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時期剛剛結束了一個小冰河期,從東漢開始就慢慢的變暖,關中地區都開始有了大象和犀牛。
曹衝稱象之所以名留青史,說曹衝聰明是一回事,另外一個原因是人們對於出現大象的開心。
那個時候的人們不懂什麼小冰河期,隻知道出現大象了,氣候越來越好,收成也越來越好,才把大象的到來稱之為吉兆,曹衝稱象才被史家大書特書。
李俊知道小冰河期這麼回事,也知道整個黃土高原就是從唐以後開始變差,後來變成了後世那種千溝萬壑的樣子。
所以李俊推動黃土高原恢複植被的治理,而整個關中世家,黃河下遊世家的有識之士,知道他說的是對的。
大家更是有感他為了治理關中水土流失,不惜拿出來了可以源源不斷掙千年的長久生意蜂窩煤,分給各大家族。
大家都感覺到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為了減少砍伐,弄出來了蜂窩煤,煤爐,用以改變人們以柴為燃料的生活習慣。
這本就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功德,所以沒有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家族敢跳出來反對。
但隻有李俊知道,天氣變暖,也使得青藏高原上的許多地方適合耕種。
而李二腦殘的同意了鬆讚乾布的求親,把文成公主和各種各樣的工匠,書籍送給了吐蕃,讓吐蕃學會了耕種,建造等等,國力突飛猛進的增長。
從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吐蕃與唐朝之間戰爭頻繁,難以精確統計具體次數。僅在670年至821年之間,雙方就爆發了80多次戰爭。
吐蕃最遠深入漢地到長安一帶。廣德元年763年),吐蕃大將馬重英率20萬大軍含吐穀渾、黨項等部族聯軍)攻破涇州今甘肅涇川),沿渭河南岸東進,迅速攻占奉天今陝西乾縣)、武功今陝西武功縣西),距長安僅百餘裡。隨後吐蕃軍攻陷長安,代宗倉皇逃往陝州,吐蕃還立了傀儡皇帝,在城內肆意劫掠長達十五天,後被唐將郭子儀驅逐。
萬幸的是隨著唐朝滅亡,吐蕃也因為氣候變冷等原因衰弱,分散。要不然最後曆史怎麼樣發展,還真的是不好說。
而哪怕是這樣,到了宋朝的時候,青塘也是宋朝的心腹大患。
換到李氏的角度,李俊也絕對不會讓這樣的曆史重演。
原來的曆史上,李二改驍府衛為折衝都尉後,實現了以關中府兵控天下的目的。
就是從這個時候起,李二收緊了從隋文帝開始往關隴世家脖子上套的繩索,慢慢的剪除關隴世家的羽翼。
再經過李治時代,借武則天的手,把關隴世家削弱到了極點。
到了代宗時期,吐蕃便一次又一次從涇水河穀居高臨下的打到了李氏三房的老窩原州。
這一世李俊來了,他絕對不會給李二機會困死李氏,更不會讓原來的曆史重演。
我來……
我見……
我征服!
作為一個穿越者,還是一個手握天牌開局的穿越者,李俊覺得自己如果不能改變自己及族人的命運,不是給穿越者丟臉了嗎?
搶地盤,發展勢力,工業,這不是每一個穿越者的必經之路嗎?
李俊覺得在漢人的地盤鬥來鬥去的沒意思,要搶也是搶異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