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家都被周明的發言吸引,目光聚焦在他身上時,李瑤瑤的好奇心,或者說某種莫名的牽引力,讓她再次將視線投向了窗邊的徐亦。
這一看,卻讓她微微一愣。
徐亦不知何時已經轉回了頭,目光平靜地落在正在慷慨陳詞的周明身上。與周圍同學或驚奇、或思索、或佩服的表情不同,徐亦的臉上……
帶著一絲清晰可辨的笑意。
那不是嘲諷的冷笑,也不是覺得有趣的嬉笑,而是一種……
類似於看到某個精心設計的誤會終於按預期展開時,那種帶著了然、甚至一絲極淡的玩味的微笑。
他此刻沒有戴帽子,整張臉暴露在光線下,那嘴角彎起的弧度格外明顯,與他平時那副對什麼都漠不關心的樣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李瑤瑤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
為什麼?
難道周明說的有什麼問題嗎?可明明聽起來很有道理啊……
還沒等她想明白,講台上的陸教授輕輕咳嗽了一聲,打斷了周明的發言。
“周明同學,”陸教授的聲音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性。
“你的想法很大膽,也很有探索精神,值得鼓勵。一開始聽你提出要從自然模仿的角度切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思考方向。”
周明臉上剛露出一絲得意,陸教授的話鋒卻微微一轉。
”但是,當你將具體的樂音,比如低音編鐘的節奏強行對應到雷聲,將磬聲的密集對應到雨滴時。”
“你的論證就走向了主觀臆測的歧路,偏離了學術研究的嚴謹軌道。”
陸教授的目光掃過全班,既是在指點周明,也是在教導所有學生:“我們研究古代音樂,尤其是宮廷雅樂,必須將其放回它產生的曆史和文化語境中。”
“禮樂製度的核心是秩序與規範,是維護等級和彰顯威儀的工具。”
“在那個語境下,音樂的首要功能是象德、明禮,而非寫實性的模仿自然。”
“你引用的那些野史雜聞,其可信度本身就需要嚴格考證,更不足以支撐如此具體的音畫對應關係。”
“這種脫離語境的過度解讀,聽起來新奇,實則是對古樂本質的誤解。”
陸教授的話語清晰而有力,如同一盆冷水,澆熄了教室裡因周明發言而燃起的新奇火焰。
周明也似乎明悟了什麼,給陳教授鞠了個躬之後坐了下來。
李瑤瑤也徹底明白了過來,不禁為自己剛才一瞬間的動搖感到一絲慚愧。
果然是學藝不精,輕易就被看似新穎的觀點帶偏了。
而幾乎是下意識的,她的目光第三次,不受控製地飄向了那個窗邊的身影。
這一次,她看得更加清楚。
徐亦嘴角的那抹笑意,不僅沒有因為周明被批評而收斂,反而加深了些許。
那笑容裡依舊沒有惡意,更象是一種……
“果然如此”的確認。
而且,在陸教授進行點評和糾正的過程中,她清晰地看到,徐亦隨著教授那些切中要害的分析,微微頷首,頻率不高,動作幅度也很小,但那姿態……
分明是發自內心的認可與讚同!
那不是學生聽懂了老師講解的點頭,那更象是一種……
居於同等高度,甚至略帶審視意味的、對精辟見解的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