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棉花嘍~”
“彈棉花嘍~”
那鬼子小隊長在看到這人隻唱這一句,正是產生疑惑之時,就見那漢奸上來解釋道。
“那姑娘姓彈,名棉花,唱到激動之時,正在呼喚姑娘到來與之相會”
“喲西,要是喚不來花姑娘,我的拿捏腦袋是問”鬼子小隊長也被這個解釋吸引也十分好奇這首小調。
於是一首名為彈棉花的神曲就此誕生。
“彈棉花啊~彈棉花~,半斤棉彈成八兩八喲,舊棉花彈成新棉花,那個姑娘要出嫁,哎哎喲~哎哎喲嘞~”
一時間,這首充斥著濃鬱鄉土風情,敘述著最為淳樸的鄉村愛情故事的魔性小調,就借著天幕傳了開來。d洗腦~”
“那姑娘姓彈,叫棉花,哈哈,好活。”
甚至不少的棉紡工人都開始唱了起來,他們唱的或許不夠好聽,但絕對洋溢著快樂的氛圍。
甚至還有人直接根據自己的職業進行改編,比如采桑女,織錦娘等民間小調相繼出品,甚至柳三變,這位風月名家,一時之間又給根據不同姑娘的風格推出了數十首不同的詞曲。
“這後世的音樂當真是奇妙非凡,妙趣橫生啊。”
春秋時期的師曠、伯牙。
還有那李延年、嵇康、萬寶常,李龜年等一眾音樂大家,也都閃過這般的念頭。
也都開始利用現有的樂器即興編曲,當然更為廣大的民間小調,在受到如此影響點化之後也是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甚至天幕還借此吸收保存了不少膾炙人口的民間小調。
永遠不要低估了民間的創作熱情,更不要低估他們的智慧,一旦你以上位者的姿態俯視著市井眾生,那麼就注定了你的滅亡。
當然也有人注意到了些許不同。
“怎麼回事?為什麼這些倭寇竟然會在此?”
剛從副本之中活過來的宋少帝在看到倭寇們大搖大擺的荷槍實彈在中原大地出現,那種囂張之情躍然於臉上。
在迅速觀察之後很快反應過來。
“莫非是後世,中原大地被倭寇入侵了嗎?”
“可是憑什麼會是倭寇?這幫矮子有什麼資格能夠入侵中原?”
不少皇帝名臣都察覺到了不同,雖然他們能在天幕之中學到曆史,但隻能穿越到古代時,
至於1840年之後的近現代史,他們根本無從觀測。
但那些帝王們都能明顯察覺到此間已經有大病,並且根據國朝200多年的國運來算,那個時候的清朝估計也該屬於風雨飄搖的亂世。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就是新的一輪農民起義,或許再加上列強入侵,但無論如何,倭寇絕對算不上其中。
事實上從中原群臣眾皇心裡深處,他們可以接受列強入侵,也可以接受戰敗,大不了就是拚死反抗,朝廷崩潰,再來一番幾十年的亂世,頂天不過上百年的亂世。
在趕走那些列強之後,這塊土地還是屬於他們的,基本上貴族還能混得到貴族的身份。
但列強之中絕對不可能有日本,他們也絕對不允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