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蕭然引入的“三三製”作戰原則改編的班組,開始領取全新的裝備。
“每個戰鬥小組,尖兵領取防彈衣兩套!”當那厚重的、帶著陶瓷插板的防彈背心發到作為突擊手的尖兵手中時,他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玩意兒,關鍵時刻能保命啊!雖然沉重,但穿在身上,那份安全感是前所未有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下來,軍用99式電台配備到團級,軍用對講機配備到排級以上長官。
各級軍官一個個都喜出望外,望著手中的先進裝備,那是一個個笑開了眼。
雖然現在還不知道怎麼用,但是都知道這是好東西,接下來,教官就會教他們怎麼使用的。
“半指戰術手套,每人一雙!勞保膠點紗手套,每人一雙!”手套的發放引起了小小的騷動。
原來戰士們都是光著一雙手裸露在寒風大雪之中,很多的戰士的雙手都已經凍得龜裂,甚至好多都生了凍瘡。
如今,一次性竟然發放兩雙手套,既保暖又不妨礙戰鬥。
戰術手套方便射擊和操作,而厚實的勞保手套則用於搬運、構築工事,蕭顧問連這個都想到了!
“軍用膠鞋,每人一雙!棉襪,三雙!”
之前幾乎所有的戰士們腳上穿的都是破舊的草鞋或者布鞋。一沾水布鞋底就濕了,一雙腳,相當於是泡在冰水之中,冷得戰士們瑟瑟發抖。
這種厚實耐磨的橡膠大底膠鞋,表麵是耐磨的牛津布,既保暖甚至還可以防水,另外還有三雙柔軟的棉襪,簡直是雪中送炭。
“87式絲棉迷彩冬季軍裝,兩套!防彈頭盔、武裝皮帶、軍用雙層保溫鋁水壺,每人一套!”
當戰士們領到全套行頭,迅速找個背風處換上後。
厚實的棉衣讓身上迅速暖和起來,腳上的橡膠大底解放鞋,更是暖和又舒適,還輕便,特彆適合行軍和作戰。
整個部隊的精神麵貌,瞬間煥然一新!
統一的冬季迷彩,取代了原本顏色雜亂、補丁摞補丁的舊軍裝;
頭上戴著威武的鋼盔,腰間紮著結實的武裝帶,腳蹬膠鞋,手持嶄新的自動武器。
放眼望去,這支隊伍已然褪去了“土八路”的痕跡,儼然是一支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現代化精銳之師!
彭老總和啟明同誌在一旁看著,激動得無以複加。
彭老總不停地搓著手,對啟明同誌說:“啟明同誌你看!你看這精氣神!這裝備!這才是我們該有的部隊樣子!我覺得美軍都可能沒有這麼豪華的配備吧!想想以前咱們一個團都湊不齊幾挺機槍,再看看現在,機槍都配備到了每個班,而且人人都有一支衝鋒槍……值啊!我老彭這輩子,值了!”
啟明同誌也是心潮澎湃,他重重地點頭:“是啊,彭老總。蕭然同誌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武器,更是一種底氣,一種敢於和任何強敵正麵較量並戰而勝之的底氣!你看戰士們臉上的自信,這是最寶貴的!”
與此同時,在侯亮平帶領的特戰排的指導下,另一場現場教學也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在叫化子坡附近相對平坦的空地上,一排排嶄新的“征途”四輪輕型運輸車和“鐵牛”三輪摩托車整齊停放著。
“都看好了!這是離合器,這是油門,這是刹車!掛擋要柔和,看準檔位圖!”
侯亮平帶領特戰排幾名戰士分成幾組,進行現場教學。
侯亮平站在一輛征途車的引擎蓋上,大聲地講解著駕駛要領。
下麵圍著一群被挑選出來的、有一定文化基礎或者之前接觸過一些車輛的戰士,他們聚精會神地聽著,眼神裡充滿了對新事物的好奇與渴望。
“侯團長,這鐵家夥,比騾子有勁兒多了吧?”一個年輕戰士憨笑著問。
侯亮平笑罵一句:“廢話!騾子能拉大炮嗎?看好了,我演示一遍!”
他跳上車,熟練地啟動、掛擋、鬆離合、給油。征途車發出一陣低沉的轟鳴,排氣管冒出一股青煙,平穩地駛了出去。
引起了戰士們一陣驚呼和羨慕。
很快,一些悟性高的戰士開始輪流上車實踐。
起初,場麵有些混亂,車輛熄火、起步猛躥、轉彎過猛的情況時有發生,引得旁人陣陣善意的哄笑和驚呼。
但在特戰排戰士耐心的手把手教導下,這些原本就心靈手巧的戰士們進步神速。
不過一兩個時辰,空地上便開始回蕩起連綿不斷的引擎轟鳴聲。
一輛輛“征途”和“鐵牛”開始磕磕絆絆地上路,然後越來越熟練,如同剛剛學會奔跑的幼獸,雖然稍顯稚嫩,卻充滿了活力。
按照蕭然的要求,這些小型車輛廠家都加裝了拖拽裝置,此刻,它們的主要任務就是拖拽那些相對輕便的37毫米高平兩用機關炮以及107火箭炮。
隻見一輛“征途”小四輪後麵掛著一門機關炮,在軍官的指揮下,小心翼翼地駛離場地,朝著各自部隊的駐地開去,場麵蔚為壯觀。
而那些更重的122毫米和152毫米榴彈炮,則由動力更強勁的“解放牌”軍用大卡車負責拖拽。
龐大的卡車牽引著沉重的大炮,發出沉悶有力的吼聲,緩緩移動,顯得氣勢十足。
效率極高!在嚴密的組織和戰士們高漲的熱情下,原本布滿山坡和山穀的車輛、火炮,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減少,被有序地運往預先規劃好的駐地和隱蔽點。
山坡漸漸空曠起來,隻留下車輪碾過的痕跡。
喜歡抗日之紅色空間物流請大家收藏:()抗日之紅色空間物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