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飛報傳捷,根基永固_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29章 飛報傳捷,根基永固(1 / 2)

彭城的冬雪初霽,刺史府內炭火融融。袁譚端坐主位,手中捧著連日來的捷報,眉宇間難掩喜色。堂下文武分列左右,人人麵帶振奮之色。

諸位,袁譚揚了揚手中的文書,東海郡丞王朗舉郡來降,廣陵太守陳登也遣使示好。如今徐州六郡,已儘入掌握。

陳宮撫須笑道:此乃公子威德所致。不過...他話鋒一轉,當務之急是穩固根基,而非急於慶功。

荀攸頷首讚同:公台所言極是。徐州新定,百廢待興。當務之急有三:安撫民心、整頓吏治、鞏固防務。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名信使風塵仆仆而入,單膝跪地:啟稟公子,黎陽捷報!主公正月十五大破曹軍,曹操已退守官渡!

滿堂頓時沸騰。徐晃激動地握緊拳頭:主公神威!

太史慈笑道:此乃雙喜臨門!

袁譚強抑心中激動,沉聲道:立即起草捷報,將我軍平定青徐之事詳細稟明父帥。同時,以我的名義上表,為諸將請功。

次日,刺史府議事廳內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如何治理新得的青徐二州,成了當務之急。

郭圖率先獻策:當務之急是清算逆黨。凡曹操舊部,一律罷黜;凡助曹為虐者,嚴懲不貸。

陳宮卻搖頭反對:此非善策。徐州士族盤根錯節,若處置過激,恐生變亂。

臧霸也道:未將以為,當以安撫為主。泰山諸將,皆願為公子效命。

袁譚沉思良久,最終采納了荀攸的建議:依我之見,當分三步走。其一,保留原職,觀察其行;其二,量才錄用,不分新舊;其三,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他隨即頒布政令:即日起,青徐二州免賦一年;各地官員,凡願效忠者,一律留任;開倉放糧,賑濟貧苦。

此令一出,青徐震動。原本心懷忐忑的官員士族,紛紛上表效忠。

在荀攸的主持下,青徐聯軍開始整編。校場上,來自青州、徐州、泰山的將士混合編組,重新建製。

徐晃負責步兵整訓,將陷陣營的戰法推廣全軍;太史慈統轄騎兵,嚴訓騎射;臧霸則負責整編新附的泰山諸部。

這日,袁譚親臨校場觀操。但見各軍陣列嚴整,進退有度,不禁讚歎:旬月之間,能使三地將士同心同德,諸將辛苦了。

高順稟報道:公子,如今我軍有戰兵八萬,糧草可支半年。若再募新兵,可達十萬之眾。

陳宮提醒道:兵貴精不貴多。當務之急是訓練精兵,而非盲目擴軍。

袁譚從善如流:就依先生之言。傳令各軍,嚴加操練,以待父帥調遣。

就在青徐整頓之際,黎陽的嘉獎令到了。袁紹在令中不吝讚美之詞,對袁譚大加讚賞。

...吾兒旬月之間,定青徐,收豪傑,展吾家威儀。特表譚為青州牧,假節,都督青徐軍事。其餘諸將,各有封賞...

使者還帶來了一個重要消息:曹操因糧草不繼,已退守許昌。袁紹正準備乘勝追擊。

主公特意囑咐,使者低聲道,請公子穩固東線,必要時出兵策應。

袁譚鄭重接令:請回複父帥,譚必不辱命!

當晚,袁譚召集心腹密議。陳宮分析道:曹操雖敗,實力猶存。我軍當穩守青徐,不可輕動。

荀攸卻持不同看法:此乃天賜良機。若我軍西出豫州,與主公形成夾擊之勢,曹操必敗無疑。

兩種意見相持不下,最終都看向袁譚。

就在袁譚舉棋不定之際,程昱從黎陽送來密信。這位留守謀士的來信,讓局勢頓時明朗。


最新小说: 我靠雙眼!從寒門到權傾天下 每天百年修為,開局搶我築基丹? 大明熥仔 紅樓之百變奇瑛 楚國一統華夏 雪月大明 碧血大明:穿越係統改寫江山 寒門崛起我靠科技顛覆曆史 超古代:神明紀元 回到80年代,鄉村幸福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