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的夏夜,城頭火把在夜風中搖曳,映照著守軍疲憊而堅毅的麵容。府衙內,袁譚與一眾謀士將領齊聚,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凝重之色。夏侯惇的十萬大軍將城池圍得水泄不通,城中糧草日漸減少。
諸位,袁譚環視眾人,聲音沉重,城中存糧僅夠半月之用,若再無破敵之策,恐怕...
徐晃慨然出列,甲胄鏗鏘:末將願率死士夜襲敵營,縱然粉身碎骨,也要為公子殺出一條血路。
太史慈卻搖頭道:公明勇武可嘉,但夏侯惇用兵謹慎,必有防備。如此硬拚,恐難奏效。
就在眾將爭論時,荀攸輕撫長須,緩步走到沙盤前:公子,攸有一計,或可解彭城之圍。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這位謀士身上。逢紀急切問道:公達有何妙計?
荀攸的手指從彭城移向西南:黎陽大營距此八百裡,若遣一員大將,率精銳輕騎奔襲許昌...
荀攸在沙盤上畫出一條迂回路線:夏侯惇傾巢而出,許昌必然空虛。若命趙雲將軍率精銳騎兵,從黎陽出發,繞過曹軍防線,佯攻許昌...
郭圖立即質疑:許昌城高池深,縱是趙雲將軍,恐怕也難以建功。
陳宮卻眼中精光一閃:公達此計,重點不在破城,而在攻心。
正是。荀攸讚賞地看了陳宮一眼,曹操生性多疑,若聞許昌告急,必令夏侯惇回援。屆時...
他手指在彭城與許昌之間的險要地形:我們就在半路設伏,以逸待勞!
袁譚恍然大悟:先生是說,許昌隻是幌子,真正的目標是回援的夏侯惇?
公子明鑒。荀攸成竹在胸,此計要點有三:其一,趙雲將軍的佯攻要聲勢浩大,讓曹操信以為真;其二,埋伏要隱秘突然;其三,彭城守軍要適時出擊,形成夾擊之勢。
計策已定,接下來就是執行的人選。眾將紛紛請戰,都想承擔這最關鍵的任務。
徐晃率先出列:末將願率軍在要道設伏!
太史慈緊接著道:慈請命配合公明將軍,共破夏侯惇!
荀攸微微頷首:公明穩重,子義勇猛,你二人配合,正可相得益彰。公明率重步兵正麵阻擊,子義領弓騎兵側翼包抄,必能大破敵軍。
他轉向袁譚:還請公子立即修書一封,派人快馬送往黎陽,請主公調派趙雲將軍執行佯攻任務。
逢紀補充道:還要放出風聲,就說彭城糧草將儘,我軍士氣低落。讓夏侯惇以為勝券在握,放鬆警惕。
為確保計策成功,荀攸又設下數重疑兵。
首先,他讓徐晃、太史慈大張旗鼓地準備突圍,做出要強攻曹軍北營的態勢。同時故意放出消息,說袁譚準備棄城前往青州。
夏侯惇果然中計,將主力調往北門防守。
接著,荀攸命人偽造袁譚的調兵文書,不小心讓曹軍細作截獲。文書中提到要調臧霸軍支援彭城。
於禁看到文書後,對夏侯惇道:將軍,看來袁譚是要固守待援。
但隨軍的劉曄覺得可疑:袁譚若真要調兵,為何如此大意?其中恐有詐。
就在曹將爭論不休時,黎陽的趙雲已經接到密令,率領五千精銳騎兵悄然出發。
十日後,許昌城內。曹操正在相府議事,突然接到緊急軍報:趙雲率精銳騎兵出現在許昌以北百裡,來勢洶洶!
趙雲?曹操勃然變色,他不是在黎陽嗎?
荀彧仔細察看軍報,神色凝重:確實是趙雲的旗號。更麻煩的是,他們行動迅捷,已經突破數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