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安城的海港邊,“滄瀾號”的新帆在晨風中舒展,靛藍色的帆布上繡著金線勾勒的稻穗,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林縛站在碼頭,看著工匠們將最後一批“海滄三號”稻種搬上船,麻袋上印著的“華朝農科院”字樣,被海浪濺起的水珠打濕,反倒更顯清晰。
“陛下,這趟航程預計三個月,能到三萬裡外的‘金洲’。”水師統領捧著航線圖,指尖劃過標注著星象的海域,“按去年帶回的土樣分析,金洲的沿海灘塗和流求島相似,‘海滄三號’應該能紮根。”
林縛接過圖,目光落在標注著“友好部族”的島嶼上。那些是前兩年“滄瀾號”開辟航線時結交的族群,有的以漁獵為生,有的靠采集野果過活,每次相遇,船員們都會留下種子和農具,帶回當地的特產和故事。
“除了稻種,彆忘了帶些《農桑圖譜》的抄本。”他叮囑道,“用他們能看懂的圖畫標注,告訴他們怎麼育種、怎麼引水。還有,讓隨船的先生多記些當地的語言,回來後編本詞典,方便往後交流。”
船舷邊,幾個年輕的水手正往艙裡搬箱子,裡麵裝著流求島的蜜果乾、漠北的麥餅、南境的絲綢。“這是給金洲部族的見麵禮。”一個曾是黑風寨嘍囉的水手笑著說,“上次去銀島,他們嘗了咱的麥餅,非要用寶石換配方,這次帶足了酵母粉,教他們自己做!”
蘇眉帶著幾個女官趕來,手裡捧著新縫製的帆布包,裡麵裝著草藥和急救手冊。“這是防瘴氣的藥丸,按南境老醫士的方子配的,讓船員們按時吃。”她遞給統領一個錦囊,“還有這個,裡麵是各地的土語發音表,是阿古拉那孩子跟著商隊學的,說或許能派上用場。”
說起阿古拉,林縛想起那孩子如今已是漠北學堂的先生,教部族子弟念書時,總愛把“滄瀾號”帶回的貝殼當教具,說“大海那邊有無數故事,等著你們用學問去聽懂”。
“滄瀾號”鳴響三聲汽笛,悠長的聲音掠過海麵,驚起一群海鷗。船緩緩離岸時,甲板上突然傳來讀書聲——是隨船的先生帶著水手們念《華朝通誌》裡的句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文傳四海,無遠弗屆。”
林縛揮著手,看著船影漸漸變成海天相接處的一個黑點。碼頭上的漁民們還在議論,說這船比三年前的“滄瀾號”大了三成,船艙裡裝的“寶貝”卻變了——以前多是兵器和絲綢,如今塞滿了種子、農具和書卷。
“陛下,書院的學子們求見。”侍衛輕聲稟報。林縛轉身,見十幾個穿著青布長衫的年輕人捧著卷軸站在棧橋上,為首的正是當年在漠北教孩子們念書的先生。
“我們編了本《異域風物記》,”先生將卷軸呈上,封麵是流求島的海稻、漠北的蜜果、銀島的寶石藤,“想托‘滄瀾號’帶去金洲,也讓他們知道,華朝不僅有莊稼,還有這些故事。”
林縛翻開卷軸,見裡麵除了文字,還有栩栩如生的插畫:黑皮膚的島民捧著稻種笑,高鼻梁的部族首領學著用犁,甚至還有幅畫著“滄瀾號”與當地獨木舟並泊的場景,旁邊題著“同舟共濟”。
“好。”他在卷軸上蓋了玉璽,“就用這艘船,把華朝的文脈,也送到海的儘頭去。”
三個月後,“滄瀾號”的消息傳回龍安城時,正值秋收。信使帶回的信上,字跡被海風吹得有些模糊,卻透著難掩的興奮:“金洲部族喜稻種,學耕作,以黃金鑄稻穗相贈,稱願為華朝遠親……”隨信而來的,還有串用金洲特產的紅珊瑚串成的手鏈,上麵刻著小小的稻穗紋——那是當地工匠照著“海滄三號”的稻穗刻的。
林縛把紅珊瑚手鏈送給蘇眉時,她正在整理各地送來的新糧樣本。“你看,”她指著一個陶罐,“這是漠北新收的‘沙金麥’,磨出的麵粉能做千層糕;那個是南疆的‘紫糯’,煮出來的粥帶著花香。”
陶罐旁擺著本厚厚的冊子,是各地學堂學生的作文選,名字叫《我家門口的華朝》。翻開第一頁,是阿古拉的學生寫的:“我家的渠水是龍安城來的,我讀的書是龍安城來的,連我娘繡的狼頭花,線也是龍安城來的。先生說,這不是誰給的,是我們一起種出來的日子。”
窗外,議政殿的鐘聲敲響,驚起簷下的鴿子。它們盤旋著飛向遠方,翅膀掠過新落成的“文淵閣”——那裡收藏著各地送來的典籍、圖譜、風物記,從漠北的羊皮卷到東海的貝葉書,滿滿當當堆了三大間。
掌管文淵閣的老學士正指揮著學徒整理新到的《金洲誌》,見林縛進來,忙躬身行禮:“陛下,這誌裡記載的金洲曆法,竟與我朝農時暗合,可見天地萬物,本就相通。”
林縛拿起一卷貝葉書,上麵用金洲文字和漢字對照著寫著“稻”“水”“友”。陽光透過窗欞照在字上,貝葉的紋路與墨跡交融,像極了不同文明在紙上牽手。
他忽然想起“滄瀾號”出發前,那個前黑風寨水手說的話:“以前覺得搶東西最快活,現在才明白,把稻種撒到彆人地裡,看著它長出糧食,比搶來的任何寶貝都踏實。”
暮色降臨時,龍安城的燈次第亮起。文淵閣的燭火映著滿架的書,海港的燈塔照著歸航的船,學堂的窗內傳出孩子們跟著先生念“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聲音。
林縛站在城樓上,望著這片被文脈與稻浪滋養的土地,龍符在掌心溫溫的。他知道,華朝的疆界從不是靠船帆丈量,而是靠每粒紮下根的種子、每本被讀懂的書、每個願意分享的笑容,一點點鋪展開的。
遠海的“滄瀾號”還在航行,文淵閣的書還在增厚,而那些撒向遠方的稻種,正帶著華朝的溫度,在陌生的土地上,悄悄發新芽。
喜歡龍盟請大家收藏:()龍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