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到琅琊,剛剛入城的陳登果然中計。他立即下令全城戒嚴,同時派人向臧霸求救。
將軍,東莞告急!傳令兵跪在臧霸帳前,太史慈率領大軍圍攻東莞,琅琊危在旦夕!
臧霸正要發兵,旁邊的陳宮卻攔住了他:將軍且慢!此事恐怕有詐。
高順也道:末將觀察多日,平原方向的袁軍並無大規模調動的跡象。太史慈此舉,恐怕是聲東擊西。
就在這時,探馬來報,說發現蔣奇部在營外十裡處紮營,兵力不明。
臧霸猶豫不決,最終決定:先按兵不動,待查明敵情再說。
就在臧霸猶豫之際,徐晃的五千精銳已經悄無聲息地在日照港登陸。士兵們棄舟登岸,在向導的帶領下,沿著山間小路直撲琅琊。
將軍,前麵就是琅琊西門。向導指著遠處隱約可見的城牆。
徐晃觀察著城防情況,隻見城頭上守軍稀疏,顯然主力都被調往東門防備太史慈。
傳令下去,全軍休息一個時辰。待天色全黑,立即攻城!
夜幕降臨,琅琊城頭點燃了火把。守軍經過一天的緊張,都有些疲憊。誰也沒有注意到,一支精銳部隊已經悄悄摸到了城下。
三更時分,城頭上突然亮起三盞紅燈——這是趙昱發出的信號。
徐晃立即下令:攻城!
五千精銳如同猛虎出閘,迅速架起雲梯,向城頭猛撲。趙昱率領親信打開西門,袁軍如潮水般湧入城中。
不好了!袁軍進城了!
喊殺聲驚醒了沉睡的琅琊城。陳登從睡夢中驚醒,還來不及組織抵抗,就被徐晃生擒。
就在琅琊城破的同時,臧霸終於下定決心出兵救援。然而他剛剛離開營寨不久,就接到了琅琊失守的消息。
什麼?琅琊已經丟了?臧霸大驚失色。
陳宮沉吟道:將軍,現在回救琅琊已經來不及了。不如趁袁軍立足未穩,奪回城池。
高順卻持不同意見:末將以為,袁軍既然能如此迅速攻下琅琊,必有埋伏。不如暫且退兵,從長計議。
就在他們爭論不休時,前方突然傳來喊殺聲。
報!前方發現袁軍伏兵!
臧霸大怒:果然有埋伏!全軍迎戰!
然而當他率軍衝入山穀時,卻發現伏兵並不多。袁譚率領的一千精兵占據有利地形,用弓箭滾石阻擊敵軍。
不要慌!袁譚在亂軍中大聲指揮,蔣義渠守住左翼,趙睿守住右翼!
雖然兵力懸殊,但袁軍占據地利,一時之間竟然擋住了臧霸的進攻。
就在這時,後方突然傳來鳴金之聲——是徐晃派來的援軍到了。
臧霸見大勢已去,隻好下令退兵。
清晨的陽光照在琅琊城頭,袁字大旗迎風招展。城中的戰火已經平息,徐晃正在安排防務,安撫百姓。
袁譚帶著部隊凱旋而歸,雖然甲胄上沾滿塵土,臉上卻洋溢著勝利的喜悅。
公子此戰立下大功。徐晃親自出迎,若非公子及時阻擊臧霸,我軍恐怕難以如此順利拿下琅琊。
袁譚謙遜地說:全賴公達先生妙計,譚不過是依計行事。
這時,荀攸和郭圖也趕到了琅琊。看到城頭飄揚的袁字旗,荀攸露出欣慰的笑容:一日破城,公子果然沒有辜負主公的期望。
在接下來的軍議中,荀攸特彆表彰了袁譚的表現:公子初次臨陣,就能沉著應對,阻擊臧霸大軍,實屬難得。
袁譚起身道:此戰之功,首推公達先生運籌帷幄,次推公明將軍奇襲破城,子義將軍佯攻惑敵。譚不過是儘本分而已。
他這番話贏得了在場眾將的一致好評。徐晃、太史慈等人看向袁譚的目光中,都多了幾分真正的認可。
戰後清點,此戰共俘獲敵軍兩千餘人,繳獲糧草軍械無數。更重要的是,拿下琅琊這個戰略要地,為下一步經略徐州打下了堅實基礎。
夜幕再次降臨時,袁譚獨自登上琅琊城樓。望著遠處臧霸營寨的點點燈火,他心中明白,這隻是一個開始。在青徐這片廣袤的土地上,還有更多的挑戰在等待著他。
而此刻,在臧霸營中,陳宮正對高順低聲說道:看來這位袁公子,比他父親想象的要能乾得多。或許,我們該重新考慮今後的去向了。
高順默默點頭,目光中流露出思索的神情。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