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柴山堡的場院被打掃得乾乾淨淨,紅軍戰士們列隊站在東側,老鄉們則坐在西側的土坡上,等著慶功大會開始。
場院中央搭起了一個簡易的高台,上麵掛著“紅三十一師第一次反‘會剿’勝利慶功大會”的紅布橫幅,旁邊還擺著這次繳獲的武器——四門迫擊炮、五百多支步槍,還有紅槍會的大刀,引得老鄉們頻頻探頭張望。
周逸群穿著洗得發白的軍裝,走到高台上,台下瞬間安靜下來。
他目光掃過戰士們和老鄉們,聲音沉穩有力:“鄉親們,同誌們!今天咱們聚在這裡,是為了慶祝一個大勝利——咱們紅三十一師,打垮了g民黨軍、紅槍會還有地主武裝的聯合‘會剿’!”
“之前敵人有多囂張?李克邦帶著人搶咱們的糧、燒咱們的房,紅槍會的人跟著起哄,夏鬥寅的兵拿著槍到處抓人。他們以為人多槍多,就能把咱們趕出鄂豫邊,就能讓百姓們永遠當牛做馬!”
周逸群的聲音提高了幾分,“可他們錯了!他們忘了,咱們紅軍是老百姓的隊伍,咱們身後站著的是千千萬萬想過好日子的鄉親!”
台下響起了掌聲,劉寡婦用力拍著手,眼裡閃著光。
周逸群繼續說:“這次勝利,有三個大意義。第一,咱們狠狠砸了敵人的囂張氣焰!讓他們知道,紅三十一師不是好惹的,鄂豫邊根據地不是好欺負的,往後他們再想來犯,就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小命!第二,咱們鼓舞了軍民的士氣!鄉親們親眼看到,紅軍能打勝仗,能保護大家,往後跟著咱們鬨革命的人,隻會越來越多!第三,咱們鍛煉了隊伍,積累了經驗,為往後的鬥爭打下了根基!”
說到這裡,周逸群看向台下的李雲龍,語氣裡滿是讚許:“這次反‘會剿’,有一位同誌的表現格外突出——他就是李雲龍!從義山伏擊李克邦的運輸隊,到斷後阻攔敵人追兵,再到利用敵人矛盾瓦解紅槍會和李克邦的聯盟,他打仗有勇有謀,敢拚敢闖,還帶著隊伍沒損失一兵一卒!”
人群裡響起了歡呼聲,戰士們紛紛看向李雲龍,眼神裡滿是敬佩。
周逸群抬手示意大家安靜,繼續說道:“經紅三十一師黨委研究決定,報請上級批準——免去李雲龍連長職務,任命李雲龍為紅三十一師第三團團長!”
吳光浩親自走到李雲龍麵前,把一枚用銅片做的五角星徽章彆在他的胸前:“雲龍,這個團長的位置,是你用勝仗換來的。往後要帶好隊伍,多打勝仗,不辜負黨和百姓的信任!”
李雲龍立正站好,胸膛挺得筆直,眼眶有些發紅。他敬了個標準的軍禮:“請師長放心!請周政委放心!俺李雲龍往後一定帶好三團,敵人敢來,俺就敢打,絕不讓黨和百姓失望!”
台下的掌聲和歡呼聲再次響起,老鄉們紛紛站起來,有的喊“李團長好”,有的往李雲龍手裡塞雞蛋、紅薯。
瘸腿老漢激動地說:“李團長,俺早就知道你是個好樣的!往後俺們跟著你,再不怕敵人了!”
慶功大會結束後,李雲龍被戰士們圍了起來。
三團的戰士們拍著他的肩膀,興奮地說:“團長,往後咱們跟著你,一定多繳獲武器,多打勝仗!”
李雲龍笑著說:“咱們是一個團,要擰成一股繩。往後打仗,不僅要敢拚,還要會拚,咱們要讓敵人聽到‘紅三十一師三團’的名字,就嚇得腿軟!”
慶功大會後的次日,紅三十一師在柴山堡的祠堂裡召開了戰術總結會。
吳光浩、周逸群坐在主位,各團的乾部圍坐在長桌旁,桌上擺著幾張地圖,還有這次戰鬥的記錄——哪裡設伏、哪裡衝鋒、哪裡用了滾石、哪裡挖了陷阱,都記得清清楚楚。
周逸群拿起一份記錄,看向眾人:“這次反‘會剿’能打贏,不是靠運氣,是靠咱們摸清了敵人的弱點,用對了戰術。今天咱們就好好總結總結,把這些經驗記下來,往後再打敵人,就能更有把握。”
李雲龍第一個站起來,手裡拿著根樹枝,在地上的地圖上比劃著:“俺來說說俺的想法。這次打李克邦的運輸隊,還有後來瓦解他們和紅槍會的聯盟,其實都用到了老祖宗說的‘兵者,詭道也’。敵人以為咱們會跟他們硬拚,可咱們偏不——咱們先設埋伏,用滾石砸亂他們的陣腳,再利用他們的矛盾讓他們內訌,這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李雲龍頓了頓,繼續說道:“就像義山伏擊那次,敵人以為山路安全,大搖大擺地走進來,咱們趁他們沒防備,突然打下去,他們立馬就亂了。還有後來打李克邦的營地,咱們先派人去紅槍會那邊‘吹風’,讓他們覺得李克邦要害他們,這就是‘親而離之’——把敵人的盟友變成敵人,咱們的勝算就大了。”
吳光浩點點頭,補充道:“雲龍說得對。《孫子兵法》裡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咱們這次就占了‘地利’和‘人和’。義山關的山路窄,敵人展不開兵力,咱們用滾石、陷阱就能擋住他們,這是‘地利’;老鄉們幫咱們送糧、送情報,還幫著挖陷阱、插竹簽,這是‘人和’。有了這兩樣,再加上咱們戰士的勇氣,敵人就算人多槍多,也打不過咱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周逸群拿起筆,在紙上記著,然後說道:“還有‘勇’和‘謀’的結合。《孫子兵法》裡說‘勇怯,勢也’,咱們的戰士敢衝鋒、敢拚命,這是‘勇’;但光有勇不夠,還要有謀。比如雲龍發現李克邦和紅槍會的矛盾——李克邦小氣,不給紅槍會糧食,紅槍會心裡不滿,咱們就利用這個矛盾,讓他們互相打起來,這就是‘謀’。”
周逸群看向眾人,繼續分析:“咱們還用到了‘以少勝多’的戰術。敵人有三千多人,咱們隻有一千多紅軍,再加上兩千多赤衛隊員,論人數不如敵人。可咱們把隊伍分成幾股,有的設伏,有的斷後,有的繞後偷襲,把敵人的大隊伍拆成小塊來打,這就是‘分而治之’。就像柳樹坪那次,咱們用鬆油火球燒敵人的營地,再分兵去搶迫擊炮,讓敵人顧頭不顧尾,最後隻能潰敗。”
李雲龍補充道:“還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每次打仗前,俺都讓偵查員去摸清敵人的情況——他們有多少人、多少槍、走哪條路、什麼時候吃飯、什麼時候睡覺,都摸得清清楚楚。比如李克邦的隊伍,每天早上都去河邊打水,咱們就可以在河邊設伏;紅槍會的人中午去砍柴,咱們就可以在山上布置兵力。知道了敵人的規律,咱們就能提前準備,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會議一直開到天黑,乾部們你一言我一語,把這次戰鬥的經驗一條條總結出來:
利用地形優勢,在山路、隘口設伏,用滾石、陷阱、弓箭等簡易武器消耗敵人,減少自身傷亡;
深入了解敵人內部矛盾,通過宣傳、離間等方式,瓦解敵人的聯盟,讓敵人從內部崩潰;
依靠群眾,發動百姓提供情報、幫忙作戰,形成“軍民一體”的作戰體係;
靈活分兵,避免與敵人硬拚,用“偷襲”“騷擾”“斷糧道”等方式,打亂敵人的部署;
戰後及時總結,把每次戰鬥的經驗教訓記下來,不斷改進戰術。
周逸群把這些經驗整理好,交給吳光浩:“師長,這些經驗太寶貴了。咱們把它印成小冊子,發給各團的乾部,讓大家都學一學。往後咱們紅三十一師,不僅要敢打仗,還要會打仗,要把這些戰術用到往後的反‘會剿’鬥爭中,讓咱們的隊伍越來越強。”
吳光浩接過小冊子,鄭重地說:“好!這些經驗是咱們用鮮血換來的。往後不管敵人來多少,不管他們有多凶,咱們都能用這些戰術打敗他們。咱們要讓紅三十一師,成為鄂豫邊的鐵拳頭,成為百姓們的保護傘!”
喜歡重生之亮劍1926請大家收藏:()重生之亮劍1926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