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諸葛亮的去世,蜀漢也慢慢進入到了阿鬥掌權的時代】
【同時,作為諸葛亮的弟子薑維也。正式躋身蜀漢軍界高層,甚至成為蜀漢軍界唯一的代名詞】
【不僅是為了回報皇帝與丞相的厚思,也是為了複興大漢,開始了他的十一次北伐。】
【曾經有人無數次的詢問過他,你真的不後悔嗎?作為一個曹魏過來的降將,你真的就為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大漢而努力拚搏,乃至拋家舍業甚至背負無窮罵名嗎?】
【當然,作為一個降將,能發動11次北伐,本身便說明了許多問題,而他的背後不是彆人,正是繼承劉備遺誌的阿鬥】
【那麼阿鬥真的是世人口中扶不起的阿鬥嗎?】
【公元223年17歲的劉禪順利繼位,此時的阿鬥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君王,政治之後端十分稚嫩不過有劉備給他留下的大禮包,諸葛亮的治理下他能安心躺平,同時也開始學習起了如何當一個好君王】
【當然,阿鬥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明君,反倒是一個平庸之君】
【當然君王並不怕平庸,就怕他不懂瞎搞,隻不過身處那樣一個亂世平庸的君王就是罪】
【當然阿鬥同學也做過了幾次象征性的反抗,隻不過時也命也,恐怕大漢400多年的傳承活該結束。】
“都挺好的,好歹傳承了400年,咱覺得夠了”
天幕之下的劉邦覺得自己的大漢能有這麼高的手速,是大秦的幾十倍,十分滿足了。
同時他還在皇帝聊天群裡麵大聲炫耀
【政哥,看到沒有?俺老劉家的大漢傳承400年,就是比你老贏家的牛逼了,當然俺還是十分敬重你的】
天幕之上的劉邦如此囂張而正處於大秦之下的大秦帝國漢侯劉季,內心就十分臥槽。
麵對大秦重臣投來的異樣眼光以及秦始皇嬴政那缺黑的麵龐,劉老想依舊是十分平靜的怒噴天幕之上的劉邦。
【劉季:劉邦,我……】
【劉邦:哎呀,季哥,咱們都是同一個人,沒必要互相罵來罵去】
……
暫且不管聊天群裡麵的罵戰天幕還在繼續闡述阿鬥的一生。
【在諸葛亮的輔佐治理之下,蜀漢很快迎來了盛世,憑借著強硬的金融手段,蜀地的民眾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至少在同一個亂世相較於吳魏,兩國民眾生活好上了不少。】
【當然,隨著諸葛亮的離世之後,新一任的繼任者們對北伐這件事情的態度也有了一些轉變】
【不過總體而言,在費禕蔣琬董允三位的治理之下,蜀漢總體還是維持了一定態勢的北伐,隻不過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守階段】
【蜀漢支持北伐的多為老一輩,還有他們的子孫後人,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在最後綿竹之戰中喪生的武勳團體】
【當然,儘管阿鬥並不是一個特彆有能力的君主,但是他十分開明仁慈,甚至可以說是古今牛馬員工的心中老板的典範】
【作為一名老板,他能力差,但他聽勸啊,對象賦諸葛亮給他留下來的攻略,他可是翻爛了上麵的人用變了就用他們的子孫後代,在諸葛亮死後,又繼續維持了將近30年的統治】
【對於很多二代是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比如如何守住家業,這種是值得那些二代們進行學習的榜樣。】
【阿鬥清楚自己不聰明,於是業務就讓專業的人來辦理,他就穩坐中軍,專心躺平】
【當然他也暗中培養了自己的勢力,就比如以諸葛瞻為首的武勳團體,你們可以說這個團體實力差,至少態度到位,至少他們以身殉國。
他們之中有張飛的孫子張遵,諸葛亮的兒子孫子,李嚴的孫子等等,甚至有可能,劉老板當初在夷陵那一場大火之中犧牲的數萬將士的後代也在其中。
當然他們菜歸菜,但是是真的以死報國,菜可以多練,但沒有這個態度,那是如何也改換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