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許都皇宮的金殿之上,鐘鼓齊鳴,文武百官肅立。天子劉協端坐龍椅,而晉王、大將軍袁紹則設座於禦階之側,九旒冕冠之下,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中濟濟一堂的臣工。丞相曹操與尚書令荀彧分列文武前列。這不僅是例行朝會,更是袁紹攜平定荊豫之威,返回中樞後,首次大規模展示其治理天下的理念與布局。
眾卿,袁紹的聲音渾厚有力,回蕩在大殿之中,荊豫初定,百廢待興。然,戡亂以武,守成以文。今日之勢,在於安民,在於用人,在於使天下才俊,皆能為我大漢所用,各儘其才!
他緩緩起身,走向殿中懸掛的巨幅輿圖,手指劃過荊州與豫州的廣袤土地:此二州,戶口百萬,人才輩出。昔日或為劉景升所據,或為劉玄德所依,然今既歸王化,便是我朝赤子!孤意已決,當以誠心待之,以重用納之,使荊豫之地,真正歸心!
此言一出,殿中眾人神色各異。河北元從多有期待,潁汝士族暗自思量,而一些新近歸附的荊豫人士,如已被提前告知將受重任的徐庶、蒯良等人,則心中不免激蕩。
袁紹環視眾人,最終目光落在文臣班列中的郭嘉身上。郭嘉麵色仍帶些許病後的蒼白,但眼神依舊銳利如昔。
奉孝,袁紹語氣轉為深沉,西涼未平,終是心腹之患。韓遂、馬超,豺狼之性,擁兵自重,屢擾邊境。對此二人,光耀兵鋒恐非上策,當以智取。離間韓馬,使其內訌,方可事半功倍。此事,孤欲交予你、文和、仲達之軍情司著力辦理。
郭嘉微微躬身,嘴角勾起一絲了然的笑意:臣,領命。韓馬之輩,外合內離,利則相爭,害則相救。此計正可直擊其要害。
一場關乎荊豫安定與西涼命運的大幕,在這許都朝堂之上,正式拉開。
任命下達後,豫州牧徐庶、刺史蒯良、都督魏延及其副將李通、馬岱、王雙迅速赴任。
徐庶安民:徐庶一至州治譙郡,便展現出其卓越的理政之才。他並非一味嚴刑峻法,而是首先深入鄉裡,察訪民情。豫州曆經戰亂,民生凋敝,流民甚多。徐庶與蒯良商議後,連下數道政令:
《勸農令》:招撫流亡,分配無主荒地,貸予種子、農具,減免首年賦稅,鼓勵墾殖。
《整飭吏治令》:由蒯良主持,考核州縣官員,罷黜貪腐無能之輩,選拔清正乾才。尤其注重安撫本地潁川、汝南等郡的士族大家,邀其出仕,共理州政,迅速穩定了地方勢力。
《興修水利疏》:組織民夫,修繕因戰亂廢弛的陂塘渠堰,如汝南的鴻隙陂等,以利灌溉,防範水旱。
這些措施務實而高效,不過數月,豫州境內流民漸歸,田野重現生機,市井稍複繁榮。徐庶以其誠心與能力,很快贏得了豫州官吏和百姓的初步認可。
魏延練兵:與此同時,在豫州都督府的校場上,卻是另一番火熱景象。魏延得袁紹重用,心懷激蕩,誓要練出一支精兵。他性情雖傲,但治軍嚴整,頗有章法。
整合部伍:將原本隸屬不同派係的豫州兵馬打散重整,與李通、馬岱、王雙等帶來的北軍骨乾混合編練,強調紀律,統一號令。
因材施教:發揮豫州士卒熟悉地形、擅長沙場野戰的特點,加強奔襲、埋伏、山地作戰訓練。同時,引入北軍的重甲、強弩戰術,取長補短。
身先士卒:魏延常親臨校場,演示武藝,與士卒同甘共苦。其勇猛與嚴厲,使得新編豫州軍很快褪去散漫之氣,麵貌煥然一新。李通的穩重、馬岱的騎射、王雙的勇力,亦在軍中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豫州,在徐庶的文治與魏延的武功相輔相成之下,如同一部重新上緊發條的機器,開始高效運轉,不僅成為穩固的後方,更在悄然間積蓄著一股強大的力量。
江北荊州,在荊州牧關羽的統領下,則呈現出一種外鬆內緊的態勢。
關羽治政:關羽坐鎮襄陽,威嚴日重。他並非長於瑣碎政務之人,但善於抓大放小。將民生經濟、吏治整頓主要交由刺史蒯越及馬良、簡雍、孫乾等參軍處理。蒯越熟悉荊州情弊,馬良智計出眾,簡雍、孫乾善於協調,幾人配合,將荊州北部治理得井井有條。關羽則主要總攬大局,巡視各地,尤其是江防要地,其存在本身,就是對南岸江東的一種強大威懾,也極大地安定了荊州北部的人心。昔日劉備舊部,見關羽、張飛皆得重用,且地位尊崇,那點漂泊無依之感也逐漸消散,開始真正融入袁紹陣營。
張飛練兵:張飛作為荊州都督,將練兵場設在了襄陽城外。他與關平、周倉等將,將對劉備的思念與忠誠,轉化為了練兵的狂熱。燕雲十八騎的骨乾被分散到各軍擔任教官,將嚴格的紀律與悍勇的戰風灌輸給荊州士卒。張飛雖粗豪,但在關羽的提醒和關平的協助下,也注重陣法操演與兵種配合。荊州軍本就多有善戰之輩,經此整合錘煉,戰力提升迅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文聘督水:最為關鍵的,乃是水軍的建設。文聘被任命為荊州水軍都督,深感責任重大。他與蔡瑁、張允等原荊州水軍將領,摒棄前嫌,通力合作。
基地建設:以襄陽、樊城為核心,擴建水寨,增造艦船。甘寧離去前留下的一些水戰心得和圖樣,被文聘高度重視,用於改進戰船設計。
嚴格操練:針對北軍士卒不習水性的問題,采取先舟楫,後戰陣的方法,讓北方健兒逐步適應風浪。同時,加大水戰戰術演練,如火攻、接舷、弓弩齊射等。
巡弋江防:時常派遣船隊沿江巡弋,既熟悉水文,也向對岸的周瑜展示力量,保持壓力。
長江北岸,戰船往來,旌旗蔽空,號角連營,一支強大的水師正在快速成長。
荊豫大地上,袁紹才儘其用的策略,正通過徐庶、關羽、魏延、文聘這些新舊人才的努力,結出碩果。兩州之地,人心漸附,軍力日強。丞相曹操在許都總攬內政,協調各方資源,有力支援了前線的整合與建設;尚書令荀彧則以其影響力,穩定朝堂,使袁紹的各項政令得以順暢推行。
許都,晉王府邸深處,一間戒備森嚴的密室中,炭火盆偶爾爆出幾點火星。郭嘉擁裘而坐,麵前擺放著大量關於西涼的情報。賈詡靜坐一旁,如同幽穀深潭。司馬懿則垂手立於側,負責記錄與補充。
韓遂,號‘黃河九曲’,其性多疑,老而彌辣;馬超,年少梟雄,勇烈冠世,然剛愎自用,與其父舊部未必和睦。郭嘉輕輕咳嗽兩聲,手指點著韓遂、馬超的名字,離間此二人,需雙管齊下。
賈詡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可先從馬超處著手。馬超自負勇力,常怨韓遂分其兵權,製約其行動。我可遣死士,於金城韓遂治所)散布流言,稱馬超欲效仿呂布,吞並韓遂部眾,獨霸西涼。流言需真真假假,提及一些唯有韓遂核心圈層才知的細節,增加可信度。
司馬懿補充道:同時,可重金收買韓遂身邊近臣,令其不時進言,暗示馬超有異心。尤其可強調,馬超與朝廷指袁紹)或有秘密往來……
郭嘉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接道:不錯。而針對馬超,則要讓他感覺韓遂因懼其功高震主,已與朝廷暗通款曲,欲犧牲他以換取自身富貴。可偽造幾封韓遂與鐘繇或夏侯惇的‘密信’,‘不慎’讓馬超的偵騎截獲。信中內容,可含糊提及‘共圖馬兒’、‘共享富貴’等語。
一個縝密而陰險的離間計劃,在這密室中逐漸成型。郭嘉負責全局策劃與流言內容的設計,賈詡利用其對人心陰暗麵的洞察完善細節,司馬懿則負責具體執行與情報網絡的調動。軍情司這台隱秘的機器,開始針對西涼高效運轉。
數日後,丞相曹操府邸。袁紹親自來訪,屏退左右。
孟德,袁紹語氣誠懇,西涼之事,關乎大局。韓文約韓遂)與你,昔日曾共討李傕、郭汜,也算舊識。孤欲請你以丞相身份,修書一封予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其歸順朝廷。信中……可稍露朝廷對馬孟起馬超)勇武的‘欣賞’與‘惋惜’,以及若其執迷不悟,朝廷為平西涼,或不得不行‘不得已’之事。
曹操深知袁紹的宏圖與自己如今的位置,對於為統一大業出謀劃策乃至執行此類計謀,並無抵觸。他立刻明白了袁紹的深層意圖。這封信,明為勸降,實為離間。信中若有若無地抬馬超而抑韓遂,或暗示朝廷可能舍韓就馬,必能深深刺痛韓遂那多疑的神經。
他沉默片刻,隨即抬起頭,目光清明:大將軍之意,操明白了。此乃為江山社稷,操義不容辭。這封信,操來寫。
曹操鋪開絹帛,提筆蘸墨,文思泉湧。信中,他先以丞相身份,回憶舊誼,分析天下大勢,強調晉王袁紹統一北方的不可阻擋與朝廷正朔所在,勸韓遂識時務者為俊傑。接著,筆鋒微妙一轉,提及聞馬孟起少年英雄,勇武不下當年呂布,晉王亦曾言,若此等猛將肯為朝廷所用,掃平不臣,則必不吝封侯之賞,惜乎……言語看似褒獎馬超,卻在韓遂看來,無異於一根毒刺。最後,又暗示若韓遂遲疑,恐西涼軍民受累,屆時王師西指,刀兵無情,非晉王與朝廷所願見……
信寫成後,由軍情司安排最可靠的渠道,秘密送往西涼金城韓遂處。
不久之後,西涼之地,暗流驟然洶湧。
金城,韓遂府中。接連不斷的流言和那封來自當朝丞相曹操、措辭微妙的手書,讓他坐臥不寧。他召來心腹,密議道:馬兒近年來,愈發驕橫,不將老夫放在眼裡。如今看來,其心果然叵測!曹操此信,看似勸我,實為馬超張目!莫非晉王真欲舍我而取馬超?
與此同時,在天水一帶活動的馬超,也接連收到部下彙報,稱韓遂與長安鐘繇使者往來密切,似有密謀。甚至有心腹將領送來一封截獲的殘片,上麵隱約能看到馬兒……需早圖之等字樣。
馬超勃然大怒,擲杯於地:老賊安敢如此!我父子為他出生入死,他竟欲賣我求榮!
韓遂與馬超之間,那本就脆弱的信任,在郭嘉、賈詡、司馬懿精心編織的羅網與曹操那封神來之筆的信件催化下,出現了深深的裂痕。雙方雖未立刻兵戈相向,但戒備之心日重,摩擦漸生,調兵遣將也多了幾分相互提防。
消息傳回許都,袁紹在王府花園中,聽著郭嘉的彙報,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色。他望著西北方向,對身旁的賈詡、諸葛亮道:文和、孔明,看來韓馬生隙,西涼之門,已為孤開了一半。待其內耗,便是我大軍西進,收取漁利之時!
荊豫之地,人心歸附,政通人和;西涼敵境,暗流湧動,裂痕已生。袁紹與曹操,一主外一主內,配合無間;荀彧居中調和,穩定朝局。袁紹坐鎮許都,運籌帷幄,將內政與謀略運用得淋漓儘致。一個內部愈發穩固、外部機遇顯現的強大王朝,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迎接著下一階段的挑戰。統一天下的步伐,在看似平靜的政局下,實則更加堅定而迅猛。
喜歡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請大家收藏:()開局附身袁紹:我的五虎將不對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