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淵好奇的抬頭來,掃視了一眼旁邊的一張寬大的桌案。隻見賈寶玉正在伏案書寫,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而一旁的黛玉和寶釵神態悠閒,似乎已經書寫完畢。顯然他們剛剛經曆了一場元妃的親自測試。
看賈寶玉愁眉苦臉的樣子,便知道他現在四首詩題並未完成。沒有黛玉的幫忙,賈寶玉不可能寫出那首以“杏簾在望”為題的絕句。
想到這裡,馮淵已經胸有成竹,當即朗聲道:“還請元妃娘娘出題,小生願一試身手。”
元妃饒有興致的說:“馮公子既已高中解元,想來才學必是好的,不如就以“杏簾在望”為題,做詩一首如何?”
馮淵毫不猶豫,爽快的答道:“小生願獻醜一試,不過還請娘娘恩賜紙筆,小生將詩寫下來,呈給娘娘觀賞如何?”
元妃興味盎然的說:“準奏。”
很快便走出一名宮女,引領著馮淵來到了賈寶玉所用的那張紅木桌案前。她麻利的在桌案上鋪上一張質地上乘的宣紙,然後恭敬的遞給馮淵一隻狼毫毛筆,輕聲說道:“馮公子,請。”
馮淵接過毛筆,凝神靜氣,提筆沾墨,刷刷點點,邊寫邊畫,直過了一盞茶的時間才停下手來。
在場眾人不由的十分驚訝,心中好奇馮淵究竟寫了一首多麼長的詩,竟然需要花費這麼長的時間。隻見馮淵瀟灑的將手中的毛筆投入了筆筒,滿意的說:“還請元妃娘娘觀賞。”
那名宮女來到近前,當看到馮淵所書時,不由愣了愣,但還是將手書放在托盤上拿給了元妃觀看。
當元妃展開馮淵所書時,不由的深感震驚,沒想到馮公子給眾人展示的並不是一首詩,而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
這幅畫布局巧妙,意境深遠。畫中是一片開闊的田野,金黃的稻穗在微風中搖曳。一條鄉間小路蜿蜒而過,路旁有一座飄著杏黃酒旗的的農莊。秋高氣爽,豐收在望……
更令人驚歎的是,在畫上還提有一首意境優美的詩:“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綠,十裡稻花香。盛世無饑餒,何須耕織忙。”這首詩語言流暢,意境深遠,將田園風光和盛世景象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詩句的字跡更是行雲流水,瀟灑飄逸。畫作栩栩如生,筆法細膩。
整幅作品集詩、書、畫於一體,達到了一個完美的境界,堪稱是難得一見的藝術珍品。
元妃仔細的欣賞著這幅作品,眼中充滿了讚賞和敬佩:“馮公子真是才華橫溢,令人佩服!如此佳作,定要讓皇上好好欣賞一番。”
馮淵連忙謙虛的說:“多謝貴妃娘娘的抬愛,小生隻是略儘綿薄之力而已。”
元妃看著馮淵,有些惋惜的說:“馮公子如此才華,真是難得。可惜與黛玉妹妹已有婚約,不然本妃真想將我的三位妹妹中的一位許配給你,也算是一樁美事。”
台下的迎春、探春、惜春一臉震驚的望著貴妃元春,她們偷偷抬起頭,看了一眼豐神俊朗的馮淵,然後又低垂下頭,滿是嬌羞。
元妃繼續道:“不過,自古以來就有媵妻之說。馮公子若是喜歡,可以從我這三位妹妹中挑選一位,讓她與林妹妹一同嫁入馮府,做你的媵妻如何?”
馮淵一時語塞,他自然是千情萬願,能得到三春中的任何一位最少也有二十個屬性點,外加一項特技的獎勵,但是就怕黛玉不高興,於是猶豫了一下說:“小生自是求之不得。不過事關重大,還需從長計議。”
元妃點了點頭道:“如此,也好。”
正在這時,璉二奶奶王熙鳳從外麵走了進來,滿臉笑容的福身一禮:“稟娘娘,外麵的戲園開戲了,您不妨去看看。”
賈母也笑著說:“元妃娘娘,咱們不妨移駕到園子裡去看看戲如何?戲台就在行宮旁邊的梨香院,”
元妃點頭讚成道:“如此甚好,祖母您先請。”
眾人紛紛站起身來,向行宮旁邊的梨香院走去。
梨香院中搭建了高台戲棚,十二芳官經過近一年的精心調教,早已個個身懷絕技,正心情激動的等待著貴妃娘娘前來點戲,希望在娘娘麵前一展才藝。
王熙鳳從一旁的丫鬟手中接過戲折子,雙手恭敬的遞給元妃,笑著說:“還請娘娘點戲,這些都是戲班子裡精心挑選的劇目,保證讓娘娘您看得開心。”
元妃接過戲折子,精挑細選的點出了四出戲,分彆是《豪宴》、《乞巧》、《仙緣》和《離魂》。
馮淵在旁邊看到這四出戲,為彆對應著紅樓四件大事:賈家之敗;元妃之死;甄寶玉送玉;黛玉之死。
隨著鑼鼓喧天,大戲開始,台上生旦淨末醜依次出場,咿咿呀呀的開始唱了起來。
唱了一會兒,元妃突然指著台上的一名青衣小旦,好奇的問:“這個戲子是何人?她唱得極好,無論是唱腔還是身段都屬一流!”
一旁的王熙鳳也不清楚這名青衣小旦的來曆,連忙招手叫來班頭打聽,這才笑著對元妃說:“回娘娘,那名唱小旦的角兒名叫齡官,是府中所買的十二名芳官之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元妃開心的說:“好,待她唱完之後,讓她過來領賞。”
王熙鳳一臉喜色的欠身應道:“元妃娘娘放心,臣婦這就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