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朝天門碼頭。
“號外!號外!驚天大捷!山東抗日同盟軍奇襲濟南機場!炸毀鬼子飛機六十餘架!消滅日寇
800餘人!”
衣衫襤褸的報童揮舞著油墨未乾的報紙,稚嫩的嗓音在潮濕寒冷的空氣中炸開,瞬間點燃了碼頭的死寂。扛著行李的苦力停下腳步,穿著長衫的先生推了推眼鏡,匆匆的行人猛地轉身。
“給我一份!”
“快!拿來看看!”
“濟南機場?真的假的?!”
銅板叮當落入報童的破鐵罐。無數雙手急切地展開報紙,頭版巨大的黑體字衝擊著每一雙眼睛:“沂蒙鐵拳搗敵巢,濟南機場化飛灰!附圖。”配圖雖模糊,但燃燒的飛機殘骸和那麵顯眼的旭日旗輪廓,如同強心針注入胸膛。死水般的山城,驟然爆發出壓抑已久的聲浪!
“老天爺開眼啊!”
“炸得好!炸得好!讓鬼子也嘗嘗挨炸的滋味!”
“同盟軍!好樣的!”
一個須發皆白的老者,顫抖著手撫摸著報紙上那麵被繳獲的鬼子軍旗照片,渾濁的老淚滾落,砸在粗糙的紙麵上:“看見沒…看見沒…咱們的旗…也有插在鬼子頭上的時候了!”周圍的人紅了眼眶,用力點頭,攥緊了拳頭。
北平,東安市場旁一家不起眼的茶館。
厚重的窗簾遮蔽了大部分光線。
角落裡,一位穿著半舊陰丹士林旗袍的女學生,飛快地掃過一份疊藏在《論語》書頁裡的報紙摘要,手指因激動而微微發抖。
她猛地抬起頭,看向同桌的幾位同伴,嘴唇無聲地翕動,用口型傳遞著驚雷般的消息:“濟南…機場…全毀…鬼子被殲八百多…”同伴們瞬間瞪大了眼睛,呼吸急促起來,彼此交換著難以置信又狂喜的目光。其中一個猛地端起早已涼透的咖啡,仰頭一飲而儘,杯底重重頓在桌上,發出沉悶卻有力的聲響。無需言語,希望的火種在死寂的淪陷區悄然複燃。
上海,霞飛路。
“號外!號外!華北大捷!濟南日寇空軍基地遭毀滅性打擊!”
法租界的報童用上海話和國語交替叫賣,聲音穿透了弄堂的陰霾。
穿著考究的市民、黃包車夫、甚至巡邏的租界巡捕,都忍不住駐足購買。
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人,站在街燈下匆匆瀏覽,鏡片後的眼睛猛地亮起精光,嘴角難以抑製地上揚,低聲對身旁的友人道:“山東…有真豪傑!此等戰績,壯我國威!”
消息如同燎原之火,席卷全國。
蒙陰縣城,抗日同盟軍指揮部。土牆灰瓦,簡陋卻肅然。
“蕭司令,115師轉發重慶委員長嘉獎令到!”通訊員遞上一紙電文,臉上帶著與有榮焉的光彩。
蕭然接過,目光快速掃過。電文措辭熱情洋溢,盛讚“抗日同盟軍英勇果敢,建此殊勳,實乃民族楷模”,特授予蕭然青天白日勳章一枚,並撥發銀元一萬,以資激勵……。末尾,委婉提及“望蕭司令得暇,赴渝一行,蔣公渴盼晤麵,共商國是,整編事宜亦可麵議”。
“勳章…銀元一萬…”蕭然將電文放在桌上,手指輕輕敲了敲,“告訴師部,嘉獎令收到,感謝委員長。至於去重慶…”他嘴角勾起一絲難以捉摸的弧度,“就說軍情緊急,鬼子掃蕩在即,實在分身乏術。銀元…讓他們派人送來吧。”
“是!”參謀領命而去。
兩日後。一輛沾滿泥濘的軍用吉普車駛入蒙陰縣城,停在指揮部院外。
車門打開,下來一位身著筆挺黃呢軍裝、佩戴中校領章的中年軍官。
他麵容清臒,眼神銳利,帶著長期在權力中心浸染的沉穩氣度,正是軍政部特派員徐振華。
副官提著一個牛皮公文箱緊隨其後,後麵是四名士兵抬著兩個沉重的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