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土紀年十年冬,一場初雪覆蓋了新家園,卻未掩住這片土地的生機——傳承學院的教室裡,孩子們圍著暖爐學習《新土通史》,書頁間夾著的植物標本泛著淡淡的綠意;冶煉工坊的爐火依舊通紅,紅石部落的工匠們正打造“第二代防風列車”,車身鑲嵌的冷凝能源塊在火光下泛著銀光;東海碼頭的航船上,漁民們忙著裝卸從島嶼運來的海鹽與海鮮,笑聲在寒風中格外清亮。
林野站在文明博物館的頂層露台,手裡捧著一本泛黃的筆記本——這是老陳生前的機械維修記錄,扉頁上“活下去,找一片能種小麥的土地”的字跡已有些模糊,卻依舊能讓人感受到當年的堅定。他看著遠處新土平原上的積雪,想起十年前在礦道裡第一次見到老陳的場景,眼眶微微發熱:“老陳,我們做到了,不僅種出了小麥,還把沙海變成了綠洲,把文明的火種傳了下去。”
“林爺爺!博物館來了一群小客人,想聽聽‘方舟啟航’的故事!”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女孩跑上露台,她是傳承學院低年級的學生,也是青丘部落風啟的孫女,名叫風芽。她手裡拿著一幅畫,畫中是“方舟”穿越沙海、身後跟著無數綠色藤蔓的場景,“這是我畫的‘文明之路’,老師說,要掛在博物館的牆上呢!”
林野笑著接過畫,牽著風芽的手走進博物館。展廳裡,來自周邊營地的孩子們正圍著“綠潮雕塑”驚歎,碧水營地的向導正給他們講解新土文明的發展曆程。林野走上展台,拿起話筒,緩緩講述起十年前的故事:“那時,我們隻有五十多個人,擠在昏暗的礦道裡,每天都要擔心沙暴和缺水。但我們有‘方舟’,有彼此的信任,更有‘活下去’的信念。正是這份信念,讓我們穿越了死亡沙海,找到了這片新家園……”
孩子們聽得入了迷,風芽舉起手:“林爺爺,以後我們還能去更遠的地方嗎?比如日誌裡寫的‘西方高原’?”
林野點頭,指向展廳牆上的“新土探索地圖”——上麵除了已開拓的沙海綠洲與東海島嶼,還有用虛線標注的“西方高原”“南方雨林”等未知區域:“當然能。現在,我們有更先進的機械,更強大的同盟,還有你們這些熱愛探索的孩子。未來,一定能把文明的火種,傳到更遠的地方。”
故事講完後,林野帶著孩子們來到“文明實驗室”——這裡陳列著新家園研發的各類技術成果:能淨化海水的“海水淡化裝置”、能監測氣象的“智能氣象站”、能自動培育作物的“溫室係統”。紅石部落的工匠正在演示“冷凝能源塊”的應用,當能源塊接入溫室係統,溫度顯示屏上的數字立刻穩定在適宜作物生長的區間,孩子們發出陣陣驚呼。
“這些技術,都是各族群共同研發的成果,”林野對孩子們說,“青丘部落的天文知識、石木部落的建築技巧、溪穀部落的陶器工藝、紅石部落的冶煉技術,還有流浪者帶來的機械知識,正是這些不同的智慧融合在一起,才讓我們的文明不斷進步。”
當天下午,新家園召開了“十年規劃總結會”。各族群首領與營地代表圍坐在議事廳的圓桌旁,老樹根翻開厚厚的“新土紀年”,聲音洪亮地念道:“新土紀年元年至十年,新家園人口從五十三人增長至一千二百人,開拓土地五千平方公裡,建成綠洲二十處,開通東海航線六條,研發技術成果四十六項,援助流浪者營地三十七個……”
數據念完後,議事廳裡響起熱烈的掌聲。風啟站起身,手裡拿著一塊新刻的“永續碑”:“這十年,我們用雙手馴服了沙海,用信念延續了文明。但這不是終點,是新的起點。我們提議,成立‘新土文明聯盟’,邀請所有認同‘互助共生、傳承文明’理念的族群加入,共同探索更廣闊的世界,守護人類文明的火種。”
所有人都舉手讚同,來自西方“高原部落”的代表站起身,激動地說:“我們願意加入聯盟!去年冬天,沙暴襲擊了我們的家園,是新家園的救援隊帶著物資和技術趕來,幫我們重建了營地。從今天起,我們就是新土文明的一員,願意為文明的永續貢獻力量!”
會議結束後,林野獨自來到“方舟”旁。經過十年的修複與改造,“方舟”已不再是單純的逃生工具,而是成了“文明傳承中心”——駕駛艙被改造成“星際通訊實驗室”,機械師們正在調試設備,嘗試聯係其他星球的人類;儲物艙被改造成“種子基因庫”,儲存著來自各地的植物種子,確保物種的多樣性;能源艙則成了“冷凝能源研究中心”,為新家園的發展提供穩定的能源支持。
林野走進“種子基因庫”,看著架子上整齊排列的種子罐——有新土平原的小麥種子、東海島嶼的水稻種子、西方高原的青稞種子、南方雨林的水果種子,每一個罐子上都貼著標簽,記錄著種子的來源與特性。他拿起一個標注著“礦道遺留”的罐子,裡麵裝著十年前從礦道帶出的第一粒小麥種子,如今,這粒種子的後代已在新土平原上茁壯成長,養活了上千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首領,星際通訊設備有新的信號了!”機械師的聲音從實驗室傳來。林野快步走去,看到屏幕上跳出一段微弱的電波,雖然無法破譯內容,卻證明了宇宙中可能存在其他人類文明。“繼續監測,一定要找到破解信號的方法,”林野激動地說,“或許有一天,我們能與其他星球的人類取得聯係,分享新土文明的故事,也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
夜幕降臨,新家園的燈火漸漸亮起,像散落在大地上的星星。林野站在觀星台上,看著天空中明亮的星河——他想起十年前在礦道裡看到的星空,那時的星空雖然同樣璀璨,卻讓人感到孤獨與迷茫;而現在的星空,卻讓人充滿希望與向往,因為他知道,腳下的這片土地,已成為人類文明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永續之路。
風芽拿著一幅新畫跑過來,畫中是無數盞燈火連接成的“星河”,燈火下是不同族群的人手拉手跳舞的場景:“林爺爺,這是我畫的‘文明星河’,以後我們的文明,會像星星一樣多,一樣亮嗎?”
林野蹲下身,撫摸著風芽的頭,堅定地說:“會的。隻要我們永遠記得‘互助共生、傳承文明’的初心,隻要我們永遠保持探索與創新的勇氣,隻要我們永遠守護好這份文明的火種,新土文明就會像星河一樣,永遠璀璨,永遠永續。”
風芽笑著點頭,舉起畫對著星空,仿佛要將這幅“文明星河”獻給天上的星星。林野看著她的背影,又看向遠處燈火通明的新家園,心裡充滿了平靜與滿足——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接下來,文明的接力棒會傳到風芽這樣的孩子手中,傳到每一個熱愛新土、守護文明的人手中。
新土文明的故事,還在繼續。它將在沙海與東海之間,在綠洲與星空之下,永遠書寫下去,直到文明之光照亮整個世界,直到人類文明在宇宙中永續傳承。
喜歡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請大家收藏:()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