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政事堂議,劍指洛陽_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3章 政事堂議,劍指洛陽(1 / 1)

建安二年的元日,鄴城是在一片肅殺而昂揚的氣氛中度過的。去歲冬末奇襲白波、收服徐晃的捷報,如同最熾熱的新年賀禮,極大地振奮了冀州上下。積雪未融,寒意仍濃,但州牧府政事堂內,卻仿佛有烈火在燃燒。

元日剛過,袁紹便下令召集所有核心文武,舉行新年第一次政事堂會議。與會者濟濟一堂,文臣以荀攸為首,郭圖、許攸、審配、沮授、田豐、辛評、崔琰等依次列坐;武將則以顏良、文醜為尊,新近立下大功的麴義、以及新投的徐晃、張合、高覽等皆在席。即便是暫未直接統兵的淳於瓊,亦受邀列席。人人麵色凝重,卻又眼含期待,他們都清楚,此次會議,將決定冀州這艘巨艦未來的航向。

袁紹端坐主位,一身常服,卻難掩威嚴。他目光掃過堂下這群堪稱當世頂尖的文武班底,心中豪情與責任交織。他沒有多餘的寒暄,直接開門見山,聲音沉渾有力:

“諸公,新歲伊始,萬象更新。去歲,賴諸公同心,我冀州內修政理,外平匪患,北懾公孫,西收白波,根基已固,甲兵已足!”他略微停頓,讓話語在每個人心中回蕩,隨即語氣陡然拔高,如同出鞘之劍,“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國賊董卓,倒行逆施,穢亂宮禁,荼毒生靈,天子蒙塵,神器蒙羞!我輩既食漢祿,身為漢臣,豈能坐視不理?!”

他站起身,走到堂中懸掛的巨幅天下輿圖之前,手指重重地點在洛陽的位置,聲若金石:

“今日召集諸公,便隻議一事:何時,以何策,兵發洛陽,討董勤王,廓清寰宇?!”

袁紹的話,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在政事堂內激起了洶湧的波瀾。討董之事,雖早已是共識,但具體何時啟動、如何運作、戰略幾何,仍需深入謀劃。一場關乎未來天下格局的大論戰,就此展開。

第一議:盟友與名分。

郭圖率先發言,他向來注重名望與聲勢:“主公!討董乃天下大義,然獨木難支。曹操既已遣使示好,願奉主公為盟主,此乃良機!當速發檄文,傳告天下諸侯,如南陽後將軍袁術)、荊州牧劉表、徐州牧陶謙等,共舉義旗!集天下之力,以泰山壓卵之勢,直搗洛陽!屆時,主公登高一呼,天下影從,盟主之位,名副其實,大義名分,儘在我手!”

審配卻持不同意見,他更重實際:“公則之議,看似恢宏,然亦有其弊。諸侯各懷心思,袁術豈甘居人下?劉表坐談客耳,陶謙守戶之犬,彼等未必真心出力,反而可能因利益糾葛,掣肘我軍。配以為,有關東諸侯響應固然好,然我軍戰略,當以我為主,不可過度依賴外援。首要者,乃是我軍自身兵精糧足,號令統一!”

田豐接口,一針見血:“名分固然重要,然核心在於‘主動權’!檄文要發,盟友要結,但盟主號令必須出於鄴城!我軍需掌握聯軍主導權,定下進軍方略,他人願從則從,不願從亦不影響我主力行動。如此,方可避免昔日討董聯軍一盤散沙之覆轍。”

袁紹微微頷首,這一點他深以為然。曆史上的關東聯軍確實效率低下。他決斷道:“便依元皓、正南之言。檄文由公則、孔璋陳琳)即刻草擬,務必要辭鋒犀利,曆數董卓罪狀,彰明我討賊決心!傳檄天下,邀諸侯會盟,但會盟地點、進軍方略,需由我冀州主導!”

第二議:時機與步驟。

許攸陰測測地笑道:“主公,攸以為,討董宜早不宜遲!如今我軍新勝,士氣正旺;白波新平,側翼無憂;曹操呼應,南線暫穩。正當一鼓作氣,直撲洛陽!若拖延時日,恐董卓緩過氣來,加固關防,或更易天子,則事倍功半矣!”

然而,沮授卻提出了反對意見,他性格更為持重:“子遠之言,未免操切。主公,授以為,討董雖必行,然步驟不可亂。今北疆公孫瓚,敗而不傷,其主力尚存,猶如餓狼環伺。若我軍主力儘出,長途奔襲洛陽,公孫瓚趁機傾巢南下,截我歸路,斷我糧道,則我軍進退失據,危如累卵!故,授以為,當先徹底解決北疆公孫瓚之患,至少需將其打痛打怕,使其短期內無力南顧,然後方可全力西進!”

此言一出,得到了不少將領的讚同。顏良洪聲道:“公與先生所言極是!公孫瓚那廝,不把他打服了,終究是個禍害!末將願為先鋒,北定幽州!”

文醜、張合等將也紛紛附和。

荀攸此時緩緩開口,調和道:“子遠欲速,公與求穩,皆有其理。然,天下事難得萬全。攸有一策,或可兼顧:主公可親率主力,北上與公孫瓚尋求決戰,力求速戰速決,一舉奠定北疆勝局。同時,命一上將,如麴義將軍,統偏師一支,彙合曹操等先行響應的諸侯,兵進河內,作出威脅洛陽之勢,既可牽製董卓部分兵力,使其不能全力支援公孫瓚,亦可提前掃清洛陽外圍,為主力後續西進開辟道路。如此,雙管齊下,既不誤北征,亦不遲西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田豐目光一閃,補充道:“公達此策甚妙!還可表奏朝廷形式),自請總督河北諸軍事,討伐不臣公孫瓚。如此,北伐名正言順。待北疆一定,即刻轉換旌旗,以討董之名,揮師西向!檄文可先發,造足聲勢,主力行動則依此步驟。”

第三議:兵力與後勤。

負責錢糧統籌的沮授,拿出了初步的核算:“主公,若依荀軍師之策,兩線用兵,耗資巨大。以目前府庫積蓄,支撐十萬大軍半年征戰,糧草軍械尚可保障。然,需即刻下令,各郡縣加緊征收、轉運,並廣設糧台於進軍要道。民夫征調,亦需提前規劃。”

新任騎都尉徐晃,初入核心會議,謹慎發言:“晃新附,本不當多言。然,晃觀白波舊部,以及黑山歸降之眾,其中多有可戰之兵,隻是缺乏整訓。若主公信得過,晃願協助諸位將軍,加緊整編這些降卒,汰弱留強,或可增添數萬可用之力,亦可安其心。”

袁紹讚許地看了徐晃一眼:“公明此言,正合我意!降卒之整編,便由公明協助文醜、高覽負責!務必使其儘快形成戰力!”

顏良、麴義等則開始討論具體的兵力配置與進軍路線,一時間,堂上充滿了務實的細節討論。

聽著麾下文武激烈而富有建設性的爭論,袁紹心中脈絡愈發清晰。他需要綜合各方意見,做出最終的戰略決斷。

良久,他緩緩抬起手,政事堂內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諸公之論,皆出公心,於紹啟發良多。”袁紹聲音沉穩,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力,“今日,我便在此定策!”

他走到地圖前,手指劃過,如同執筆劃定江山:

“第一,討董檄文,即刻發出!由郭圖、陳琳負責,以我袁本初之名,傳檄天下,邀諸侯共舉義旗,會盟地點,定於河內郡懷縣!此舉,意在搶占大義名分,號召天下,並試探各方反應!”

“第二,北伐公孫,勢在必行!由我親率大軍八萬,以顏良為先鋒,文醜、張合、高覽隨征,荀攸、田豐、沮授參讚軍機,目標——徹底擊潰公孫瓚主力,將其趕回幽州!此戰,務求速決!”

“第三,西線偏師,同步啟動!以麴義為主將,徐晃副之,率精兵兩萬,彙合河內太守王匡部,並聯絡曹操,兵進河內,威懾洛陽!許攸隨軍參讚,負責情報與聯絡諸侯。爾等任務,非是即刻攻破虎牢,而是掃清洛陽外圍,牽製董卓,並確保會盟之地安全!”

“第四,內部統籌,全力保障!審配、崔琰留守鄴城,總攬政務、吏治;辛評協助沮授,統籌全軍糧草輜重,確保前線供給無憂!降卒整編之事,由文醜、高覽、徐晃共同負責,加快進行!”

一道道命令,清晰明確,將龐大的戰略分解為具體的任務,責任到人。這套組合拳,既解決了後顧之憂公孫瓚),又開啟了討董序幕偏師出動與傳檄天下),更兼顧了內部穩定與後勤保障。

堂下文武,無論此前持何種意見,此刻見主公決策已定,且思慮周全,皆心悅誠服,齊齊起身,轟然應諾:

“謹遵主公之命!”

袁紹目光如炬,掃過眾人,最後沉聲道:“諸君!大幕將啟,天下矚目!望諸公各司其職,奮勇用命!待北疆捷報至,便是我等誓師西向,克複洛陽,迎還天子之時!”

“討伐國賊!匡扶漢室!”激昂的呼喊聲,再次響徹政事堂。

數日後,討董檄文自鄴城發出,如同驚雷,震動天下。與此同時,袁紹親率的大軍誓師北上,旌旗蔽日,刀槍如林,直指幽州。而麴義、徐亮率領的西路軍,亦悄然開拔,向河內進發。

一場由袁紹主導的、旨在重塑天下格局的巨大風暴,正式拉開了序幕。政事堂內的劍指洛陽,化為了實實在在的千軍萬馬,奔騰向前。冀州的霸業之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力量,轟然啟動,駛向了決定命運的曆史軌道。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洪荒:人在截教寫日記,通天教主殺瘋了 千千的奇妙冒險 穿越女頻我和青梅收集虐文女主 太子爺彆跪了,頂級財閥才是白月光 大專畢業,彆人打工我回鄉 傾城複仇歸來 我用礦泉水換稀世科技 星光耀雄鷹 我重生歸來,女帝們,悔哭了麼? 長生修仙:從煉器師開始肝滿修仙百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