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隊走了半個時辰不到,來到了雁門關下。
雁門關依山而建,城牆高聳,東西兩翼山脊上的長城蜿蜒如龍,兩側山崖如刀削斧劈,僅有一條狹窄古道穿行其間,形成“兩山對峙,其形如門”的天險格局。
甕城位於主城門外,設暗門與石券門洞,門額刻“雁門關”三個大字。
城門外立有“分道碑”,用女真語和中原語言寫著:
“凡南來車輛於東路行走,北來車輛由西路徑由,不得故違!”
規定商隊需分南北路線通行,關卡都設有崗哨,往來行人都要持通關文牒,接受盤問。
領隊拿著鹽引、交引、官憑公據等一大堆的文書在甕城外排隊,排了許久,才有金國的士兵走來,以刀尖挑開文牒核驗,比對了貨物與文書記錄,一輛輛馬車檢查完畢,折騰了好久,終於順利過了關卡。
商隊的行進不慢,過了雁門關,穿過了恒山餘脈,經過代州忻州進入了太原府。
到了這裡,商隊的行進路線卻突然變得奇怪起來,他們沒有走平原地帶,而是沿汾河河穀向東,進入太行山西麓,繞行狹窄的穀道,轉而沿著太行山南麓向東南行進。
一路上霍臨淵一行人吃儘了苦頭,有些地方窄得隻能靠人力卸貨、重裝才能通過。
耗去了十天的時間,期間奇怪的是,隊伍中不斷有人離開,終於出穀道的時候,隊伍還有五六十人。此時即將進入澤州地界,這裡都是破碎山地與丘陵,一隊車馬暫做休息。
在這期間,九人也和隊伍混得熟悉了不少,期間還時不時被馬彪用金人的語言突然試探,才漸漸獲得了更多的信任。
從商隊的人口中得知了現在的局勢,金國先後多次南下侵略,曾經攻破宋朝京城,還將皇帝抓到了北方,宋朝基本也滅了國。
唯一沒被俘虜的新皇帝繼位重新建立了新的宋朝,不過他早就被嚇破了膽,不顧天下,隻想著割地歲貢求和苟安,所以一直對金人的態度搖擺不定,結果被金國打得不斷逃竄,再次丟失了大片國土和國民。
現在正是金國違背盟約,第五次入侵宋朝。
金國皇帝率15萬大軍南侵,試圖奪回河南、陝西等地。宋朝被迫迎戰。而朝廷重新任用嶽將軍,他奉命北伐,收複了鄭州、洛陽等地後,主力分散駐紮。
此時剛剛攻克郾城,全軍士氣大振,有望將宋朝舊都汴京收複。
然而,此時因為朝局混亂,皇帝左右搖擺,聽信主和派的主張,打算放棄好不容易收複的失地去討好金國,居然下令接應嶽家軍的軍隊撤退,導致嶽將軍反而陷入孤軍深入的局麵。
為應對金軍反撲,嶽將軍將主力集中於郾城,形成以郾城為核心、潁昌和懷寧為犄角的三角防禦之勢。
明明可以收複失地,卻還想著和金國議和,這是真被打沒了膽啊!
霍臨淵等人從沒聽說過在藍海星有過這樣的曆史,也從未聽說過什麼宋朝和嶽將軍,但是這段副本的故事也讓他們感覺到一種憤怒和鬱悶在心中油然而生。
一味討好割地賠款,這種屈辱和當年多國聯軍侵略華夏是一樣的,換來的隻有更多的屈辱!
而也因此,不由得對故事中不改初衷、堅持主戰的宗澤、嶽將軍等英雄人物充滿了敬佩。
【山炮:從現在的局麵來看,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不過抵抗侵略應該是一條線索吧?】
【伯虎:但是我們怎麼參與?這也太嚇人了,那是十幾萬人的對戰,我們上去不得給踩死?】
【大妮不盜:不管怎麼說,現在是安全南下了,要不我們去他們說的郾城看看?說不定任務跟這場大戰有關。】
【山炮:也隻能這樣了,什麼時候動身?】
江領隊幾人走來,對大妮不盜說道:
“再往前就是澤州了,我們要去辦事,可能沒法再繼續帶著你們走。各位有什麼打算?”
大妮不盜說道:
“多謝領隊,我們也正打算離開,小柱,我們就此告彆了哦,對了江領隊,我們此去不便,牛車便贈與江領隊了,隻想問一句郾城怎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