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如刀,刮過光禿禿的山梁,卷起地皮上最後一點可憐的浮土,抽打在蒙陰西南一處隱蔽山坳裡戰士們單薄的灰布軍裝上。
1941年的冬天,格外酷烈。
這酷烈不止於天氣,更在於那張正被無形巨手在齊魯大地上越收越緊、名為“鐵壁合圍”的死亡之網。
網的中心,正是沂蒙山。
這張網的經緯,由五萬三千餘名武裝到牙齒的日軍和超過十六萬助紂為虐的偽軍,用冰冷的刺刀和燃燒的村莊殘忍編織。
在濟南森嚴的日軍司令部裡,巨幅作戰地圖前,華北方麵軍司令官岡村寧次的目光,像毒蛇的信子,反複舔舐著沂蒙山區的核心地帶。
他手中象征“治安強化運動”的鞭子,在地圖上劃著冷酷的弧線。
津浦鐵路兩側,像一條盤踞的毒龍,由第32師團牢牢扼守;
膠濟鐵路沿線,第5獨立混成旅團的觸角死死纏繞著膠東;
日照、莒縣、沂水一線,第6獨立混成旅團虎視眈眈;
而新泰、蒙陰周遭,第32師團主力和第10獨立混成旅團構築的封鎖鏈,則像冰冷的鐵箍,緊緊套在八路軍的咽喉。
這僅僅是常駐的“釘子”。
為了徹底碾碎以沂蒙為中心的山東抗日心臟,岡村寧次獰笑著,從華北方麵軍第一軍壓箱底的兵力中,狠狠剜出幾塊血肉:第26師團一部、第3、第4、第9獨立混成旅團各一部,連同新調來的、殺氣騰騰的第17師團,如同數股汙濁的鐵流,從四麵八方湧向臨沂。
加上原有的第21師團主力及第5、第6獨立混成旅團一部,全部彙聚於沂水周邊。
總兵力,達到驚人的五萬三千!由第12軍司令官土橋一次坐鎮前線,揮舞屠刀;
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畑俊六,則坐鎮徐州,如同巨大的蜘蛛,冷漠地俯瞰著這場他精心策劃的殺戮。
“鐵壁合圍”——這個被土橋一次在作戰會議上提出的戰術名詞,此刻正化為實質的恐怖。
它不是簡單的包圍,而是多路重兵,如同巨大的、不斷向內旋轉的齒輪。
從臨沂,第17師團主力、第33師團一部撲向沂水、蒙陰。
新泰蒙陰方向,第32師團主力、第10獨立混成旅團封鎖沂蒙公路。
費縣平邑方向,第32師團一部撲向西蒙山。
沂水莒縣:第59師團主力、第5、第6獨立混成旅團主力壓上,多個方向,同時擠壓。
目標隻有一個,將活動於此的中共山東分局、八路軍115師師部及山東縱隊指揮部,連同他們的主力部隊,徹底碾碎在這張不斷收縮的鋼鐵之網中!
沂河、沭河冰冷的河岸,臨蒙公路上塵土未落的新土,一夜之間立起無數崗樓、拉起層層鐵絲網,構成一道道死亡封鎖線,預伏的重兵如同毒蛇,隻等突圍者撞入羅網。
鐵路沿線,碉堡林立,偽軍的巡邏隊在探照燈的光柱下狐假虎威地逡巡。
整個沂蒙山區,被切割、封鎖,變成了巨大的囚籠。
隨之而來的,是“拉網清剿”——占領一地,便如梳篦般“抉剔”。
村莊在烈火中化為焦土,手無寸鐵的平民被成串地屠殺。
僅僅沂蒙區,就有超過三千冤魂在刺刀與槍口下殞滅。
這便是第三次“治安強化運動”的血腥本質:將山東大地劃分為“治安區”、“準治安區”、“未治安區”,分彆施以“清鄉”、“蠶食”和徹底的“三光”!
而這幾天,蕭然正忙著整編抗日同盟軍。
120名經過仔細甄彆的偽軍,通過白天高強度的軍事訓練,晚上則是政治思想教育,將他們的思想徹底拉向抗日。
抗日同盟軍現在整編成四個排,一個特戰排,三個守備排。
將原來的編製進行整合,120名新加入的士兵,被打散加入12個班。
一些思想覺悟高,軍事素質好的投誠士兵,甚至可以加入特戰班中來,配備最好的武器。
原特戰班的幾名優秀戰士,被蕭然提拔為守備排的班長,以點帶麵,幫助那些後進的士兵。g42機槍和一挺56式班用機槍,另外配備兩名輔助戰士作為供彈手,負責供應g42機槍和56式班用機槍的彈藥,同時負責守衛機槍手的安全。這樣每個班的火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強。
每個排增加一個炮兵班,兩門56式82毫米迫擊炮,這種迫擊炮可比日軍的92步兵炮射程遠,達到3040米距離,口徑比92步兵炮的70口徑更大,威力也更大,達到遠程打擊日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