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州,李氏大房十萬大軍圍住了一個突厥鷹師一個豹師。
大房禁軍大家長白興此時此刻卻心若死灰,他沒有想到終生打鷹,臨了臨了,卻中了頡利可汗的斷尾求生之計。
白大家長有十成的把握擊敗突厥人,但是沒有辦法把頡利可汗留下來,他恨死頡利可汗了。
“人數差不多,你還是一人雙馬,一人三馬的騎兵,而我們的騎兵全部加起來也沒有兩萬。就這樣你作為草原上的王,都不敢乾我們一下子,就隻拚了命的逃跑,你這個草原上的可汗不要麵子的嗎?
額賊,為了讓你逃跑,一個豹師一個鷹師斷後,攔住後麵精疲力儘的追兵。這裡又近三萬騎兵不要命的拖住我們的軍陣,你們不是自詡是草原上的雄鷹嗎?
雄鷹哥,咱能不能不要撒丫子逃跑,停下來好好的和我們乾仗行不行?”
白大家長心裡不止一次的怒吼這些話,不光是他,所有的李氏族人都是如此的破口大罵。
昨天阿史那社爾這個頡利可汗的勁敵,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錯了藥,竟然率十幾萬人從河套方向朝原州固原城,三房老窩)運動。
家主雖然知道大族長在老窩安排了後手,麵對三十萬突厥人也沒有問題。
但是出於種種考慮,還是派出了常姓大家長等人,率領著五萬壯奴前往三房老窩,並親率五萬壯奴並一萬騎步兵,朝身後義成公主方向移動二十裡,與義成公主大軍相距三十裡對峙。
剩下的十萬人,則是由他率領著,於涇州截殺頡利,大房族長給他的任務就是最大程度的擊殺突厥人。
前方傳來了二房,三房大軍的消息,由於突厥人拚了命的逃跑,根本就沒有和李氏大軍作戰的打算。
而突厥人就是這樣的一個決定,二房,三房追擊的騎兵,累死的戰馬超三成,因戰馬累死倒地而摔死摔傷的族人都超三百之數了。
不得於之下,負責追擊的三房禁軍大家長,不得不把騎兵統合成一人雙馬的騎兵,人數隻有不到兩萬,還都是輕騎兵。
一番統合之下,追擊的騎兵人數不足兩萬,減負後的族人的武器裝備也大打折扣,比之突厥人也沒有了多大的優勢。
就算是如此,追擊的族人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二房追擊的步兵更不堪,可以說是拚了命的用兩隻腳,追四隻腳的突厥騎兵。三支前鋒滾動向前,還破了李氏行軍的規矩,一日行軍達一百二十裡。
族人們都很憋屈,千多年來都是這樣,打敗草原上的異族人很容易,想打奸滅戰很難,異族騎兵一逃,族人們就攆不上。
白大家長沒有想到,突厥人的斷後部隊這麼的瘋狂絕決,一個豹師一個鷹師一人雙馬拉開間距,馬尾上綁上樹枝在地上拖著奔馳,做出主力的樣子吸引自己注意力。
而自己這個時候卻不敢調大軍攔截,黑暗中不但不敢派出大軍攔截不說,一半人還得防著突厥人殺一個回馬槍,自己也隻能眼睜睜看著突厥人的真正主力繞過了涇河河穀。
突厥人不惜大批量的馬匹損失,從損毀嚴重,並不適合大規模騎兵通行的秦直道快速的通過李氏的包圍圈。
白大家長沒有想到斷後的這兩萬多突厥人這麼的瘋狂,也沒有想到頡利可汗竟然會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兩萬多族人被李氏壯奴圍殲,卻頭也不回的拚了命的鑿穿前麵涇水南岸的李唐朝廷大軍,一口氣往豳州今陝西彬州)逃竄。
白大家長知道,從此時此刻開始,再也沒有力量能攔住頡利可汗了。
由於地利,氣候等原因,豳州地界通向草原的秦直道保存的十分完好,十分方便大規模騎兵通行……
。。。。。。
李氏有很多方法把騎兵逼停,然後戰而勝之。
但是李氏戰馬有限,加上裝備的話,根本就沒有辦法遠距離奔襲作戰。
而李氏壯奴雖然彪悍,但是沒有辦法寸攆上跑起來的戰馬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