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東門沉重的城門在身後緩緩關閉,將洛陽城的衝天火光與混亂喧囂隔絕開來。清晨的微光灑在護城河的水麵上,映照著袁紹這支特殊隊伍每一張疲憊而複雜的臉龐。
走出不過數裡,在一處地勢稍高的丘陵地帶,袁紹下令暫時休整。士兵們立刻開始布防警戒,文士醫者們則得以喘息,不少人回望洛陽方向,麵露悲戚與不舍。
然而,隊伍剛剛安頓下來,內部的爭議便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許攸第一個按捺不住,他快步走到正在與顏良查看地圖的袁紹麵前,語氣急切中帶著不解:“本初公!我等既然已安然出城,為何不立即前往渤海郡?您身為朝廷欽命的渤海太守,名正言順,正該速速赴任,以安民心,何以在此滯留?若耽擱久了,恐生變故啊!”他指的變故,既是擔心董卓反悔追擊,也是憂慮渤海郡被人捷足先登。
他的話音剛落,一旁的文醜也甕聲甕氣地附和道:“是啊主公,弟兄們血戰一夜,都想找個安穩地方休整。渤海不遠,到了那裡,咱們就是正經官軍,招兵買馬也方便!”
部分中層將領和文吏也紛紛點頭,顯然,前往渤海就任,是大多數人心中最直接、最穩妥的選擇。就連剛剛被救出的荀攸,也微微蹙眉,似乎在思考袁紹滯留此地的用意。
袁紹環視眾人,將各異的神色儘收眼底。他理解他們的想法,在常規認知裡,擁有一個合法的地盤和官職,是亂世立足的根本。但擁有現代思維和曆史先知的他,看得更遠。
他沒有立即反駁,而是將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蔡邕和皇甫嵩,問道:“蔡公,皇甫將軍,二位以為如何?”
蔡邕撫須長歎,望著洛陽方向老淚縱橫:“都城罹此大難,典籍損毀無數,陛下下落不明……唉,去何處,老夫已無心計較,隻盼能尋一安靜之所,整理殘卷,莫使文明斷絕……”他的關注點在於文化的存續。
皇甫嵩則神色凝重,沉吟道:“渤海郡小,且北鄰公孫瓚,南接韓馥,並非理想的龍興之地。隻是……眼下若無更好的去處,暫駐渤海以觀時變,亦無不可。”他身為宿將,看到了渤海的局限性,但一時也無更好提議。
袁紹點了點頭,心知是時候統一思想,明確戰略方向了。他站上一塊巨石,讓所有核心人員都能看清他。
晨風吹動袁紹染血的征袍,但他挺拔的身姿和銳利的目光,卻散發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強大的氣場。他清了清嗓子,聲音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諸位所言,皆有道理。渤海太守,確是朝廷任命,名正言順。”他先肯定了眾人的想法,隨即話鋒陡然一轉,聲音提高,“然,諸位可曾想過,我等如今的目標,難道僅僅是做一個偏安一隅的渤海太守嗎?”
他目光如炬,掃過許攸、文醜等人:“董卓竊據國器,廢立在即,漢室傾頹,天下將亂!值此之時,正是英雄並起,匡扶社稷之秋!我袁本初世受皇恩,位列三公之後,豈能隻圖一郡之安,坐視國賊猖獗?!”
這一問,氣勢磅礴,直接將個人的前途拔高到了天下興亡的層麵,讓不少原本隻想著安穩的部屬麵露愧色,也感到一陣熱血上湧。
“然則,主公,無根之木如何參天?無源之水如何長流?渤海雖小,終是一塊根基啊!”許攸爭辯道,他並非反對大業,隻是更看重實際的起點。
“子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袁紹毫不客氣,言辭犀利,“爾等隻看到渤海郡守的名分,卻看不到這名分背後的陷阱與這天下的大勢!”
他不再給眾人插話的機會,開始條分縷析,展現他超越時代的洞察力:
“其一,董卓豈是善輩?我今日與他公然對峙,他迫於形勢放我離開,心中豈無芥蒂?我若乖乖前往渤海,在他的勢力範圍內,他一道詔書,便可斥我為叛逆,令我進退失據!屆時,我等是束手就擒,還是再度流亡?”
“其二,渤海郡小民貧,北有公孫瓚虎視眈眈,此人野心勃勃,豈容我在他臥榻之旁酣睡?南有冀州牧韓馥,此人雖暗弱,但占據大義名分,若受董卓或公孫瓚挑唆,斷我糧道,困我於渤海,我等如何自處?難道要如甕中之鱉,坐以待斃?”
“其三,亦是關鍵!”袁紹手指猛地指向西北方向,“我等真正的根基,不在渤海,而在河內,在並州,在整個河北!河內郡守王匡,與我袁氏有舊,可暫為依托。並州民風彪悍,盛產良馬精兵,且遠離董卓直接兵鋒!冀州韓馥,暗弱無能,坐擁錢糧甲兵之利而不能用,此乃天賜於我等的基業!”
他這番分析,如同撥雲見日,將渤海郡的潛在危機和河北之地的廣闊前景剖析得淋漓儘致。不僅考慮了軍事地理,更考慮了政治博弈和人心向背。
荀攸眼中精光閃動,忍不住開口:“明公之意,是暫駐河內,聯結四方,西望洛陽董卓動向,北圖冀州、並州?此乃高屋建瓴之策!避實就虛,以待天時!”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然也!”袁紹讚許地看了荀攸一眼,“河內進可攻,退可守,聯絡四方極為便利。我等在此,既可觀望洛陽局勢,結交關東義士,又可暗中布局冀州、並州。待董卓惡行昭彰,天下共憤之時,便是我等振臂一呼,聯合四方義兵,共討國賊之日!屆時,憑借河北之地利、人和,何愁大業不成?何必急於投入渤海那個死地?”
他再次看向許攸,語氣放緩但依舊堅定:“子遠,爭天下如對弈,不可隻看眼前一步。渤海如一子,棄之並不可惜,若能以此換來全局主動,何樂而不為?我等要做的,是執棋之人,而非被人操控的棋子!”
許攸張了張嘴,最終無言以對,深深一揖:“主公深謀遠慮,攸……不及也!願聽主公號令!”他徹底被袁紹的戰略眼光折服。
顏良、文醜等將領也恍然大悟,紛紛抱拳:“願聽主公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