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公明子義,絕其歸路_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5章 公明子義,絕其歸路(1 / 1)

時維建安七年秋,官渡主戰場的硝煙尚未散儘,曹操麾下最精銳的虎豹騎已於中軍大營外全軍覆沒。然而,這場決定中原命運的決戰,其最終的句點並非畫在官渡,而是落在了數百裡外兗州與青州交界處的天險要衝。

青州臨淄,郡守府內燭火通明。一場關乎戰局走向的軍議正在舉行。青州牧袁譚端坐主位,雖年僅弱冠,但眉宇間已具雄主之氣。其下首,青州彆駕荀攸、青州都督徐晃、騎都尉太史慈肅然而立。更引人注目的是新近歸附的謀士陳宮,與泰山豪帥、琅琊相臧霸及其部將孫觀、吳敦等人濟濟一堂。

諸位,袁譚聲音沉穩,目光掃過在場文武,父帥於官渡已困曹操於絕境,決戰在捷。然曹操若敗,必不甘束手,荀彆駕料其將東竄兗北,妄圖退守鄄城、東阿。我青徐之重任,一在截擊,二在固防。

他的目光轉向陳宮與臧霸:彭城、下邳,南蔽徐州,西接小沛。劉備雖暫為盟好,然其誌不在小,關張皆萬人敵,不可不防其趁火打劫。後方穩固,方能使西進之師無後顧之憂。

陳宮撚須應道:長公子明鑒。劉備,人傑也,寄寓小沛,如龍在淵。宮願即往彭城,整飭防務,廣布斥候,必不使劉備有機可乘。

臧霸聲如洪鐘,抱拳道:霸願與孫觀、吳敦諸兄弟移鎮下邳,加固城防,扼守泗水要道。劉備若敢北窺,定叫他有來無回!

袁譚頷首,麵露讚許:有公台先生坐鎮彭城,宣高將軍虎踞下邳,南線可保無虞。如此,荀彆駕西進之策方能放手施為。

荀攸適時展開兗豫地圖,指尖重重點在濟北國境內的蛇口峪:曹操東竄,必過此峪。此乃天賜鎖鑰,當為我軍絕殺之地!

計議既定,青徐大軍即刻分頭行動。

陳宮輕車簡從,星夜馳赴彭城。甫一抵達,便立即巡視城防,增修角樓,儲備滾木礌石。他更遣細作數十,潛入小沛方向,晝夜監視劉備軍動向。不過數日,彭城防務為之一新,守軍見這位名揚天下的謀士親自主持防務,士氣大振。

與此同時,臧霸率其縱橫泰山多年的舊部進駐下邳。他不僅加固城牆,更利用對淮泗水係的熟悉,在各重要渡口設置水寨、暗樁,組建水陸巡防隊。昔日縱橫四方的泰山群豪,此刻化為守護徐北的銅牆鐵壁。

與此同時荀攸,與徐晃、太史慈再次詳析地圖。“曹操東竄,必走濟北、山陽,而‘蛇口峪’乃其咽喉鎖鑰!”荀攸指尖點在地圖那狹窄的峪口,“公明將軍,你率八千青徐精銳步卒,秘密西進,搶占蛇口峪,依山立寨,深溝高壘,務必將曹操鎖死於此!”

徐晃沉聲應諾:“晃必不辱命!縱有千軍萬馬,亦難越雷池一步!”

“子義將軍!”荀攸看向太史慈,“你率所有騎兵,繞行泰山北麓,潛行至蛇口峪以北‘野王坡’隱匿。待曹操前軍被阻,軍心惶惶之際,你便率鐵騎從其側翼猛然殺出,與公明前後夾擊,可獲全功!”

“慈領命!”太史慈眼中戰意熊熊。

徐晃的泰山之固:鎖死蛇口峪

徐晃並未急於冒進。他深知,此戰關鍵不在殲敵之多寡,而在能否如鐵鎖橫江,徹底封死曹操東逃的必經之路——濟北國境內的天險“蛇口峪”。

他率領的八千青徐步卒,並非百戰銳卒,多為新整編之軍。但徐晃以其特有的沉穩與嚴明,將這支軍隊化作了紀律嚴明的鐵流。行軍途中,他摒棄官道,專擇山間小徑,斥候前出五十裡,如同無形的巨網,將大軍行蹤完美隱匿於山川之間。他要求部隊晝伏夜出,人銜枚,馬裹蹄,遇有村莊斥候必先控扼,確保無一絲風聲走漏。這份近乎苛刻的謹慎,使得他們這支數千人的隊伍,在曹操遍布眼線的兗州邊境,竟如幽靈般悄然潛行。

抵達蛇口峪後,徐晃更顯其名將本色。他並不滿足於單純據守峪口,而是親自勘察地形,選擇在峪道最窄、兩側山勢最陡之處立寨。他下令將士伐木立柵,搬運巨石,依山勢構築起三重防線。營壘並非簡單的木牆,而是巧妙利用了山體,將床弩與強弓手部署於兩側製高點,射界覆蓋整個峪道。他又令於營前挖掘陷坑,布設拒馬,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他用兵的沉穩與老辣。

不過兩日,一座扼守天險、殺氣森嚴的雄關便拔地而起。徐晃持斧立於營門,目光堅定。他不需要奇謀,不需要詭計,他要做的,就是成為一座曹操無法逾越、無法摧毀的山巒。當曹操敗軍倉皇而至,看到這突兀出現的銅牆鐵壁和那麵沉穩的“徐”字將旗時,其心中的絕望,遠比麵對千軍萬馬的衝殺更為深刻。徐晃以其絕對的“穩”,完成了戰略合圍中最關鍵的一環——物理上的鎖死。

太史慈的雷霆之疾:絕殺野王坡

與徐晃的穩紮穩打相呼應,太史慈的行動則完美詮釋了何為“迅捷”。他率領的三千騎兵,是此次絕殺行動中的機動刀刃。他的任務,便是在徐晃鎖死曹操去路,曹軍陷入混亂、士氣崩潰之際,給予其致命一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史慈充分發揮了騎兵的機動優勢與他的個人膽識。為達成突襲的絕對突然性,他選擇了更為艱難迂回的泰山北麓路線。這條路地勢複雜,人煙稀少,但他毫不畏懼,率軍在其中靈活穿梭。他要求部隊保持高速移動,利用一切地形隱蔽,如同暗夜中的狼群,悄無聲息地向預定戰場靠近。其行軍之速,隱匿之妙,就連徐晃派出的聯絡斥候,也數次險些失去他們的蹤跡。

最終,太史慈如期抵達埋伏地點——蛇口峪以北二十裡的“野王坡”。他沒有絲毫耽擱,立即命令部隊借助茂密灌木分散隱蔽,人馬噤聲,靜待信號。當曹操大軍在峪前被徐晃所阻,軍心渙散、陣型混亂之際,太史慈及其麾下騎兵,已然如同拉滿的弓弦,蓄勢待發。

戰鼓響起的那一刻,太史慈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從高坡之上俯衝而下!三千鐵騎緊隨其後,化作一柄無堅不摧的鋒利匕首,以驚人的速度狠狠地刺入了曹軍毫無防備的側翼。這一擊,時機精準,力道凶猛,瞬間將本已惶惑的曹軍陣型徹底撕裂、貫穿。太史慈的“疾”,在此刻化為了壓垮曹操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曹軍連重整旗鼓、嘗試其他方向突圍的機會都徹底喪失。

合圍之功,缺一不可

徐晃的“穩”,構建了無法撼動的鋼鐵壁壘,迫使曹操停滯,陷入絕望。

太史慈的“疾”,則抓住了這稍縱即逝的戰機,給予了混亂之敵毀滅性的側擊。

正是這一穩一疾,一靜一動,完美配合,才使得荀攸“驅敵入阱,青徐絕殺”的戰略構想得以徹底實現。他們二人,一位如磐石,一位如雷霆,共同鑄就了鎖死曹操最後生路的死亡囚籠,為官渡之戰的最終落幕,譜寫了無可逆轉的終章。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穹途變 漢末許褚:開局坐斷東南 三國:玄行天下 假皇帝:從貴妃麵首到權傾天下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當太子 開局乞討,走上大道 知不可忽驟得 科舉:寒門毒士 從死囚到統帥 汴京風雲:寒門巨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