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艱難地抬起頭,看著袁紹:“可是袁司隸?”
“正是袁紹!”袁紹親自揮劍斬斷鐵鏈,將他扶起,“公達受苦了!可願隨我離開,共圖大事?”
荀攸看著袁紹,又看了看他身後正在搶救圖籍的士兵,眼中閃過一絲異彩,掙紮著行禮:“攸……願追隨明公!”
接連救下蔡邕、荀攸,並獲得大量珍貴圖籍,袁紹心中稍定。但他知道,還有最關鍵的一處必須去——太醫署。
太醫署位於皇宮西北角,相對偏僻。當袁紹率隊趕到時,這裡同樣一片狼藉,藥櫃被打翻,草藥撒了一地,幾個太醫和學徒瑟縮在角落,驚恐地看著闖入的軍隊。
“華佗先生何在?張機張仲景可在?”袁紹環視四周,高聲問道。
人群中,一個身著布衣、麵容清臒、眼神澄澈的老者站起身,不卑不亢地行禮:“老朽華佗,見過將軍。不知將軍尋我等醫者,所為何事?”他身旁,一個氣質儒雅、麵帶憂色的中年文士也站了起來,正是時任長沙太守但因公在京的張機仲景)。
袁紹心中大喜,這兩位可是這個時代醫學的巔峰!華佗精於外科,麻沸散、五禽戲名傳後世;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未來將著成《傷寒雜病論》,成為醫聖。在亂世中,頂尖的醫者價值無可估量,不僅能救治將士,更能收攬民心。
袁紹收斂殺氣,鄭重還禮:“華先生,張太守,宮中大亂,董卓即將入城。董卓暴虐,視人命如草芥,必不容二位這等仁心仁術、不慕權勢之士。紹特來請二位隨我出宮,暫避凶鋒,也好保全醫術,救濟天下蒼生!”
華佗與張仲景對視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驚訝與感動。他們隻是醫者,在這等皇權傾軋、兵災連結的時刻,何曾想過會有一位聲名顯赫的司隸校尉,親自率兵來救?
華佗歎道:“將軍拳拳之心,老朽感佩。隻是這署中還有諸多病患……”
“能帶走的,儘力帶走!所需藥材,儘力攜帶!”袁紹毫不猶豫,“我派兵協助二位!時間緊迫,請速決斷!”
張仲景拱手道:“將軍既以蒼生為念,豈敢不從命?願隨將軍離去。”
華佗也終於點頭:“也罷,就依將軍。”
就在袁紹安排士兵協助太醫署轉移人員和物資時,文醜再次來報:“主公,發現一群西園軍舊部,護著幾位女眷,被亂軍圍在永巷附近,情況危急!”
袁紹眉頭一皺:“女眷?何人?”
“似乎是……已故大將軍何進的部屬,護著的可能是其家眷。”
何進的家眷!袁紹心中一動。何進雖死,但其舊部在軍中仍有影響力。若能救下其家眷,不僅能彰顯仁義,更能間接收攏一部分何進舊部的人心。這筆政治賬,非常劃算。
“顏良,你在此護衛蔡公、荀侍郎及兩位神醫轉移!文醜,隨我去永巷!”
當袁紹率軍趕到永巷時,隻見數十名何進舊部正結陣苦苦支撐,抵擋著不知是宦官黨羽還是趁亂劫掠的潰兵的進攻。陣中,幾位女眷驚恐萬分,其中一位氣質不凡的年輕婦人,懷中緊緊抱著一個孩童,正是何進的兒媳尹氏與其幼子何晏曆史上被曹操收養,後成為玄學名士)。
“殺!”袁紹毫不猶豫,揮劍下令。
文醜一馬當先,如猛虎下山,瞬間衝垮了亂軍的陣型。袁紹的親兵也奮勇砍殺,很快解了圍。
尹氏驚魂未定,在侍女的攙扶下上前行禮:“多謝將軍救命之恩!未亡人尹氏,沒齒難忘!”
“夫人不必多禮。”袁紹虛扶一下,“何公為國捐軀,紹救援來遲,已是慚愧。此地不宜久留,請夫人速隨我部出宮。”
尹氏感激涕零,連連稱謝。
當袁紹帶著這支由大儒、謀士、神醫、前大將軍家眷以及大量典籍圖冊組成的特殊隊伍,彙合了搶救出來的部分太醫署人員,浩浩蕩蕩向宮外轉移時,東方已現出魚肚白。
回首望去,南宮的火光依舊熾烈,但袁紹的心中卻充滿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感。他沒有去追逐那挾持天子倉皇北去的宦官隊伍,因為他知道那注定是徒勞,且會過早與董卓正麵衝突。
但他此行收獲之豐,遠超想象。他救下的不是虛名,而是活生生的人才,是文化的傳承,是未來的希望,是收攬人心的資本。蔡邕代表文脈與清議,荀攸代表智謀與潁川士族,華佗張仲景代表生命與健康,何進家眷代表舊部人心,那些圖籍檔案則代表未來的情報與統治基礎。
“主公,我等現在去往何處?”顏良問道。
袁紹望向北方的天空,語氣堅定:“出城,回營,整軍,北上河內!”
他改變了洛陽宮闕之夜的劇本。他沒有像曆史上那樣,僅僅作為一個殺戮者或無奈的逃亡者離開。他以救贖者的姿態,從血與火中,為未來播下了更多的種子。這一步棋,看似放棄了眼前的虛名,卻為未來的霸業,奠定了最堅實的幾塊基石。血洗宮闕,是亂世的無奈;義救忠良,則是王者的遠見。這洛陽的最後一夜,屬於他袁本初的傳奇,才剛剛開始。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