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閱兵的盛大喧囂已然散去,但那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景象,卻深深烙印在每一個見證者的心中,轉化為一種無形的威勢與凝聚力。南郊的塵土落定,大將軍府內的決策,則將決定這股磅礴力量未來的指向。
閱兵後的第三日,袁紹召集了麾下所有核心文武,舉行了一次決定未來數年乃至整個天下格局的戰略會議。大堂之內,濟濟一堂,謀士如雲,武將如雨,氣氛莊重而熱烈。每個人臉上都帶著閱兵帶來的振奮與對未來的期待。
袁紹高踞主位,目光緩緩掃過堂下眾人。田豐之剛正,沮授之沉毅,荀諶之通達,荀攸之奇謀,許攸之機變,郭圖之逢迎;顏良文醜之悍勇,張合高覽之沉穩,麴義之銳利,徐晃之嚴明,趙雲之英挺,朱靈之恭順,乃至劉備之謙和,關張之雄烈……這便是他橫掃河北、睥睨天下的班底!
“諸公,”袁紹的聲音打破了沉寂,帶著一種掌控全局的從容,“鄴城閱兵,軍容之盛,想必諸位與孤一樣,心潮澎湃。此乃我等同心戮力,曆時數載,方有之局麵!河北四州,已大致底定,北疆胡塵暫熄,此皆賴諸公之功!”
他先是肯定了過去的成績,隨即話鋒一轉,指向懸掛的巨幅天下輿圖:“然,霸業之路,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河北雖定,然天下未安。董卓餘孽李傕、郭汜禍亂關中,偽帝袁術窺伺神器,劉表坐守荊州,陶謙老邁徐州……而最緊要者,”他的手指重重地點在兗州與豫州之地,“曹操收編青州黃巾,勢力暴漲,已據有兗州大部,其誌不小,乃我等心腹之患也!”
“今日召集諸公,便是要議一議,我軍下一步,當落子何方?這偌大的河北,又當如何治理,方能成為我等爭霸天下最堅實的根基?”
袁紹的問題,引發了堂內熱烈的討論。主要的戰略方向,依舊圍繞著“西進”與“南圖”展開。
戰略之爭:
田豐再次展現其剛直與對漢室正統的執著,他慨然出列:“主公!今李傕、郭汜二賊在長安互相攻伐,關中疲敝,天子蒙塵,正是千載難逢之機!我軍當高舉義旗,西入潼關,掃清餘孽,奉迎天子!若得天子在手,則以令諸侯,名正言順,天下可傳檄而定!此乃王霸之業,豈能舍本逐末,與曹操等輩爭一時之短長?”
他的主張,代表著一種正統而高風險的策略。
沮授則再次扮演了穩健派的角色,他搖頭道:“元皓兄忠義之心,天地可鑒。然關中經曆董卓、李郭之亂,千裡荒蕪,民生凋敝。我軍若傾力西進,糧道漫長,補給艱難。更兼曹操在側,其若趁我主力西向,聯合黑山張燕,或北上攻我冀州,或東向全取青州,則我首尾難顧,危如累卵!授仍堅持前議,當先定河南,鞏固根本。青州黃巾已呈瓦解之勢,當加速進兵,全取其地,與河北連成一片。屆時,我軍據大河之險,擁四州之力,進退自如,方可圖謀關中或南下中原!”
荀攸立於其叔父荀諶身側,此時從容補充,將戰略細化:“沮監軍所言,乃老成謀國之道。攸以為,可將‘南圖’分為兩步。第一步,鞏固與擴張。加速完成對青州的掌控,剿撫並用,務必在曹操徹底消化兗州之前,將青州納入版圖。第二步,伺機介入。曹操與徐州陶謙有殺父之仇根據設定),其勢成之後,必攻徐州。劉岱、張邈等兗州殘餘勢力與曹操亦非鐵板一塊。我可遣使聯絡陶謙、劉岱,示好、支援,甚至……待其兩敗俱傷之際,以調停或援救之名,兵臨大河,將勢力延伸至兗、徐!此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袁紹聽著麾下頂尖智囊的辯論,心中天平已然傾斜。西進風險太大,且天子在此時更像一個燙手山芋。而南圖,則更為務實,利益也更直接。他最終拍板:
“諸公之論,皆為國籌謀。然時機有先後,策略分緩急。當此之時,我軍戰略重心,在於南向!”
“其一,青州之事,列為頭等!加派兵馬錢糧,務必在夏收之前,徹底平定青州黃巾,將青州牢牢握於手中!”
“其二,密切關注兗州、徐州動向!公與沮授)、友若荀諶),由你二人負責,多派細作,結交當地士族,掌握曹操、陶謙、劉岱之一舉一動!”
“其三,對關中,仍保持政治壓力,遣使譴責李傕、郭汜,聲言欲奉迎天子,以為牽製。”
核心人事安排:
戰略既定,接下來便是最關鍵的人事布局,將龐大的帝國機器精確到每一個齒輪。袁紹根據之前與核心謀士的商議,開始宣布一係列重要任命,聲音沉穩而有力:
【四大核心謀士定位】
沮授:仍為監軍,總攬全局戰略規劃,協調各方,為文官之首。
田豐:仍為彆駕,主持鄴城日常政務,負責律法、監察、官員考核,權力極大。
荀諶:升為長史,主要負責外交、與各方勢力包括朝廷)的聯絡,以及內部各派係如潁川、河北士人)的協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荀攸:軍師中郎將,隨袁紹參讚軍機,主要負責戰術策劃、臨陣應對,地位超然。
【四方鎮守與軍事部署】
幽州:以審配為幽州都督,鎮守薊城,總攬幽州軍事,防範塞外胡人,監視公孫瓚殘餘。田豫、韓猛等為其副。
並州:張合仍為並州都督,鎮守晉陽,主要負責對黑山軍張燕部的封鎖、清剿,並防禦北部邊境。高覽、朱靈輔之,呂威璜、趙睿等將聽用。
青州前線):麴義為主將,徐晃為副,率先登營及部分冀州精銳,全力清剿青州黃巾殘餘,打通連接徐兗的通道。郭圖為參軍,負責招撫與聯絡地方豪強。
冀州核心):袁紹自領。顏良、文醜為前後將軍,統領最精銳的中軍,駐紮鄴城周邊,隨時策應各方。趙雲升為翊軍將軍,仍領精騎,直屬袁紹,作為戰略預備隊和尖刀力量。
【特殊安置】
劉備:仍為豫州刺史虛銜),左將軍,留在鄴城大將軍府“參讚軍事”,無具體職權,實則榮養與監視。其原有部眾,酌情補充後,仍由其名義統領,但駐紮於鄴城城外特定軍營,由袁紹心腹將領暗中節製。
關羽、張飛:無具體軍職,作為劉備護衛,允許其在校場練兵僅限於劉備原有部眾),但無調兵之權。袁紹時常賜予金帛名馬,以示恩遇。
這一係列安排,可謂滴水不漏。既保證了各方重鎮的穩定,又將最強大的力量握於自己手中,同時妥善處理了劉備集團這個不穩定因素。
人事任命宣布完畢,堂下眾人或振奮,或沉思,或凜然遵命,無人有異議。袁紹的威望與掌控力,在此刻達到了頂峰。
會議結束後,文武眾臣各自領命而去,大堂內漸漸空寂下來。袁紹卻並未離開,他獨自一人,再次走到那幅巨大的天下輿圖前。
圖上的河北區域,已被深藍色牢牢覆蓋,厚重而堅實。而黃河以南,則色彩紛雜,代表著混亂與機遇。他的目光越過黃河,落在兗州“曹操”的名字上,閃過一絲冷厲的寒芒。
“孟德啊孟德,你收編青州黃巾,動作不可謂不快。”袁紹低聲自語,仿佛在與遠方的對手對話,“但你根基太淺,兗州世家未必真心服你。內部有劉岱、張邈掣肘,外部有陶謙之仇……你拿什麼來跟我爭?”
他的手指緩緩劃過青州,指向徐州,最後落在豫州、揚州廣袤的土地上。
“這萬裡江山,終將歸於袁氏之手。四世三公的積累,河北四州的根基,文武鼎盛的人才……這一切,豈是你能比擬?”
“我先定青州,穩坐河北,看你與陶謙、與兗州內部鬥得兩敗俱傷。待時機成熟,大軍南渡,便是雷霆萬鈞之勢!”
他的聲音漸漸變得堅定而充滿野心,帶著一種俯瞰天下的氣魄。
“這亂世,該由我來終結了。第一步是河北,下一步……便是這整個天下!”
窗外,夕陽西下,將鄴城染成一片金紅。這座日益雄渾的城池,正如它的主人一樣,積蓄著足以撼動乾坤的力量。
至此北方的戰事暫時落下帷幕。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