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對於一個帝國,尤其是一個窮的快尿血的帝國無比重要。
事實上任何一個封建王朝,尤其是帝國中後期稅收就開始慢慢收不上趟了,就像明朝到了中後期尤其是最後幾十年一年,也不過才收上來幾百萬兩稅。
但清朝入關之後,卻從朝廷上的那些大臣貴族家裡抄出了大幾千萬兩上億兩銀子。
但這幫癟犢子玩意依舊哭喊著貧窮,也不知道他們有什麼臉說的。
天幕之下被盤點到的眾臣,一時之間掛不上臉。
天啟六年,朱由校,朱由檢,兩兄弟也在觀賞天幕,此時朱由校還在一邊豐富著一些具體的事情,尤其是叮囑他善用魏忠賢這把刀。
“老弟,看到沒有?朝廷上的眾臣都是蠻有錢的,竟然能超出幾千萬兩”
“魏忠賢雖然是個閹人,但其實也是正對付這幫鱉孫子的利刃,汝有堯舜之資,應當慎重使用”
洪武年間的朱元璋氣的那叫咬牙切齒,他越發堅定,絕對不能給這幫王八蛋漲薪,他們沒有資格。
整個大明隻有他朱元璋隻有他們老朱家可以呼風喚雨,其他人皆是牛馬。
天幕啊,求您不要再說了,洪武朝堂上的氣氛更加沉重,也注定了洪武30年間的大逃殺,更加的猛烈。
當然稅收主要是兩大類,一個是人頭稅,一個是土地稅。
同時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政權,不同的生產力基礎之下也會有不一樣的,各種稅收,少則幾種,多則成百上千種。
?
聽到幾百上千種的民眾完全都愣住了。
他們不敢想到底是哪家的民眾那麼倒黴催的?
特殊時代,第1次享受到土地使用權的烏思藏民眾,在看到天幕的描述之後,他們十分慶幸,發自內心的禮讚金珠瑪咪。
幾千年了,這是他們第1次感受自由的氣息。
而此時天幕依舊在繼續補充。
當然由於來自草原的蒙元貴族,感覺收稅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情,還要計算各種亂七八糟的數據。他們真的沒興趣,也沒能力做。
於是自君主專製集權出現以來,是地主士大夫最好過的時代就此出現。
蒙元貴族采取了包稅製,沒錯,就是把稅收外包出去了,他們隻負責收錢,但在地方上那些地主士大夫怎麼做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大戶的錢原路退回,平民的錢三七分賬
當然七成,是人蒙元貴族的。
不過收了錢之後的貴族就沒必要過多的乾預正式地方上的事情就是由地主士紳說的算,為了彌補虧空,所以他們更加費儘心力剝削下層民眾。
反正最後的罵名都是蒙元貴族壞,不過蒙元貴族和地主女生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就對了。
鵝城
馬匪頭子與師爺仿佛被q到一般,就這樣無語的看著天幕,10分的無語,不是你他媽禮貌嗎?
很好,隨著大明集團的上市,大明帝國建立了自己的統治權威。隻不過在基層工作之中的一些蒙元遺留還是保存了下來。
運送稅收時,為了保證送到都城之後交的稅與數量上一毛一樣,所以工作人員就會提前預留個空白,到了大都之後,把數量一經盤點,再把數字填寫上去,最後蓋上印章,完美交貨。
這般的操作確實是給貪汙納稅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操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