,輕聲說:“今天沒盯盤,沒跑政策,就跟大夥一起種綠肥,反而覺得心裡最穩。”林凡點頭,望著遠處的糧倉,燈光亮得溫暖——那是儲糧的安心,也是家企同心的光,更是為秋收埋下的希望。夜風拂過,帶著泥土和綠肥的清香,他知道,隻要這群人在一起,再難的坎也能跨,再遠的路也能走,每一季的收成,都能穩穩當當。
喜歡小城股神:從家園到世界請大家收藏:()小城股神:從家園到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