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半島的硝煙尚未散儘的同時,齊魯大地的又一場風暴正在掀起。
就在115師師長陳剛指揮部隊於東線高歌猛進之時,由總指揮張金武率領的山東縱隊也已完成了曆史性的蛻變。
這支完成了全麵換裝與高強度合成訓練的雄師,已將鋒芒對準了雄踞山東東北角的最後兩個日偽重鎮——濱州與東營。
在張金武的嚴密部署下,山東縱隊展現出全新的麵貌。
全軍上下齊裝了八一式自動步槍、八五式狙擊步槍、六九式火箭筒以及重型榴彈炮等先進裝備,更通過數月間的強化訓練,徹底掌握了步炮協同、多兵種聯合作戰的現代化戰術精髓。
加之裝備幾千輛征途四輪運輸車以及鐵牛三輪車,其火力投送、機動速度與戰術執行力,已然脫胎換骨,躍升至一個全新的層麵。
麵對盤踞於此、企圖負隅頑抗的日軍第六、第七獨立混成旅團及一個師的偽軍,張金武指揮山東縱隊集中了絕對優勢的兵力與技術裝備,發起了雷霆萬鈞的解放戰役。
鋼鐵洪流般的突擊集群在強大炮火掩護下,以銳不可當之勢,連續撕開敵多重防線。
昔日耀武揚威的日偽軍,在山東縱隊高效而凶狠的立體化打擊麵前,指揮體係瞬間癱瘓,陣地接連失守,迅速陷入被分割圍殲的絕境。
經數日激烈攻堅,濱州、東營相繼光複。
殘敵或被殲滅,或倉皇北逃渤海,再不敢窺視山東境內。
至此,在115師師長陳剛和山東縱隊總指揮張金武的協同作戰下,齊魯大地全境解放,所有日偽旗幟均被扯下,標誌著山東徹底成為華國人民的最堅固的堡壘。
這一切驚人的跨越式發展,其源頭皆係於蕭然所帶來的“蝴蝶效應”。
自他到來,提供了超越時代的裝備、訓練綱要與戰術思想,整個山東的八路軍主力得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軍事革命。
綜觀這短短數月的輝煌戰果,其規模之大、殲敵之眾,足以震撼中外。
累計殲滅的日軍主力包括:
整編第32師團、第59師團、第17師團全部;
獨立混成第五、第六、第七、第十旅團;
以及第三、第四、第九旅團各一部。
總計斃、傷、俘日軍官兵近十萬人。
同時,沉重打擊了為虎作倀的偽軍力量,消滅偽軍各部約六萬人。
繳獲的戰利品堆積如山,僅各類步槍、輕重機槍、擲彈筒、火炮等武器便數以萬計,還有大量步槍機槍子彈,92式步兵炮炮彈以及各種山炮,野炮炮彈,彈藥、車輛、被服及軍用物資。
這些繳獲的日式裝備,被迅速、係統地調配至山東全境各地的敵後武工隊及地方武裝。
數以上千計的軍事教官團隨之派駐下去,組織開展大規模、正規化的軍事訓練。
此舉旨在將過去以騷擾、破襲見長,但裝備簡陋、缺乏正規戰術的地方武裝,全麵提升為能守善戰的後備力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為了極大增強這些地方武裝的突擊與持久能力,八路軍總部還為其特配了少量但極其關鍵的先進裝備:
如具備夜間作戰優勢的微光夜視儀;
能在近距離提供壓製火力的五六式衝鋒槍;
用於拔點攻堅的八二毫米迫擊炮;
增強生存能力的防彈衣;
以及用於精確狙殺重要目標的八五式狙擊步槍。
這些“點穴式”的技術注入,使得地方武裝的戰鬥力發生了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