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紀年三年春,一場春雨過後,防風牆外的不死草瘋長起來,翠綠的葉片層層疊疊,將沙海邊緣染成一片生機勃勃的綠。林野站在新建成的“觀沙台”上,手裡拿著望遠鏡——鏡頭裡,十公裡外的沙地上,三支“拓荒隊”正忙著種植鎖沙藤,石木部落的族人用改良的石犁翻鬆沙質土壤,溪穀部落的婦人提著陶壺澆水,青丘部落的獵手則騎著馴化的野馬,在周圍巡邏警戒。
“林哥,水利隊傳來消息,沙海邊緣的三口井都出水了!”阿雅快步走上觀沙台,她如今已是“傳承學院”的正式老師,負責教授地理與農事知識。她手裡拿著一張繪製精細的地圖,上麵用藍色標注著新打的水井,用綠色圈出已開墾的種植區:“秦伯說,有了穩定水源,今年秋天就能在那裡種上冬小麥。”
林野接過地圖,指尖在新開拓的區域輕輕劃過——三年時間,新家園的範圍擴大了三倍,人口從最初的五十餘人增長到四百多,不僅有流浪者與部落族人,還有從遠方“落日營地”遷移來的牧民。他們帶來了優良的羊種與牧草種植技術,讓新家園的畜牧區漸漸繁榮起來,清晨時分,總能聽到草原傳來的牛羊叫聲,與森林的鳥鳴、溪流的水聲交織在一起,成了新家園獨有的“晨曲”。
“議事廳通知,下午要召開‘年度規劃會’,”阿雅補充道,“風啟族長說,青丘部落的祖先遺址裡,發現了前文明的‘氣候調節裝置’殘件,可能對穩定沙海氣候有幫助。”
林野的眼睛瞬間亮了——前文明的氣候調節技術,是知識庫中最關鍵也最殘缺的部分。如果能找到殘件,或許能加速沙海治理,讓更多土地恢複生機。他立刻跟著阿雅下山,前往議事廳的路上,恰好遇到趙虎帶著“巡邏隊”歸來——巡邏隊的成員如今不僅有人類,還有三隻馴化的“沙原犬”,它們嗅覺靈敏,能提前預警流沙與小規模沙暴。
“西邊的‘枯木穀’發現了一群迷路的野駱駝,”趙虎笑著說,“我們已經把它們引到畜牧區,以後就能用駱駝運輸物資,比越野車還能扛風沙。”
議事廳裡,各族群首領早已圍坐在一起,風啟將一塊布滿銅綠的金屬殘件放在桌上——殘件上刻著複雜的紋路,與“方舟”能源核心的紋路有幾分相似。“祖先遺址在森林深處的溶洞裡,”風啟緩緩說道,“除了這塊殘件,還有石壁上的壁畫,畫著‘天空下雨、大地變綠’的場景,應該是氣候調節裝置運行時的景象。”
林野拿起殘件,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殘件邊緣有明顯的接口痕跡,像是從某個大型裝置上斷裂下來的。他立刻決定:“明天我帶機械師和青丘部落的獵手去溶洞探查,爭取找到更多殘件,說不定能還原裝置的部分功能。”
第二天清晨,探查隊帶著工具出發了。溶洞隱藏在森林深處的山崖下,入口被藤蔓覆蓋,若不是青丘部落的獵手熟悉地形,很難發現。走進溶洞,石壁上的壁畫漸漸清晰起來——最初的壁畫是沙海吞噬家園的慘狀,中間是前文明人安裝“金屬巨塔”的場景,最後一幅則是綠洲遍布、人們安居樂業的畫麵,畫中“金屬巨塔”的頂端,正散發著柔和的藍光。
“這應該就是氣候調節裝置!”林野指著壁畫中的巨塔,“它能通過釋放能量,改變局部氣候,增加降水量,從根本上遏製沙海擴張。”
在溶洞深處,探查隊果然找到了更多殘件——有金屬管道、能量傳導片,還有一塊刻著參數的控製麵板。林野將殘件小心收好,決定帶回知識庫研究。返程途中,他突然注意到,溶洞外的不死草長勢格外茂盛,葉片比其他地方的更寬更綠。“這裡的土壤能量濃度更高,”他蹲下身,用檢測儀測量後驚喜地發現,“地下可能有天然的‘能量礦脈’,這就是氣候調節裝置選址在這裡的原因!”
回到新家園後,林野立刻組織機械師與各族群工匠,開始修複氣候調節裝置殘件。青丘部落的族人負責打磨金屬部件,石木部落的匠人打造固定支架,溪穀部落的陶工燒製絕緣陶管,流浪者中的機械師則根據知識庫的圖紙,繪製裝置複原圖。經過兩個月的努力,第一台簡易“氣候調節儀”終於製成——它雖然無法像前文明的巨塔那樣改變大範圍氣候,卻能在十公裡範圍內增加降水量,讓種植區的作物得到更充足的水分。
啟動儀式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在觀沙台附近。林野按下啟動按鈕,氣候調節儀頂端的金屬片發出淡藍色的光芒,半小時後,天空漸漸飄起細雨,細密的雨絲落在不死草與小麥田裡,讓葉片上的塵土漸漸消散,露出更加鮮亮的綠色。秦伯激動地跪在田埂上,雙手捧著雨水,哽咽著說:“活了大半輩子,第一次見沙海邊緣下雨……這是老天爺都在認可我們啊!”
雨停後,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橫跨在防風牆與沙海之間。孩子們興奮地追著彩虹奔跑,大人們則忙著檢查田裡的作物,臉上滿是喜悅。林野站在觀沙台上,看著眼前的景象,突然聽到身後傳來熟悉的聲音——是老周推著一輛木車走來,車上放著一個巨大的麥餅,上麵用野果醬汁畫著“方舟”與彩虹的圖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是‘感恩餅’,”老周笑著說,“所有人都參與了製作,用今年新收的小麥,感謝這片土地,感謝每一個為新家園付出的人。”
夕陽西下時,四百多人圍坐在同心樹下,分享著巨大的麥餅。風啟彈起骨笛,趙虎唱起了黑石城的民謠,秦伯則給孩子們講起沙海流浪的往事,林野坐在人群中,看著篝火映照下的一張張笑臉,突然想起三年前在礦道啟動“方舟”的那個夜晚——那時的他,從未想過有一天,能在沙海邊緣看到彩虹、聽到雨聲,能有這麼多“家人”圍坐在一起,共享豐收的喜悅。
夜深了,林野獨自來到“方舟”旁。飛船的核心艙裡,文明數據庫還在運行,儲存著三年來新家園的每一個重要時刻:第一次豐收、第一次結盟、第一次開拓新土、第一次迎來降雨……他打開數據庫,新增了一條記錄:“新土三年夏,首台氣候調節儀啟動,沙海邊緣降甘霖,綠潮漸起,文明回響,此乃新土之幸,萬民之福。”
離開方舟時,林野抬頭望向天空——星星很亮,像無數雙眼睛注視著這片土地。他知道,沙海治理的路還很長,氣候調節儀的功能還需完善,新家園的範圍還會繼續擴大。但他不再迷茫,因為他知道,隻要四百多顆心緊緊相連,隻要文明的火種永不熄滅,終有一天,沙海會變成綠洲,前文明壁畫中的美好景象,會在新土大地上重現。
防風牆外的不死草在夜風中輕輕搖曳,像是在呼應著遠方的沙海,又像是在訴說著文明的堅韌。新家園的故事,還在繼續,而這份故事,終將化作沙海綠潮中最動人的回響,永遠流傳下去。
喜歡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請大家收藏:()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