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夏侯惇,參見王爺,參見丞相!
參見王爺!參見丞相!身後韓浩、史渙等將領聲如洪鐘,軍容極盛。在眾將之中,袁紹特彆注意到了兩個身影:其子袁熙與以勇猛著稱的副將樂進。
袁紹親手扶起夏侯惇,目光掃過諸將,最後落在戲誌才身上,溫言道:元讓與諸位將軍鎮守西陲,辛苦了。誌才先生,亦勞心謀劃。
戲誌才躬身謙謝。
夏侯惇親自引領袁紹、曹操視察大營。但見營寨布局嚴謹,溝壑分明,士卒操練喊殺聲震天。在校場上,新編練的河南武卒演示了陣型變換,動作整齊劃一,殺氣凜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曹操仔細觀察士卒裝備與精神麵貌,對夏侯惇道:元讓治軍,愈發精進了。這些士卒,可稱精銳。
夏侯惇獨目中閃過一絲得色,卻仍保持謙遜:皆是奉王爺與丞相之命,不敢懈怠。如今三萬河南武卒已然練成,隨時聽候調遣。
這時,夏侯惇特意指向正在指揮一隊士卒進行格鬥訓練的樂進:文謙治軍嚴整,每戰必先,實乃良將之才。
樂進聞聲,立即小跑至袁紹、曹操麵前,單膝跪地:末將樂進,參見王爺、丞相!
袁紹親自扶起樂進,見他甲胄在身卻難掩彪悍之氣,讚許道:孤早聞文謙驍勇,今日一見,果真氣度不凡。好好輔佐元讓,將來必有大用。
隨後,夏侯惇又引袁紹、曹操來到另一處校場,隻見袁熙正在指導士卒操作新式弩機。見父王與曹丞相到來,袁熙連忙整裝上前行禮。
孩兒參見父王,參見丞相。
曹操打量著一身戎裝的袁熙,對袁紹笑道:顯奕袁熙字)越發沉穩了,頗有王爺當年的風範。
袁紹看著明顯成熟不少的兒子,眼中流露出欣慰之色,卻仍嚴厲問道:在軍中這些時日,可有所得?
袁熙恭敬回稟:回父王,孩兒隨夏侯都督學習軍務,深知為將者不僅要勇猛善戰,更要懂得愛兵如子、明察秋毫。樂將軍教導孩兒,治軍之要在於令行禁止、賞罰分明。
夏侯惇在旁補充道:顯奕公子勤勉好學,與士卒同甘共苦,頗得軍心。
戲誌才也適時進言:公子常與末將探討兵法謀略,進步神速。
袁紹滿意點頭,對曹操道:讓子弟在軍中曆練,方能知民間疾苦,曉軍旅艱辛。顯奕能有此長進,元讓與文謙功不可沒。
完成對長安的巡視後,天子儀仗繼續東行,前往洛陽。
相較於長安,洛陽的損毀更為嚴重,昔日董卓大火的痕跡依然可見。但在一片焦土之上,重建的勢頭同樣迅猛。宮城基址已被清理出來,主要街道重新規劃,城牆正在加緊修複。
在洛陽南宮舊址前,鐘繇向獻帝、袁紹、曹操彙報了兩京重建的總體成果:經年餘努力,長安、洛陽兩京,城防已固,治安已靖,農桑已複。如今兩京常住人口已恢複至十餘萬,商路重開,太學亦在籌劃分堂。司隸之地,正重現生機。
獻帝聞言,不禁感慨萬千,當眾宣詔:鐘繇忠勤王事,功在社稷,加封關內侯,食邑千戶!夏侯惇整軍經武,鎮守有功,加封高安鄉侯!其餘文武,各依功績,論功行賞!
臣等謝陛下隆恩!眾臣跪拜謝恩,聲震雲霄。
袁紹特意看向侍立在夏侯惇身後的袁熙和樂進,溫言道:顯奕、文謙,你二人要繼續用心輔佐夏侯都督,守好這大漢的西大門。
末將遵命!樂進洪亮應答。
孩兒定不負父王重托!袁熙鄭重承諾。
袁紹與曹操相視一笑。曹操低聲道:殿下,兩京重建,非但重振了朝廷威儀,更為我軍日後經略西方,打下了堅實基礎。顯奕公子與樂進將軍的成長,更是可喜。
袁紹頷首,目光掠過正在重修的洛陽城垣,望向更遙遠的西方:是啊,孟德。司隸乃天下腹心,兩京則是腹心上的明珠。如今明珠重光,下一步,無論是南下荊襄,還是西進涼州,我軍都已無後顧之憂。
他轉身對隨行的荀彧、郭嘉等人道:傳令下去,加快洛陽重建進度。待來年此時,孤要在這裡,接受西涼使者的朝拜!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正在重生的洛陽城上。工匠們的號子聲、士卒操練的呐喊聲、市井商販的叫賣聲,交織成一曲複興的樂章。
夏侯惇率領河南軍諸將,護衛在天子與晉王、丞相車駕之側。韓浩、史渙等將領挺直脊梁,展現出昂揚的鬥誌。戲誌才遙望遠方,眼中閃爍著謀士特有的睿智光芒。
袁紹與曹操並肩而立,望著這片重煥生機的大地。曹操輕聲道:殿下,文治武功,已見其效。統一大業,指日可待。
袁紹嘴角含笑,目光中透著前所未有的堅定: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兩京的重建,不僅象征著漢室的中興,更標誌著袁紹集團已經具備了同時推進軍事擴張與內政建設的強大實力。司隸地區的穩定與繁榮,成為這個新生政權最堅實的基石,支撐著它向著統一天下的宏偉目標穩步邁進。
隨著鑾駕啟程返回許都,司隸大地的複興之歌愈發嘹亮。在鐘繇的統籌下,在杜襲、棗隻、呂虔、孫禮等文武官員的努力下,在夏侯惇率領的河南軍的護衛下,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書寫著新的曆史篇章。而這一切,都將在不久的將來,彙聚成席卷天下的洪流。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