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趙光義以黃帝的身份登上朝堂之時,滿朝文武官員。
除了武將功勳有些不解之外,其餘的文臣都是十分自然地接受了新皇上位。】
“拜見陛下”
以趙普為首的文官團自然而然地恭迎著趙光義的登基。
趙普,可以說是趙大的第1謀主,更是大宋朝的第一名相,成功策劃了陳橋驛登基,也在雪夜規劃了大宋統一天下的版圖。
可以說是大宋王朝建國的總設計師,當之無愧,宋代第1名相,憑借著權術以及強硬的手腕成功治理大宋內政,留下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傳聞。
當然雖然在趙匡胤後期,因為爭權奪利與之鬨得不愉快,出任地方,於是乎,選擇扶持了趙光義,並且成功的結束了杜太後的金匱之盟。
是的,趙普背叛了他的初代老板趙匡胤但從理論上來說,他又確實維係了宋朝的傳承。
但不論如何,至少皇位還是在老趙傳承磕磕絆絆的傳了300多年,其中免不了趙普在建國初年定下的重文輕武基調。
“趙普,你好得很”
趙大不由的握緊了手中的盤龍棍。
天幕之下的趙普不由得咽了咽口水,如果他真的這樣的話,那確實不地道,但卻也問心無愧,至少他是確實為了大宋的穩定。
他也絕對不允許繼續有武官把持朝政。
畢竟沒有底線的武官破壞力,遠遠比沒有底線的文官強多了。
【隨著趙普帶頭支持,事實上也確實是幫趙光義穩定了江山社稷,畢竟雖然天下大局已經偏向了宋朝,但此時宋朝還是沒能一統亂世,南方還有割據政權,北方還有一個北漢以及北漢背後的契丹。
這些都是嚴重威脅盤踞中原的宋朝的危害。】
【如果是年輕的太子登基,他解決得了嗎?他解決不了,他沒這能力。
至少從朝當時朝臣眼光看,年輕的太子並沒有任何能力,因為連接觸朝廷政務的機會都沒有給他過。】
【總之趙光義順利登基。作為二代目,他是成為太宗還是成為宋後主,那都得看他的操作了。】
【當然既然手下的臣子不服他,那麼宋太宗就必須拿出足夠多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當即登上皇位是名正言順。
畢竟眾所周知,李二是殺兄殺弟,囚禁父親,但因為他的功績足夠雄偉,所以後人經常性的忽視他聚嫂迎弟妹的行為,反倒是隻把這當一件笑話來講。
所以對於一個皇帝而言,你是怎麼上位的你百姓都可以不管,但是前提你必須要拿出足夠的功績來讓後人評說。
功績足夠,百姓足夠,安康富裕那麼百姓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然要是沒有功績,甚至禍國殃民的話,那麼百姓可要指責你罵娘了,甚至直接造反,把你從皇位上踹下來。】
李二:天幕我……祝你幸福)
魏征:作為陛下,不應當於朝堂上講出口。還望陛下克製好戰之氣,克製這個暴躁的脾氣)
【當然,如果說在宋朝統一天下過程中之前的幾個國家趙光義有蹭功勞的嫌疑,那麼在之後的另外幾個國家裡,那是照關於貨真價實的工具,趙大搶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