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番浸泡石灰水的折騰,幾乎是所有的人都筋疲力儘了。
等排隊打好了飯菜,覺得自己能吃一頭牛的眾人,端著比人頭大的木碗,隨意找一個地方蹲著,便開始狼吞虎咽的扒飯。
許多打掃戰場的流民從出生到來李氏莊子之前,從來沒有吃飽過,更彆提吃肉了。
隋唐時期的平民百姓,一年要乾二十天到一個月的免費勞役。
也就是租庸調製中的“庸”,他們可能是修一下家門口的河道。
也可能是去千裡外的邊塞之地運送軍糧,修整破舊的城池。
這樣的話,來回的路程就要大半年。
那是不是代表著接下來的幾年,這個人就不用服徭役了?
隻能說是想多了,自費乾糧盤纏趕路的時間不計算在內。
問題是乾完了規定的時間,你還得拿到“完役證明”
ps:這個當然不這麼叫,反正就是當地錄事參軍,開具的加印文書。)
往往很多時候人家隨口一句:“你們去把城外的護城河填平就完役了。”
然後就是被敵人射死,這樣的就可以回家了……
是的,這就是用來攻城的炮灰。
先秦到隋唐時期,打仗都是先用炮灰,概莫能外。
所以古代的軍隊,張口閉口號稱八十萬,百萬大軍。
其實是把輔兵營的工匠,服役的民壯加上。
再往大了說個三五倍,也就是傳說中的號稱。
事實上,古代的一萬軍隊。
披甲能有三千,馬匹五百,就是強軍。
蒙古人擄掠平民百姓,驅趕俘虜攻城,之所以被各種罵,其實是欺負他們沒文化,人緣也差。
他們之前的時候,這麼乾的人多了去了。
許多所謂的曆史名人,王侯將相。還乾過用人肉當軍糧的事情。ps:曹操就這樣乾過。)
讓天下人沒有想到的是,這次頡利可汗率二十萬騎兵南下。
人家還真的就二十多萬控弦之士,沒有用之前的慣例……“號稱”。
而之所以讓人覺得李俊腦袋有病,是因為他明明收攏了近三十萬流民,但是卻直接派出了族中壯奴硬剛頡利可汗的二十萬騎兵。
所有的人對於突厥人驅趕俘虜,和擄掠到的平民百姓充當炮灰,並沒有多麼的憤怒。
因為大家都覺得這很正常,漢兒被當兩腳羊的時候才過去多久?
加上城牆上的君臣,有一個算一個,抓到的敵人炮灰消耗完了。
便驅趕自己的炮灰,他們都做過這樣的事情,而且還是不分文武。
其實就連李氏族人也不理解族長,麵對當下十分正常的戰爭方式,為什麼這麼的憤怒。
前世的時候,李俊隻知道人民子弟兵是為人民服務的。
無論遇到了怎麼樣的天災人禍,人民子弟兵都是衝在最前麵的。
李俊覺得軍隊的天職,就應該是抵禦外敵。
農民就隻是負責種地,而不是讓自己的軍隊當炮灰。
李俊在前世看來十分正常的交流,在這個時代,麵對他的人就隻覺得永樂王禮賢下士。
他認為的彆人給他乾活,給人家工錢是應該的。
至於管飯?
這不是正常的嗎?
難道是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
李俊很不明白一些人的做法,明明倉庫裡麵的糧食,都已經發黴了也不舍得救濟災民,一定要人家賣兒鬻女,到走投無路之下造反搶糧,然後被亂民殺光全家。
黃初五很快就吃完了一大碗糙米飯,從他滿是缺口的牙齒就能知道,他從來沒有吃過這麼乾淨的糧食。
旁邊的彭三看到老表碗裡剩下最後一口飯,還在木碗中間小心堆成一座“小山”。
忍不住的歎了口氣:“都跟你說了,李氏的規矩是不能浪費糧食。”
“娘親說了,不能吃完最後的一口飯。吃完了,以後就再也沒有飯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