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特輯:建安三神醫—董奉_風起荊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風起荊南 > 第100章 特輯:建安三神醫—董奉

第100章 特輯:建安三神醫—董奉(1 / 1)

董奉約公元170年-約公元280年),又名董平,字君異,號拔墘,長樂人,建安三神醫之一。少年學醫。年輕時,曾任侯官縣小吏,不久歸隱,在其家村後山中,一麵練功,一麵行醫。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廬山下隱居,繼續行醫。吳天紀四年(公元280年),董奉逝世。

董奉醫術高明,治病不取錢物,隻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輕病愈者栽杏1株。數年之後,有杏萬株,鬱然成林。夏天杏子熟時,董奉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穀子自行交換。再將所得之穀賑濟貧民,供給行旅。後世稱頌醫家“杏林春暖”之語,蓋源於此。由於醫術高明,人們把董奉同當時譙郡的華佗、南陽的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

人物生平

董奉,東漢建安時期名醫。又名董平,字君異一說字君平,《大越史記全書》說字“昌”),號拔墘,侯官縣董墘一說董厝)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古槐鎮龍田村)人。少年學醫,年輕時,曾任侯官縣小吏,不久歸隱,在其家村後山中,一麵練功,一麵行醫。董奉醫術高明,治病不取錢物,隻要重病愈者需在山中栽杏5株,輕病愈者則栽杏1株。數年之後,有杏萬株,鬱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時,董奉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穀子自行交換。再將所得之穀賑濟貧民,供給行旅。後世稱頌醫家“杏林春暖”之語,蓋源於此。

人物事跡

董奉也曾出行在南方一帶行醫。他所到地方除了治病賑濟以外,還遍訪名山大川,采集野生植物製成丹藥給人治病。

有一次到交州今廣東、廣西、越南北部一帶),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垂死已3日。董奉把3粒藥丸放入病人口中,用水灌下。稍後,病人手足能動,膚色逐漸轉活,半日後即能坐起,四日後又能說話,不久便病愈。董奉住士燮府中,後士燮陰謀反叛朝廷,擔心董奉泄露其密謀,欲加害董奉。董奉則利用氣功裝死,騙過士燮之後便逃走了。顯然這隻是民間傳說,士燮逝世於東吳黃武五年、曹魏黃初七年、蜀漢建興四年公元226年)。

董奉晚年到豫章今江西)廬山下隱居,繼續行醫。《潯陽誌·董奉太乙觀》記載:“董奉居廬山大中祥符觀”。《真仙通鑒》記載:“奉在人間百年,其顏色常如三十許人。”可見董奉有一套養生之道。張景詩雲:“桃花漫說武陵源,誤殺劉郎不得仙。爭似蓮花峰下客,栽成紅杏上青天。”說的是董奉在廬山成仙的傳說故事。

也有人說,董奉年輕時就離開福建前往江西廬山,並為民除害。當時由於江西江河溪澗裡多出現巨蟒,常危害人畜,董奉設法殺之。

據《廬山誌》卷七記載:“潯陽城東門通大橋,常有蛟,為百姓害,董奉治之,少日見一蛟死浮出。”

《廬山誌》還記載董奉在江西行醫期間,有一縣官女兒得了怪病,醫療無效,請董奉醫治即愈,於是縣令便把女兒嫁給董奉為妻。因董奉長年累月要外出為人治病,怕妻子孤單,便收養一女為她侍候。

後世紀念

董奉醫術的高明和不求名利、樂善好施的高尚醫德被人們傳為佳話,千秋流傳。人們把他同當時譙郡的華佗、南陽的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後世以“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稱譽醫術高尚的醫家,喚中醫為“杏林”。據載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醫處仍有杏林。董奉死後,人們在廬山上建有董奉館;在長樂有一座山被稱為董奉山;明末,董奉山下長樂王姓一支遷居至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他們帶來了紀念董奉的救生堂,取“治病救生,濟世利民”之意。救生堂經幾度遷徙,最後遷至白馬南路,但正如堂前懸掛的金字楹聯所示,“杏林春暖佳話千秋頌,丹灶煙浮神醫萬代崇”,董奉所留下的意蘊和精神內涵,依然穿過曆史塵煙而熠熠生輝。

《真仙通鑒》載:“奉在人間百年,其顏色常如三十許人。”可見董奉有一套養生之道。

今古槐鎮龍田村境內有董奉山,就是後人為紀念董奉改名的。董奉山原名福山,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說福州是“因州西北有福山,故名”。

清乾隆《福州府誌》按語說:“福山,今名董峰山,屬長樂縣”,董峰可能是董奉的諧音。有的說,福州得名的福山,就是董奉山。

今在董奉的老家,古槐鎮龍田村與雁塘村交界處,建起了頗具規模的董奉草堂。草堂占地20畝,仿後漢三國時代風格而建,四周遍植杏樹,使我們能感受“杏林春暖”千古佳話的意韻。董奉草堂中的景觀有中國長樂中醫館、“杏林望重”大屏風、清代名醫陳修園專館南雅堂、“百草園”以及各種石刻等景點。正廳內立董奉“懸壺濟世”半身塑像。

史書記載

《大越史記全書》

丙午四十年漢後主禪建興四年,吳孫權黃武五年),王指士燮)薨。初,王嘗病。死三日,仙人董奉與藥一丸,以水含服,捧其頭搖捎之。少頃即開目動手,顏色漸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複明日,旋能起坐。四日複能誤。遂複常。奉字昌,侯官人,見列仙傳。侯官,縣名,在福州。)

野史逸聞神怪逸聞)

董奉字君異,侯官縣人。吳先主時期,有一個年輕人任侯官縣的長吏,見董奉當時有四十來歲。後來這位長吏罷官走了,五十多年後又擔任了另外的職務,經過侯官縣,見當年的同事都老了,而董奉的容貌似和五十年前一樣。他就問董奉:“我當年看見你是這樣,現在我已白發蒼蒼,可你卻比當年還年輕,這是怎麼回事?”董奉含糊地應了一句:“這是偶然的事罷了。”

交州刺史士燮得了暴病死去,已經停屍三天,正好董奉在交州,聽說後就前去看望,把三個藥丸放在死者嘴裡,又給灌了些水,讓人把死者的頭捧起來搖動著讓藥丸溶化,不一會兒,士燮的手腳就像能動,臉上有了活人的顏色,半日就能坐起來,四天後就能說話了。士燮說:“我剛死的時候就像在夢中,看見來了十幾個穿黑衣的人把我抓上車去,進了一個大紅門把我塞進了監獄。

監獄裡都是小單間,一間裡隻能住一個人。他們把我塞進一個小單間裡,用土把門封上,就看不見一點光亮了。我忽然聽見門外有人說太乙真人派人來召我,又聽見有人挖開門上封的泥土,半天才把我弄出來。

這時我看見有一輛支著紅傘蓋的馬車,車上坐著三個人,有一個人拿著符節,招呼我上車。車把我送到家門口我醒了,就複活了。”士燮向董奉跪拜說:“承蒙您救死複生的大恩,我該怎樣報效呢?”於是他就給董奉在院裡蓋了一座樓侍奉他。董奉不吃彆的東西,隻吃乾肉和棗,還能喝一點酒,士燮就一天三次供奉肉、棗和酒。

董奉每次進食都像鳥一樣騰空來到座位,吃完了就飛走,彆人常常無所察覺。

這樣過了一年多,董奉辭彆離去。士燮哭著挽留也留不住,就問董奉要去什麼地方,要不要租買一條大船。董奉說:“我不要船,隻要一具棺木就行了。”士燮就準備了一具棺木。

第二天中午董奉就死了,士燮把他裝殮後埋葬了。七天後,有個從容昌來的人捎話給士燮,說董奉感謝他,望他多多珍重。士燮知道董奉未死,就到墓地打開棺材,見裡麵隻有一塊綢子。

後來董奉回到豫章廬山下住,有一個人得了熱病,快死了,用車拉著來見董奉,叩頭哀求董奉救命。董奉讓病人坐在一間屋子裡,用五層布單子蒙上他,讓他彆動。病人說起初覺得一個什麼動物舔他身子的每一個地方,使他疼痛難忍。這個東西的舌頭好像有一尺多長,喘氣像牛一樣粗,不知是個什麼玩意兒。

過了很久那東西走了。董奉就把病人身上的布單揭下來給他洗澡,然後就讓他回家。董奉告訴病人不久就會好,注意不要受風。過了十幾天之後,病人身上的皮全脫掉了,全身通紅且十分疼痛,隻有洗澡之時才能止痛。又過了二十天後,病人身上已長出新的皮膚,病也全好了,而且皮膚十分光滑,像凝結後的油脂。

後來當地忽然出現大旱,縣令丁士彥和官員們議論說:“聽說董奉有法術,也許能降雨。”就親自帶了禮物拜見董奉,並述說了旱情。董奉說:“下雨還不容易嗎?”說著抬頭看看自己的屋子後說:“我的屋子都露天了,我擔心真來了雨我可怎麼辦。”縣令立刻明白了,就說:“先生隻要能行雨,我保證馬上給你蓋新房子。”第二天,縣令自己帶著官員和民工共計一百多人,運來了竹子和木材,屋架很快就立起來了。但要和泥卻沒有水,眾人本打算到幾裡之外去運水。董奉說:“不必了,今晚將有大雨。”他們就沒去運水。到了晚上果然下起了瓢潑大雨,雨水把高處低處的田地都灌平了,老百姓都高興壞了。

董奉住在山裡從不種田,天天給人治病也是不取分文。得重病者經他治好的,就讓患者栽種五棵杏樹,病輕的治好後栽種一棵杏樹,就這樣過了幾年的時間就栽種了十萬多株杏樹,成了一大片杏樹林。他就讓山中的鳥獸都在杏樹林之中嬉戲,樹下不生雜草,像是專門把草鋤儘了一樣。杏子熟後,他就在杏林裡用草蓋了一間倉房,並告訴人們,想要買杏的不用告訴他,隻要拿一罐糧食倒進倉房,就可以裝一罐杏子走。

曾經有個人拿了很少的糧食,卻裝了很多的杏,這時杏林裡的一群老虎突然吼叫著追了出來,那人聽得捧著裝杏的罐子急忙往回跑,由於驚惶逃命,一路上罐裡的杏子掉出去不少。

到家一看,剩下的杏正好和送去的糧食一樣多。有時有人來偷杏,老虎就一直追到偷杏人的家中把他咬死,死者家的人知道是因為偷了杏,就趕快把杏拿來還給董奉,並磕頭認罪,董奉就讓死者複活。

董奉每年把賣杏得來的糧食全部救濟了貧困的人和在外趕路缺少路費的人,一年能散發出去兩萬斛糧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縣令有個女兒被鬼纏住了,醫治無效,就投奔董奉求治,並說如果治好了就把女兒許配給董奉為妻。董奉答應了,就施起法術,召來了一條幾丈長的白鱷魚,鱷魚自己在地上一直爬到縣令家門口,董奉就讓隨從的人把鱷魚殺死,縣令女兒的病就好了。董奉就娶了縣令的女兒,但很久沒有兒女。

董奉經常外出,妻子一人在家很孤單,就收養了一個女孩。女孩長到十幾歲後,有一天董奉騰空升入雲中成仙而去了。

他的妻子和養女仍然住在家裡,靠賣杏維持生活,有敢欺騙她們母女的,老虎仍然追咬。董奉在人間三百多年才仙去,容貌仍像三十歲的人。

關聯

董奉與杏林傳統

?杏林典故起源?:董奉治病不取財物,要求患者愈後種植杏樹,數年後形成十裡杏林,以杏換糧賑濟貧民,成為醫德典範。??

?民間傳說擴展?:傳說其隱居廬山時,曾用竹筒為老虎取出喉中異物,衍生‘虎守杏林’故事,強化了杏林文化的傳奇色彩。??

董奉與孫思邈的關聯

?文化象征聯係?:二人相隔三百餘年,均通過杏樹象征醫者仁心董奉種杏、孫思邈‘虎守杏林’),共同塑造中醫‘杏林’文化符號。??

?學術傳承辨析?:雖無直接師承關係,但孫思邈《千金方》中‘大醫精誠’理念與董奉的醫德實踐形成精神傳承。??

喜歡風起荊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荊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同學,快收手吧!校規真寫不下了 被綠後,我刷到了三界直播間 反派神子:開局送主角九族消消樂 浮生道塵 鳳啼霜華錄 斯內普的雙世亡妻 五個道侶爭到欲生欲死,可她臉盲 學院萬人迷和我一路人有什麼關係 魔法沙雕兩手抓,我成了全校第一 大明孤臣:從科舉到定鼎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