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冬,十一月癸亥,黎明。
高乾伏誅的消息尚未傳開,晉陽城外的袁軍大營已經開始了新的軍事部署。中軍大帳內,袁紹與謀士將領們正在研判北疆局勢。
殿下,田豫指著羊皮地圖,呼廚泉雖敗退三十裡,但其主力尚存。若放任不管,待我軍主力南返,匈奴必定卷土重來。
張遼出列稟報:末將請命追擊。匈奴新敗,士氣低落,正是徹底解決北患的良機。
郭嘉輕咳一聲,蒼白的臉上泛著異樣的紅暈:文遠將軍所言極是。然兵法雲,窮寇勿追。呼廚泉雖敗,仍有三萬騎兵,不可小覷。
袁紹沉吟片刻,目光掃過眾將:奉孝以為該如何?
可追,但需改變戰法。郭嘉走到地圖前,匈奴人擅長騎射,來去如風。若正麵追擊,難竟全功。不如...
他手指在地圖上畫出一個弧形:分兵三路。一路正麵佯攻,兩路迂回包抄。同時令田豫將軍出朔方,斷其歸路。
袁紹眼中精光一閃:好!就依奉孝之計!
他站起身,聲音鏗鏘:張遼、趙雲!
末將在!
命你二人率本部兵馬,即刻出發,正麵追擊匈奴。記住,隻需纏鬥,不必死戰。
顏良、文醜!
末將在!
命你二人各率五千精騎,分彆從東西兩翼迂回。三日後,我要在殺虎口看到你們的旗幟!
田豫!
末將在!
你立即返回朔方,出兵截擊北逃的匈奴殘部。
袁熙在一旁看得心潮澎湃,忍不住上前:父王,兒臣願隨軍出征,學習用兵之道。
袁紹看著兒子,微微頷首:準!你就隨文遠將軍同行。記住,多看多學,少說少動。
兒臣遵命!
當日辰時,張遼、趙雲率領一萬兩千兵馬出晉陽北門,開始了對匈奴的追擊。
時值隆冬,北風凜冽。大軍沿著匈奴撤退的蹤跡,一路向北疾行。袁熙騎在馬上,感受著北地刺骨的寒風,這是他第一次參與如此長途的奔襲。
二公子,張遼放緩馬速,與袁熙並行,追擊之戰,最重時機。太快則容易中伏,太慢則縱虎歸山。
趙雲在一旁補充:匈奴人狡詐,常會在撤退路上設伏。需得多派斥候,小心探查。
正說話間,前方一騎快馬飛馳而來:報!前方十裡發現匈奴斷後部隊,約三千騎,正在一處山穀中休整。
張遼立即下令:全軍戒備!趙將軍,你率白馬義從占據左側高地。二公子隨我統領中軍。
半個時辰後,袁軍在山穀外列陣。果然見一支匈奴騎兵正在穀中休息,戰馬都卸了鞍,士兵們三五成群地圍坐在篝火旁。
將軍,是否立即進攻?副將請示。
張遼仔細觀察山穀地形,搖了搖頭:匈奴人不會如此大意。這恐怕是個陷阱。
他命令道:派一隊斥候繞到山穀後方查探。
不久,斥候回報:將軍英明。山穀後方埋伏著約兩千匈奴騎兵。
張遼冷笑:果然如此。趙將軍,你率白馬義從繞到埋伏部隊後方。待穀中敵軍出動,你從背後突襲。
明白!趙雲領命而去。
張遼又對袁熙道:二公子,今日讓你見識見識,什麼叫做將計就計。
他下令前鋒部隊佯裝中計,衝入穀中。果然,當袁軍進入山穀後,埋伏的匈奴騎兵立即殺出,企圖前後夾擊。
就在此時,趙雲的白馬義從如神兵天降,從埋伏部隊的背後殺出。匈奴人猝不及防,頓時陣腳大亂。
穀中的匈奴主力見計劃敗露,急忙上馬應戰。但張遼已經率領主力從正麵壓上。
這場戰鬥持續了不到一個時辰。匈奴斷後部隊被全殲,隻有少數人趁亂逃脫。
不必追擊。張遼下令,收拾戰場,繼續北上。
袁熙在這場戰鬥中獲益良多。他親眼目睹了張遼如何識破敵軍詭計,趙雲如何精準執行戰術,對用兵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