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袁紹大營的中軍帳內燭火通明。沙盤前,袁紹負手而立,凝視著官渡地區的山川地勢。連日來的試探性交戰已經讓雙方都對彼此的實力有了清晰的認識,現在需要的是一錘定音的決勝之策。
主公。沮授緩步走入帳內,各營傷亡統計已經完成,此戰我軍傷亡兩千餘人,曹軍損失應在五千以上。
袁紹微微頷首,目光卻未離開沙盤:曹操用兵,果然名不虛傳。若非諸位將軍用命,今日勝負猶未可知。
田豐、程昱、荀攸等謀士陸續進帳,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凝重之色。他們知道,接下來的謀劃將直接決定這場大戰的走向。
都到齊了。袁紹轉身,目光掃過眾謀士,今日請諸位來,就是要議出一個破敵之策。曹操退守官渡,營壘日漸堅固。若不能儘快破敵,待其恢複元氣,戰事必將陷入僵局。
燭火搖曳,在每個人臉上投下明明滅滅的光影。一場關乎天下命運的智謀較量,即將在這座軍帳中展開。
沮授首先開口:主公,授以為當采取以正合,以奇勝之策。我軍兵力占優,當分兵三路:主力繼續與曹操對峙;另遣一軍出延津,威脅其側翼;再令青州方麵加大攻勢。
他走到沙盤前,詳細解釋道:如此可迫使曹操分兵防守,待其露出破綻,再以雷霆之勢擊之。
田豐卻立即反駁:此策雖穩,卻過於遲緩。曹操用兵詭詐,若待其準備就緒,恐失良機。
不然。沮授搖頭,用兵之道,在於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我軍優勢在於兵精糧足,正當以堂堂之陣,步步為營。
袁紹若有所思,卻未立即表態。
田豐大步上前,手指重重地點在沙盤上的官渡位置:主公,豐以為當集中兵力,猛攻官渡!曹操新敗,士氣低落,正當一鼓作氣!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眾人:可命顏良、文醜率先鋒強攻正麵,張遼騎兵側翼迂回,趙雲所部斷其糧道。三管齊下,必可破敵!
程昱皺眉道:此計太過冒險。曹操在官渡經營多時,營壘堅固,若強攻不下,我軍必遭重創。
仲德太過謹慎了!田豐聲音激昂,用兵豈能畏首畏尾?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帳內一時寂靜,所有人都看向袁紹。
就在爭論陷入僵局時,荀攸緩步上前:主公,攸有一策,或可兼采眾長。
他先向沮授、田豐各施一禮,然後道:元皓先生欲速戰,監軍欲穩進,皆為國謀。然攸以為,可在此基礎上,再出一支奇兵。
奇兵?袁紹來了興趣。
正是。荀攸手指沙盤上的一個隱蔽小路,攸近日勘察地形,發現此處有一條小道可通曹軍後方。若遣一支精兵由此突襲,配合正麵進攻,必收奇效。
程昱質疑道:曹操多謀,豈會不防此路?
荀攸微笑:正因為曹操多謀,才會認為我軍不會行此險招。此正所謂虛則實之,實則虛之。
沮授沉吟道:公達此計確實出人意料,但風險亦是不小。
田豐卻難得地表示讚同:用兵本就需冒奇險。此計若成,可收全功!
就在眾謀士爭論不休時,袁紹緩緩起身。他走到沙盤前,沉默良久,突然問道:公達,若派奇兵,你認為需要多少兵力?
荀攸精神一振:精兵五千足矣。人數過多反而容易暴露。
何人可當此任?
張遼將軍最為合適。並州狼騎來去如風,最擅突襲。
袁紹又看向沮授:監軍,若按你的方略,需要多少時日可破曹操?
沮授思索片刻:若一切順利,一月之內可見分曉。
元皓呢?
田豐毫不猶豫:若集中全力猛攻,十日可下官渡!
袁紹深吸一口氣,目光變得銳利起來。這一刻,他展現出身為霸主的決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