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徐亦這邊徹底投入到了功夫熊貓的相關動作當中。
在《功夫熊貓》第一版劇本最終敲定,發送給錢多多,並附上了詳細的風格參考和角色形象核心描述後。
他並未讓自己有絲毫停歇,立刻投入到了下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背景音樂與主題配樂的創作。
動畫,是聲與畫的完美交融。
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一段扣人心弦的情節,往往需要與之契合的音樂來點睛,才能迸發出最震撼人心的力量。
《功夫熊貓》這個充滿東方禪意與喜劇色彩的故事,對配樂的要求極高,既要體現中國風的悠揚底蘊,又要兼具好萊塢式的戲劇張力和幽默感。
這對如今的徐亦而言,並非難事,卻極其耗費心神。
接下來的日子裡,他的戰場從圖書館和宿舍,轉移到了星城音樂學院那一個個隔音效果良好的獨立琴房。
每天課程一結束,他就徑直鑽入琴房,一待就是數小時,直至夜幕深沉。
狹小的琴房內,成了他與另一個世界大師級配樂隔空對話的密室。
他閉上雙眼,腦海中如同架設起一台超高清放映機,將《功夫熊貓》係列的經典配樂一遍又一遍地回放。
漢斯·季默等大師精心譜寫的樂章,那些恢弘大氣、靈動俏皮、緊張刺激又溫暖感人的旋律,每一個音符,每一種配器的組合,都在他腦中清晰可辨。
他的任務,就是將這些存在於記憶深處的“聲音”,一絲不差地、“扒”到這個世界的樂譜上。
這個過程,遠非簡單的聽寫那般輕鬆。
他需要精準還原主旋律、和聲進行、節奏律動,乃至不同樂器的編配細節。
有時為了一個轉調的音準,或是一段複雜節奏型的記譜,他需要反複在腦中“重播”數十遍,手指在琴鍵上不斷嘗試、校正,直到與原版完美契合。
他時而凝眉沉思,指尖無意識地在琴鍵上敲擊出零散的音符,
時而恍然頓悟,運筆如飛,在五線譜上留下一串串流淌的音符,
時而又會站起身,模仿著指揮家的動作,虛空比劃著節奏和情緒的變化,試圖捕捉音樂與畫麵結合時最精妙的感覺。
這種高強度的腦力與體力勞動,讓徐亦再次感受到了久違的疲憊,但更多的是一種充實的滿足感。
看著空白的樂譜被逐漸填滿,看著《功夫肉熊貓》的世界因為音樂的注入而變得越來越鮮活、立體,他仿佛已經能預見,當這些音符在未來與畫麵同步響起時,所能帶來的感動與震撼。
忙碌的時間總是飛逝,日曆悄無聲息地翻過一頁又一頁。仿佛隻是彈指之間,便來到了六月十三號。
再過兩天,就是華語樂壇年度盛事——
華樂盛典舉辦的日子!
與此同時,星塵文化總經理辦公室內。
錢多多剛剛結束一個關於動畫團隊招聘進展的遠程視頻會議,揉了揉有些發脹的太陽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