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的冬雪如期而至,監測站的屋頂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雪,門前的“生態共榮樹”掛滿了冰淩,像是披上了一件銀色的鎧甲。林野站在窗前,手裡捧著一本厚厚的《昆侖守護日誌》,日誌裡詳細記錄了五年來守護聯盟的每一次行動、每一項成果——從最初的幾人小隊,到如今擁有上千名成員的生態保護組織;從“源”的能量動蕩,到如今99的穩定率;從15的植被覆蓋率,到如今蔓延至昆侖半壁的綠意,每一頁都寫滿了堅守與希望。
“林隊,學堂的第一批學員都成了守護骨乾了!”小趙推門進來,手裡拿著一份學員成長報告,臉上滿是自豪,“紮西在村裡建立了‘高原生態合作社’,帶動村民種植雪絨草和中藥材,既保護了生態,又增加了收入;李薇研發的地脈監測係統,已經在全國多個高原地區推廣應用,成了生態監測的標杆。”林野接過報告,翻到學員們的照片,照片裡的年輕人眼神堅定,正帶著村民們在雪地裡種植幼苗,在實驗室裡調試設備,在科普館裡為遊客講解,他們的身影,已經成了昆侖最動人的風景。
阿月也走了進來,手裡拿著新整理的古籍抄本:“我們在古籍裡發現了‘源’與地脈共生的秘密,隻要維持地脈能量的穩定,‘源’就能自主調節昆侖的生態,之前我們培育的雪絨草和地脈草,其實就是在為地脈‘補充營養’。”她指著抄本上的插圖,“下一步,我們計劃在昆侖的九條主地脈節點,建立‘地脈滋養帶’,種植更多能與地脈共生的植物,讓昆侖的生態形成自我循環的良性係統。”
金瞳從窗外飛進來,翅膀上還帶著雪花:“我剛才巡查了西麓的生態修複基地,那裡已經出現了藏羚羊的蹤跡,還有幾隻小藏羚羊出生了,這是近二十年來第一次在那裡發現藏羚羊種群!”他的聲音裡滿是喜悅,金色的瞳孔閃爍著光芒,“這說明昆侖的生態已經恢複到了幾十年前的水平,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開始回歸。”
雪團也跟著跑了進來,嘴裡叼著一根綠色的草莖,放在林野的腳邊——那是一株剛發芽的地脈草,草葉上帶著淡淡的金色紋路。林野彎腰撿起地脈草,放在手心,守源者玉佩在口袋裡輕輕震動,與地脈草的能量產生共鳴,發出柔和的白光。他知道,這株小小的草莖,是昆侖生態越來越好的最好證明,是所有守護者努力的結晶。
春節前夕,守護聯盟舉辦了“昆侖守護五周年慶典”,邀請了五年來所有為昆侖生態保護出過力的人——周邊村莊的老人、學堂的學員、科研機構的專家、捐贈物資的企業家、參與誌願活動的大學生,甚至還有曾經的棄源者和被感化的地脈引者,大家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
慶典現場,林野站在舞台中央,身後的大屏幕上播放著昆侖五年來的變化:從光禿禿的山坡到紫色的雪絨草花海,從渾濁的湖水到清澈的鏡湖,從稀少的動物蹤跡到成群的藏羚羊,每一張對比圖都讓現場的人熱淚盈眶。“五年前,我第一次來到昆侖,看到的是‘源’的動蕩、地脈的失衡、生態的脆弱;五年後,我看到的是綠意盎然的雪山、生機勃勃的湖泊、和諧共生的萬物。”林野的聲音哽咽,卻充滿力量,“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也不是聯盟一個組織的功勞,而是每一個熱愛昆侖、守護昆侖的人的功勞。是你們,用雙手種下了希望,用行動守護了生態,用信念傳承了責任。”
慶典的高潮,是“昆侖生態之約”的簽署儀式。林野、阿月、金瞳,以及來自不同領域的代表,共同在一份特製的卷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承諾將永遠守護昆侖的生態,將這份責任代代相傳。卷軸上,還印著守源者玉佩、青銅令牌和金瞳鱗片的圖案,象征著守護力量的傳承與融合。
簽署儀式結束後,大家一起走到監測站外的雪地裡,點燃了象征希望的煙花。絢爛的煙花在夜空中綻放,照亮了昆侖的雪山,也照亮了每個人的臉龐。紮西抱著自己的孩子,指著煙花對他說:“孩子,記住這片雪山,記住這些為雪山付出的人,以後,你也要成為昆侖的守護者,把這份責任傳下去。”孩子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小手緊緊握著父親的手,眼神裡滿是對雪山的向往。
煙花散去,夜空恢複了寧靜,隻有星星在閃爍,像是在為這份生態之約祝福。林野站在雪地裡,抬頭望向雪山之巔,“源”的能量在空氣中溫柔地流動,地脈的波動平穩而有力,雪絨草在月光下泛著淡淡的銀光,藏羚羊的叫聲從遠處傳來,一切都那麼和諧、那麼美好。
他知道,昆侖的守護之路沒有終點,未來還會有新的挑戰、新的未知,但他並不畏懼。因為他知道,守護的火種已經點燃,傳承的責任已經扛起,越來越多的人會加入進來,用雙手守護這片雪山,用心靈感受這份生態之美,用生命踐行這份代代相傳的約定。
雪團蹭了蹭林野的腿,金瞳落在他的身邊,阿月也走了過來,三人一狼一獸的身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堅定。林野握緊手裡的《昆侖守護日誌》,心裡默念著:昆侖的守護,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代代人的事。隻要我們堅守這份生態之約,隻要守護的信念永不熄滅,昆侖就會永遠保持生機與美麗,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恒典範,這份代代相傳的守護之約,也會永遠回蕩在雪山之巔,直到永遠。
喜歡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請大家收藏:()從機械師到文明火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