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年,大唐失去了那位千古一後。
從此的李世民隻是唐太宗大唐皇帝,再也不會是那個撲在皇後娘娘身上撒嬌的小鳳凰。
而李世民為了紀念他的結發妻子從此之後的大唐太宗年間便再也沒有立過皇後。
甚至後世有一個傳說,傳說當年為了紀念自己的愛妻,李世民親自在大城市種下了一棵銀杏樹,經過時間流轉,這棵銀杏樹依舊挺拔。
引用歸有光的一句話改編可以這麼說
“寺中有銀杏樹,吾妻死之年所植,而今亭亭如蓋矣”
與此同時,天幕上也在播放著這棵傳說由李世民親手栽種的太宗銀杏樹。
彼時,長孫皇後握著李世民的手更加用力了。
作為千古以後,同時也是曆史上第1選後的有力競爭者,長孫皇後深得寵愛,未來大唐第3代皇帝的繼承權隻是在他所生下來的三個孩子之中,也就是李承乾李泰以及李治。
至於其他像李寬李恪這些,那都是些添頭頂多就是給這三位嫡子用來練手的貨色。
天幕之下被點名的幾名皇子內心十分憤怒。
當然他們也隻有自知之明,比不過比不過啊。
當然,長孫娘娘除了這三位臭崽子之後還有好幾位公主,其中長樂公主作為後世穿唐小說的重要女主角,另外的像晉陽公主,高陽公主,城陽公主,也有不小的比例。
順便說一下其中長樂公主因為是與自己表哥成親,再加上遺傳自母親的氣疾。
所以不過20歲便不幸,雖然生下一個孩子,但也因為近親結婚並沒有活太久。
至於最疼愛的晉陽公主,更是沒活到10歲便死去了。
天幕一邊說著,當事人以及二鳳長孫皇後全都愣住了,尤其是二風,聽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年輕便不幸,更是氣得哇哇大哭。
此時李承乾看著朱標,見朱標點頭,更是感到了絕望。
隨著長孫皇後的逝世,兒子們之間的矛盾尤其是李承乾與李泰之間的矛盾也逐漸展開。
隨著兒子們的逐漸長大,李世民也開始為了自己幾位皇兒的未來考慮,同時也有一些殿下卷入進了深處風波之中。
其中除了三位嫡子之外,還有一位那就是吳王李恪。
當然李恪,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隻是湊個熱鬨,最主要的還是在李承乾與李泰兩人之間的爭鬥,雖然兩人都沒有成功上位。
李泰,小名青雀,排行老四,也可以是老二,十分受到李二的寵愛。
剛出生的那一年就被封為宜都郡王,可以看見李淵很喜歡這個胖孫子。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又得金身足足8斤啊”
李淵對這個8斤重的胖孫子的到來十分歡喜,直接給他封王,如果隻是這樣的話還就算了,貞觀二年的時候改封越王,提督二十二州。
這個時候他才8歲,就已經是正一品的人臣巔峰,掌管天下二十二州的軍政大權,哪怕他隻不過是一個8歲的孩子,但在做官這以上已經達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李世民還為他破了“不之官”的先例。
哪怕到了該就藩的時,後也依舊被留在長安,陪伴父皇。
有那麼一瞬間,朱高煦覺得這個待遇十分熟悉,不對,他現在在整個朝堂上就是這樣的待遇。
或許在受寵的程度上遠遠不如李泰,但也比這絕大多數的藩王要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