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陰城西,一處背風的山坳,成了臨時的“高科技”訓練場。
狙擊訓練區。
五名教官站在十名被選出的狙擊手麵前。一名教官拿起一支85狙,動作利落地拉開槍栓,黃澄澄的7.62狙擊彈壓入彈倉。
“看準鏡!”教官的聲音冰冷,手指點著鏡內密布的刻度線,“這是密位!測距!算風偏!算彈道!”
他指向三百米外一個畫著人形靶標的土坡,“目標!敵人頭部!”
“砰!”
槍聲清脆,遠處靶標頭部中心應聲出現一個清晰的彈孔。
“風速二級,東南。距離修正一個密位。自己算!輪流上!打不中頭,今晚彆吃飯!”教官吼道。
狙擊手們屏息凝神,趴伏在地,眼睛死死貼上冰冷的目鏡,手指在鏡身旋鈕上微調,臉頰緊貼槍托,尋找著最佳的貼合點。扣動扳機。
“砰!”“砰!”
遠處報靶員揮動小旗:“三號靶,胸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重算!風偏吃掉了!”教官的吼聲毫不留情。
火箭筒訓練區。
另一側山崖下。教官指著40火筒身上的簡易測距,他親自扛起一具40火,瞄準四百米外山崖上一塊用石灰畫了白圈的大岩石。
“這叫40火箭筒,是給你們的攻堅利器,原來你們啃不動的鬼子碉堡和崗樓,而火箭彈一發下去就能摧毀!大家看好了!”
“咻——轟!”
火箭彈拖著尾焰飛出,精準命中岩石白圈下方,碎石飛濺!
接下來,兩組隊員緊張上前。主射手扛筒,副手快速估算距離風速,報出參數。主射手調整標尺,屏息,扣動扳機。
“咻——轟!”“咻——轟!”
爆炸聲在山穀間回蕩。
通信訓練區。
稍遠的平地上。教官拿著對講機主機和耳機:“這是頻率旋鈕!這是音量!這是呼叫按鈕!記住你們的呼號和上級呼號!模擬呼叫!”他將隊員們分成幾組,拉開距離。
“泰山!泰山!我是蒙山!聽到請回答!完畢!”一名隊員緊張地對著話筒喊。
滋滋的電流聲後,遠處傳來回應:“蒙山!蒙山!我是泰山!聲音清晰!完畢!”
“報告你的位置!完畢!”
“我在…我在三號區域!完畢!”
“保持靜默!完畢!”
隊員們輪番操作,熟悉著這能穿透山巒的“順風耳”。
山坳裡,不同區域的槍聲、爆炸聲、此起彼伏的呼叫應答聲,交織成一首生澀卻充滿力量的技術交響曲。
夕陽的餘暉給冰冷的槍管和專注的臉龐鍍上一層暗金。
楊成武和蕭然站在高處,沉默地注視著下方。
沒有震天的喊殺,隻有精密儀器旋鈕轉動的細微聲響、報靶員冷靜的旗語、火箭彈飛行的尖嘯、以及耳機裡傳來的、穿越空間的清晰指令。
這些聲音,在群山環抱中,如同精密殺戮機器的齒輪,開始嚴絲合縫地轉動、磨合。
沂蒙山的筋骨,在這片被硝煙反複淬煉的土地上,正被注入鋼鐵的神經和銳利的眼睛。
這些掌握了致命技藝的武工隊員,將成為釘死在敵後心臟的鋼釘,成為讓任何膽敢來犯之敵都為之膽寒的噩夢。
喜歡抗日之紅色空間物流請大家收藏:()抗日之紅色空間物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