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全境解放後的第三天,濟南原日軍司令部現已改為八路軍山東總部。
山東縱隊總指揮張金武和115師師長陳剛站在一幅巨大的山東地圖前,地圖上標注著各支部隊的駐防位置。
張金武手指地圖西部:“陳師長,我的計劃是這樣:第一旅駐防聊城、臨清一帶,扼守山東西大門,防止河北日軍反撲;第二旅駐防菏澤、濟寧地區,控製魯西南平原;第三旅駐防濰坊、淄博,保障膠濟鐵路中段安全;第五旅駐防煙台、威海,負責膠東半島海防。”
陳剛點頭接話:“我師383旅駐防德州、濱州,控製津浦鐵路北段;384旅駐防日照、臨沂,確保魯南地區安全;獨立團作為機動部隊,駐防泰安地區,隨時支援各方。”
“此外,”張金武補充道,“第一支隊駐防東營,守衛黃河入海口;第五支隊駐防棗莊,控製魯南煤礦區;南進支隊駐防萊蕪,作為沂蒙山區前哨。這樣部署,各部隊既能獨立作戰,又能在一周內迅速集結,形成拳頭。”
陳剛仔細查看地圖:“濟南總部與各部隊之間的通訊必須暢通。我建議在泰山、嶗山、蒙山設立三個中轉電台,確保指揮係統不間斷。”
“已經安排通訊連在操作了。”
張金武點頭,“糧食儲備也很關鍵。每個旅都要建立自己的糧倉,儲備至少三個月糧草。”
兩位指揮官就布防細節商討了整整一天。
最終確定在山東全境建立三道防線,重點防守西麵省界,同時確保內部交通線暢通。
老百姓生活逐漸恢複正常。
集市重新開張,農田裡又見耕作身影。
孩子們在街上奔跑玩耍,不再需要躲避空襲或日軍巡邏隊。
省界線上,一個個前衛二型導彈陣地建立起來。
偵查員戴著望遠鏡輪流監視著天空。
導彈操作員二十四小時值班,隨時準備迎擊來犯敵機。
不死心的大連日軍基地,在大本營的催促下,這一天又派出三架偵察機企圖偵察山東布防情況,然後組織反攻。
可惜飛機剛飛過渤海灣,就被發現。
導彈連立即進入戰鬥狀態。
觀察哨兵:“目標鎖定,距離二十公裡,高度三千米。”
又等待了兩分鐘之後,飛機已經進入了前衛導彈的射程範圍,“發射!”兩枚導彈騰空而起,拖著白色尾焰飛向目標。
遠處空中爆出兩團火球,兩架偵察機當場被擊碎。
另一架見狀急忙俯衝試圖逃脫,卻被第三枚導彈追上,化作一片燃燒的碎片墜入海中。
自此,日軍航空兵再也不敢接近山東空域。
與此同時,抗日同盟軍的在各地的征兵處排起長隊。
一個月內,一萬五千名山東青年報名參軍。
他們中有的是為了打鬼子,有的是因為家裡糧食不夠,還有的是被抗日同盟軍的新式武器吸引。
蕭然看著新兵名單,有看到訓練場上這些士兵們的模樣,暗自道:“這些兵源素質不錯,但長期營養不良,必須要加強營養,儘快給補回來。”
他當即決定返回現代,采購大批糧食、食用油、肉類和白糖,同時,這些新兵們的武器也必須進行采購。
現在,蒙陰新兵訓練基地新兵們已經全部換裝了新式軍裝和軍鞋,新兵們的麵貌已經煥然一新,每天新兵營的夥食都有肉有菜,米飯饅頭管飽。
不出一個月,新兵們的臉色明顯紅潤起來,身體也壯實了。
軍需倉庫裡堆滿了新到的裝備。
八一式突擊步槍、五六式班用機槍、四零火箭筒、八五式狙擊步槍、五六式八十二毫米迫擊炮,全部按編製發放到位。
每個班配備一挺班用機槍,每個排配備三門迫擊炮,每個連配備三具火箭筒。
這時的抗日同盟軍已達到加強師的編製。
訓練場上整天響著槍聲和口號聲。
新兵們學習射擊、戰術、爆破,進步神速。
115師獨立團接到命令,向泰安和菏澤一帶轉移,兵鋒直指徐州。
楊成武團長來到抗日同盟軍指揮部找蕭然。
“蕭然同誌,我部即將開拔,臨沂地區的防務就交給你們了。”
“楊團長放心,我們一定守住沂蒙根據地。”
“有什麼困難需要師部解決嗎?”
蕭然沉吟片刻:“確實有個請求。抗日同盟軍擴建太快,醫療力量跟不上。你們團的戰地醫院很成熟,能否調撥十名醫務人員給我們?”
楊成武笑了笑:“這個沒問題。你們提供的武器彈藥幫我們打了多少勝仗,這點要求不算什麼。需要哪些人,你自己去挑。”
蕭然在楊城武的陪同下,來到獨立團野戰醫院。
帳篷裡,醫護人員正在照顧傷員。院長帶著蕭然參觀介紹。
剛好看到了梁靜從手術室出來。
“這是梁靜醫生,我們最好的外科大夫。”
梁靜剛做完一台手術,正在洗手。她轉過身來,看到蕭然時眼神亮了一下,趕忙招呼:“團長好!蕭司令好!”說完隨即又低下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