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又開車去了個什麼民族風情園,看了些表演,穿的花花綠綠的,熱鬨是熱鬨……”
“第二天去了個山裡頭,叫什麼尖峰嶺,爬了會兒山,累得夠嗆,你媽爬到一半就不肯上了……”
“吃的嘛,就是些當地特色,什麼文昌雞、加積鴨,味道還行,但感覺跟咱家那邊做的也差不太多……”
徐亦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點頭,問一句“然後呢?”或者“那裡人多不多?”,引導著父親繼續說下去。
周慧蘭的注意力也暫時從外賣問題上移開,偶爾補充幾句:“那山路坐得我暈乎乎的”、“那風情園裡的紀念品,一看就是騙遊客的,貴得要死”。
從父母的講述中,徐亦能感受到,他們對於自然風光和異地風情有一定的欣賞,但更多的是一種樸實,略帶些批判的眼光在看。
遠沒有到達那種讓他們流連忘返,樂在其中的程度。
對她們來說,旅行的新鮮感消退的很快,取而代之的是對熟悉環境的懷念和‘不實用’消費的不適應。
最後,徐亦問道:“那王叔他們呢?也一起回來了?”
徐國強搖搖頭:“沒,他們玩得正起勁呢,說要再去個什麼溫泉泡泡。我跟你媽覺得沒意思,就提前一天自己開車回來了。還是家裡待著舒服。”
徐亦點點頭,父母的生活方式和對‘享受’的定義,與他想的不同。
強迫他們去適應一種他們並不熱愛的休閒方式,反而是一種負擔。
或許,對他們來說,守著自己的小家,張羅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和熟悉的鄰居聊聊天,才是真正愜意的生活。
周慧蘭這時又想起了什麼,站起身:“對了,得看看冰箱裡還缺什麼,明天得去趟大超市,把年貨備齊了。”
“春聯、福字、糖果、乾果……還有你愛吃的那些,都得買。”
她的語氣裡重新充滿了乾勁,那種為家庭操勞的熟悉感又回來了。
徐國強也坐直了身體,開始盤算:“魚要買活的,肉得挑新鮮的,瓜子花生糖果也不能少……對了,小亦,你明天沒事跟爸一起去市場轉轉?”
徐亦點點頭,答應了下來:“好。”
看著父母瞬間被“準備年貨”這件事點燃的熱情,臉上煥發出熟悉的光彩,徐亦知道,這才是他們真正喜歡和感到充實的生活節奏。
他起身,拎起廚房的垃圾桶,對周慧蘭說:“媽,我先去把垃圾倒了。”
周慧蘭此刻和徐國強在盤算著明天準備買的東西,隨後應了一句:“嗯,快去快回,外麵冷,多穿點。”
徐亦拎著垃圾袋走到門口,回應道:“知道了。”
門外,走廊的聲控燈應聲而亮。
徐亦回過頭,看著父母重新為即將到來的春節忙碌起來,臉上洋溢著踏實和期待,徐亦心裡那點因為父母未能享受旅行而產生的細微遺憾也消散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感到舒適的生活節奏和幸福源泉。
對父母而言,這充滿煙火氣的、為團圓而忙碌的準備過程,或許遠比舟車勞頓的觀光更讓他們感到充實和快樂。
喜歡巨星重生:隻想低調做幕後請大家收藏:()巨星重生:隻想低調做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