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的盛夏,雪絨草花海迎來了盛放期,紫色的花朵沿著山坡鋪展開來,與遠處的雪山形成鮮明對比。守護學堂的第一批學員已經完成了三個月的課程,此刻正站在監測站的廣場上,等待著屬於他們的“守護者認證儀式”。林野穿著正式的守護聯盟製服,手裡捧著二十枚特製的青銅徽章,徽章上刻著“源”的圖案,邊緣綴著細小的金色紋路——這是新守護者的象征。
“從今天起,你們就是昆侖守護聯盟的預備成員,”林野的聲音在廣場上回蕩,目光掃過每一個年輕的臉龐,“你們將帶著這份責任,回到各自的家鄉,或留在昆侖,用所學的知識守護這片土地。記住,守護不是一時的熱血,而是長久的堅持,是在平凡的日子裡,也能為昆侖的生態貢獻自己的力量。”
阿月為每位學員佩戴上青銅徽章,金瞳則從空中落下,金色的光芒灑在學員們身上,像是在為他們祝福。雪團也湊過來,用頭輕輕蹭了蹭每個學員的手,紅色的眼眸裡滿是親昵。一個來自山下村莊的學員——紮西,激動地握緊拳頭:“林老師,我一定會在村裡宣傳昆侖的守護知識,讓更多人加入我們!”
認證儀式結束後,學員們分成了兩組:一組跟著巡查小組留在昆侖,參與日常的地脈監測和植被種植;另一組則返回各自的家鄉,建立“守護聯絡點”,負責收集當地的生態信息,及時反饋給聯盟。紮西帶著幾名學員回到了自己的村莊,他們在村裡的曬穀場上搭建了簡易的宣傳欄,貼上了昆侖生態的照片和守護知識手冊,很快就吸引了村民們的注意。
“紮西,這雪絨草真的能保護地脈嗎?”一位老人指著宣傳欄上的照片問道。紮西點點頭,拿出隨身攜帶的《昆侖守護全書》,翻開裡麵的插圖:“阿爺,您看,雪絨草的根係能固定土壤,還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種在山坡上,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穩定地脈能量,咱們村後麵的山坡要是種上,以後就不用擔心雨季滑坡了。”
村民們聽了,紛紛表示願意嘗試種植雪絨草。紮西立刻聯係聯盟,請求支援雪絨草種子和種植工具。林野接到消息後,親自帶著種子和技術人員趕到村莊,手把手地教村民們種植雪絨草。金瞳也趕來幫忙,用金色的光芒為種子催生,讓村民們親眼看到了雪絨草快速發芽的過程,更加堅定了他們守護生態的決心。
留在昆侖的學員們也很快適應了守護工作。大學生李薇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優化了地脈監測係統,將原本需要人工記錄的數據改成了自動上傳,大大提高了監測效率。她還開發了一個“昆侖守護”小程序,學員們可以通過小程序實時上傳巡查照片和數據,聯盟成員也能在上麵及時溝通,解決問題。
一天,李薇在巡查鏡湖時,發現湖麵上漂浮著幾個塑料瓶,她立刻拍照上傳到小程序,並聯係了附近的清理小組。不到半小時,清理小組就趕到了現場,將塑料瓶清理乾淨。李薇在小程序上寫下巡查日誌:“鏡湖水質良好,湖靈活躍度正常,但存在遊客遺留垃圾問題,建議在鏡湖入口設置環保提示牌,並安排誌願者定期巡邏。”
林野看到日誌後,立刻安排人員製作環保提示牌,並招募了一批當地的誌願者,與學員們一起組成“鏡湖環保小組”,定期清理垃圾,宣傳環保知識。很快,越來越多的遊客開始自覺帶走垃圾,鏡湖的生態環境變得更加整潔。
隨著守護聯絡點在昆侖周邊的村莊逐漸建立,聯盟收到的生態信息也越來越多。有村民反映,村裡的小河最近出現了魚群死亡的現象,林野立刻帶領應急小組趕去查看。經過檢測,發現是上遊的一家小型加工廠偷偷排放汙水導致的。林野聯係了當地的環保部門,要求加工廠停業整改,並帶領學員和村民們一起清理河道,種植淨化水質的水生植物。
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並加入昆侖守護聯盟。有退休的環保專家主動提出要為學堂授課,有企業捐贈了先進的監測設備,還有媒體前來報道昆侖的守護故事,讓更多人知道了這片土地上正在發生的變化。
深秋時節,守護聯盟在監測站召開了第一次“昆侖生態保護大會”,邀請了周邊村莊的代表、環保專家、企業代表和學堂的學員們參加。會上,大家一起討論了昆侖生態保護的長期計劃,確定了“植被恢複”“水質淨化”“地脈監測”“環保宣傳”四大重點項目,並成立了專門的工作組負責推進。
林野站在大會的講台上,看著台下滿座的人,心裡充滿了感慨:“最初,我們隻是一個小小的守護隊,如今,卻彙聚了這麼多誌同道合的夥伴。這說明,守護生態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聯盟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能讓昆侖永遠保持生機與美麗。”
大會結束後,大家一起在監測站外種下了一棵“希望樹”,象征著昆侖的生態保護事業能夠茁壯成長,薪火相傳。金瞳在樹上空盤旋,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樹乾,雪團趴在樹下,像是在守護著這棵承載著希望的小樹。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昆侖的雪山上,也灑在每個人的臉上。林野知道,他們的守護之路還有很長,但隻要這股星火能夠繼續燎原,隻要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加入進來,就一定能守護好這片土地,讓昆侖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讓這份守護的力量永遠傳遞下去,直到永遠。
喜歡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請大家收藏:()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