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各州治理,成效卓著_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05章 各州治理,成效卓著(1 / 1)

建安十四年夏,許都的繁華之下,湧動著一股新的潮流。晉王袁紹在穩固北方、推行新政卓有成效之後,將目光投向了更長遠的未來。這一日,他在王府內召見了丞相曹操、尚書令荀彧,議題關乎繼承與延續。

“文若,孟德,”袁紹放下手中來自各州的祥瑞賀表,語氣深沉,“新政推行數年,科舉已開,文武並舉,各地報喜之聲不絕。然,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孤欲派一穩重乾練之臣,代天巡狩,實地勘察各州新政成效,糾察不法,以安民心,亦使朝廷知地方之實情。”

曹操頷首:“殿下所慮極是。新政雖好,恐有陽奉陰違、虛報政績之徒。需一鐵麵無私、熟知律法之重臣前往。”

荀彧略一沉吟,奏道:“廷尉滿寵,執法如山,不避權貴,且通曉政務,正是最佳人選。以其為巡狩使,持節巡查,必能明察秋毫,使新政真正惠及黎庶。”

“善!”袁紹當即準奏,“即命滿寵為巡狩使,持節,巡查幽、薊、冀、並、司隸、朔方諸州!”

決議已定,袁紹話鋒一轉,目光中透出深意:“然,治國之道,非一代之功。孤觀各家子弟,如休兒曹休)、伯仁夏侯尚)、子奐臧艾)等,已漸長成。今科取士之俊傑,如司馬懿、鄧艾、楊修,亦需深知地方民情。彼輩乃國家未來之棟梁,豈能久困於京畿,不識民間疾苦,不曉疆場險峻?”

曹操眼中精光一閃,立刻明白了袁紹的用意,這是要為下一代鋪路,亦是觀察與磨礪。他接口道:“殿下聖明。雛鷹欲飛,需曆風雨。不如讓這些小子,隨伯寧滿寵字)同行,名為遊學,實則觀政、察民、習軍旅之事。以曹休年長沉穩,可為領隊,約束眾人。讓顯甫袁尚)、子桓曹丕)、子文曹彰)也一同前去!還有張虎、樂綝、典滿、許儀……讓他們都去看看,這天下是如何治理的!”

王命傳出,許都震動。一支特殊的巡狩隊伍就此組成:以鐵麵廷尉滿寵為核心,以年輕宗室、將門之後曹休、夏侯尚、臧艾、袁尚、曹丕、曹彰、張虎、樂綝、典滿、許儀)與新科文士司馬懿、鄧艾、楊修)為成員。他們懷著興奮、好奇與些許忐忑,即將踏上一次影響他們一生的旅程。

巡狩的隊伍自許都出發,規模不大,卻因其特殊的成員而備受矚目。滿寵不苟言笑,行程安排得極為緊湊,每日皆有課業,要求諸子記錄見聞,思考得失。曹休以兄長自居,儘力協調各方。隊伍並非走馬觀花,而是在各州停留頗久,深入考察。期間,書信往來於巡狩隊伍與許都之間,傳遞著信息,也記錄著成長。

第一站:幽州、薊州北疆鐵壁與胡漢交融

曹休致叔父曹操書節選):

“侄兒休頓首叔父大人。我等已抵幽州。審配公治政嚴謹,北疆防線固若金湯。觀‘幽州突騎’演練,萬馬奔騰,氣勢雄渾,彰弟興奮不已,連日隨鮮於都督習騎射,頗有進益。薊州田疇太守,推行王爺‘胡漢一家’之策甚力,邊市繁榮,胡漢交易公平,相處和睦。丕弟與司馬懿、楊修於此議論良久,言此乃‘文化浸潤,消弭乾戈’之良策。滿廷尉已開始核查軍械庫與邊貿稅簿,一切井井有條。侄兒觀此,深感北疆之固,非獨武力,亦在人心。……”

隨行文書楊修執筆)記錄:

“……司馬仲達獨觀邊塞地圖,默然良久,問田太守:‘若胡人盟約生變,首衝何處?應急之兵幾何?糧道如何保障?’其思慮之深,令人側目。鄧士載則細察屯田水利,與老農交談,於水土保持之法,頗有心得,雖言辭不甚流暢,然見解務實。……”

第二站:冀州王業根基與工坊革新

滿寵致尚書台公文附卷):

“……冀州乃根本之地,荀湛、紀靈治理得當,政通人和。鄴城工坊區規模宏大,新式軍械、許載紙產出日增,賬目清晰,物料管理嚴密。新科進士鄧艾,於工坊流水作業之法甚感興趣,記錄甚詳,言可推廣於漕運、築城等事。曹丕、司馬懿關注新政法規於地方執行之細節,常與郡縣曹吏交談。曹彰、張虎等人則流連於武庫,對新式環首刀、灌鋼甲愛不釋手。……”

袁尚致父王袁紹家書節選):

“……兒臣於鄴城,見父王當年基業,如今愈發興盛,心中激動難言。工坊之利,實乃強國之基。楊修才思敏捷,於宴席間賦詩讚美父王功業,文采斐然。然滿廷尉依舊冷麵,核查倉廩時,發現一胥吏小有貪墨,立時杖責革職,毫不容情。兒臣深感,治國既需宏圖,亦需此等雷霆手段。……”

第三站:並州新附之地的蛻變

夏侯尚致其族叔夏侯惇書節選):

“……叔父鈞鑒。並州新定,然崔琰公以德化民,氣象一新。王淩、張既都督整軍有方,‘並州狼騎’驍勇,‘雁門射手’精準,依托山勢,防線嚴密。此處吏治,較之冀州稍顯粗疏,滿廷尉已處置數名豪強,新政‘占田課田’之製,於此地推行,阻力頗大,然成效亦顯,流民安置甚妥。鄧艾於此地關注山地屯田與糧道運輸,所提建議,雖質樸卻切中要害。司馬懿則常與崔公清談,論及教化與律法之平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四站:司隸舊都新顏與河南武卒

曹丕致父親曹操私信節選):

“……父親大人。重返司隸,長安、洛陽之變化,恍如隔世。鐘繇公真乃乾國棟梁,於廢墟中重建秩序,非大毅力不能為也。見熙兄袁熙)於夏侯都督麾下曆練,沉穩不少,與樂進將軍相處融洽。河南武卒操練精熟,軍紀嚴明。兒與仲達、德祖論及兩京重建,深感破舊易,立新難,尤難得者,在於如滿廷尉、鐘公這般,能於百廢待興中秉持法度,不使靡費。此番見聞,勝讀十年書。……”

第五站:朔方拓土千裡與鎮邊不易

巡狩隊伍集體奏報由蔣濟參謀整理,眾子弟聯署):

“臣等奉王命巡邊,至朔方。此地苦寒,風沙撲麵,然田豫、韓珩等將軍,率眾辟土開疆,築城屯田,收流民十萬,使荒原漸顯生機。將士用命,民風淳樸。臣等親見戍邊之艱辛,亦感開拓之不易。司馬懿、鄧艾助田將軍核算屯田糧秣,規劃水利;曹彰、典滿等隨軍巡邊,體驗塞外風霜;楊修作文以記朔方之變。臣曹休、袁尚、曹丕等皆立誓,必以田將軍等為楷模,效忠王事,固我疆土。……”

曆時近半年的巡狩結束,隊伍滿載風塵與收獲,返回許都。晉王府內,袁紹、曹操設宴,既是為滿寵接風,更是要親自考較這群年輕子弟的成長。

滿寵首先呈上厚厚的巡狩報告與一摞書信副本,言簡意賅:“王爺,丞相。臣奉命巡查六州,新政推行得力,成效卓著。各州倉廩充實,吏治漸清,軍備精良,民生安定。北方根基,已然固若金湯!隨行諸子,皆勤勉好學,各有進益。”

袁紹與曹操翻閱報告與書信,麵露欣喜。

隨後,袁紹看向堂下精神氣質已截然不同的年輕人們,和顏悅色地問道:“爾等此行,遍曆北地,有何見識,不妨直言。”

曹休率先出列,舉止愈發沉穩:“回稟王爺,叔父。侄兒此行,深感王化之深,新政之利。尤以朔方之變,令人震撼。田豫將軍等人,於荒蕪中開辟樂土,功在千秋。兒臣以為,守成與開拓,需並重而行。”

夏侯尚、臧艾等也依次陳述,皆能切中要害。曹丕談及製度與人才,袁尚讚美基業宏固,曹彰則豪言願為先鋒。

輪到科舉三傑,司馬懿言談沉穩,分析各地治理優劣,強調“根基穩固,方能圖遠”;鄧艾雖略有口吃,但所述屯田、水利、工坊之細節,極為務實,引得荀彧頷首;楊修則文采飛揚,概括此行見聞,盛讚“北地風光,儘在王爺帷幄之中”。

看著這群眼界開闊、思維活躍的年輕一代,袁紹與曹操相視一笑,心中大慰。

袁紹舉杯,對眾人,更是對天下宣告:“見爾等成長,孤心甚慰!這大好河山,正需爾等這般見識與胸襟來守護,來開拓!文若!”

“臣在。”

“將這些年輕人的見聞記錄、策論文章,整理成冊,分發各州郡,讓天下人都看看,我新一代的才俊之風!”

“臣遵旨。”

袁紹目光掃過全場,豪情萬丈:“今日之遊學,便是明日治國之基石!滿廷尉,辛苦了!諸子,亦辛苦了!且滿飲此杯,待養精蓄銳,隨孤,共譜這天下歸一的盛世華章!”

“敬王爺!願為王爺效死!”年輕而充滿希望的聲音與重臣沉穩的聲音彙合在一起,響徹殿宇。此次巡狩,不僅確認了北方治理的巨大成功,更成功地讓下一代的核心力量在實踐中成長,為袁紹集團注入了蓬勃的生機與無限的未來。南征的最終舞台,已然搭就,隻待主角登場。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關東藏寶錄 凡人吳普同 我可愛的妹妹怎麼可能是兄控? 逆神者:於黃昏的殘響 娛樂:退婚魔王後我火了 娛樂:楊蜜隱婚暗藏驚天秘密 重生都市之再生天地 紅警係統在都市的稱霸之路 江灣釣事 尋夢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