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怕不怕?】
【不怕!不怕!不怕!】
【你們不愧是硬邦邦的川中漢子,今天我們都會死】
【但是我們人死了,精神不會死,我們是永遠的川軍】
【古城之下,炮火之中,原本的28,000川軍兒郎隻剩不到200多人,作為出川抗戰的王銘章將軍,已經率領麾下在藤縣堅守了7天時間,完成了李帥的安排。】
【1937年12月日軍相繼占領南京濟南】
【為了打通津浦鐵路連接華中華北戰場,便把目標聚焦在徐州,而藤縣作為徐州北大門的門戶,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不僅地勢險要,更是北寧鐵路與金浦鐵路的交彙處,一旦失守,則徐州危矣。
1838年3月,為了實現戰略目標,鬼子猶如餓狼一般,聚集了整整4萬人馬,氣勢洶洶地南下藤縣。
而彼時的藤縣,隻有王銘章將軍率領的122師。他們裝備簡陋,身形矮小,與日軍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彆。然而,這支部隊並非普通之師,他們是緊急從四川轉戰數千裡而來的軍隊,一路風餐露宿,無糧無餉,甚至還因為裝備簡陋而一度慘遭排擠。】
【王明章深知此次戰鬥的艱難,他們幾乎沒有勝算,但他更明白,這不僅關係到民族的存亡,更是他作為一名軍人的個人擔當。】
【麵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王銘章將軍沒有絲毫退縮。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於是他對部下說了16個字:“受命不辱,臨危不苟,負傷不退,被俘不屈。”這16個字,既是他對部下的要求,也是他自己的誓言。】
【王銘章將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完美地履行了這個諾言。
在率領麾下兒郎堅守藤縣的三天三夜中,他身先士卒,與日軍展開了殊死搏鬥。儘管敵人的炮火異常猛烈,但他毫不畏懼,始終堅守在戰鬥的第一線。
然而,終究寡不敵眾,在激烈的戰鬥中,王銘章將軍不幸中彈身亡。
他的犧牲並沒有白費,122師全體將士以頑強的意誌和無畏的勇氣,與日軍展開了最後的激戰。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成功地延緩了日軍的進攻,為台兒莊戰役的勝利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而王銘章將軍以及麾下的將士類似的經曆在14年的抗戰之中經常出現。
當然,這是一場關係到全民族生死存亡的大戰。
【川軍,出動兒郎350餘萬而抗戰結束之後隻有13.7萬餘穿進而狼能夠回到四川故地,家家皆稿素,萬裡儘婦孺。】
【整個抗戰期間粵軍出兵90多萬,到最後隻剩下不到三千人回到故鄉,從鴉片戰爭開始,一直打到抗日戰爭,足足五代人,根本沒有時間給粵粵休養生息】
川未出,粵已儘!
無數人驟然感覺到心臟被死死握住。
90萬人,隻有3000人回來了。
何以至此啊!
而且根據天幕上透露的鴉片戰爭開始足足5代人就算20年一代100年。
整整100年的時間直接打沒了粵軍5代人?
五代人啊,五代人呐!
“廣東佬、火氣旺知榮辱!”
“打佢老母倭寇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