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亦是心潮澎湃,他沒想到兒子竟在如此場合,再次語出驚人!而且這首詩,比之上次的《人傑鬼雄》,更多了一份沉鬱頓挫的曆史厚重感,與對時局的深切關懷!
那險些受罰的將門子弟,更是向杜豐投來感激的目光。
“此詩……何名?”郭子儀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
杜豐起身,向郭子儀及眾位賓客躬身一禮,不卑不亢道:“小子杜豐,偶感而發,胡謅幾句,尚未有名,願請郭公賜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將命名的權利交給了郭子儀,既顯尊重,更顯智慧。
郭子儀深深地看著杜豐,仿佛要重新認識這個孩子。良久,他沉聲道:“詩以言誌,歌以詠懷。此詩關切邊塞,心係國朝,便叫《出塞》如何?”
“謝郭公賜名!”杜豐再次躬身。
經此一事,杜豐徹底成為了宴會的焦點。不斷有人向他問話,或考校經史,或探討詩文。杜豐皆從容應對,引經據典,見解獨到,時而稚語驚人,時而發人深省,其風采學識,徹底折服了在場眾人。連那位左相陳希烈,也忍不住與他就《左傳》中的一段公案討論了幾句,對其見解讚歎不已。
郭子儀雖未再多言,但目光時常落在杜豐身上,那眼神中,除了欣賞,更多了一份深沉的思索。
宴會尾聲,賓客漸散。郭子儀特意將杜甫父子留到最後。
“杜拾遺,”郭子儀看著杜甫,語氣鄭重,“令郎……非常人也。好生栽培,假以時日,必為國之棟梁。”
能得到郭子儀如此評價,杜甫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隻能連聲道:“郭公謬讚,小子頑劣,當不起,當不起。”
郭子儀又看向杜豐,目光溫和卻銳利:“杜家小子,你可知,方才那首《出塞》,唱出了多少邊關將士的心聲?”
杜豐迎著他的目光,坦然道:“小子不知。小子隻知,讀史觀今,心有所感。郭公鎮守邊陲,保境安民,方是真正不讓胡馬度陰山的‘飛將’。小子欽佩不已。”
這話既回答了問題,又不著痕跡地讚譽了郭子儀,更是點明了自己詩作的現實指向。
郭子儀聞言,先是愕然,隨即發出一陣爽朗的大笑,聲震屋瓦:“好!好個心有所感!好個保境安民的‘飛將’!杜拾遺,你生了個好兒子啊!”
他拍了拍杜豐的肩膀,力道不輕:“小子,有空常來府上走動,陪老夫說說話。”
這便是極大的認可和親近之意了!
離開郭府,坐在回程的馬車上,寒風撲麵,杜甫卻覺得渾身火熱。他看著身邊依舊沉靜的兒子,心中百感交集。今夜之後,杜豐之名,必將隨著那首《出塞》和郭子儀的讚譽,真正進入長安頂級權貴的視野。
而杜豐,則望著車窗外流轉的長安燈火,默默回味著今夜的一切。郭子儀的沉穩,陳希烈的儒雅,郭曦的豪爽,還有那些或明或暗、交織在宴席間的權力與信息……這一切,都讓他對這座帝都,有了更深的認知。
“龍城飛將……”他低聲咀嚼著這四個字。他知道,郭子儀就是那個能在未來力挽狂瀾的“飛將”。而自己,要做的不僅僅是為他唱讚歌,更是要設法,讓他能更早、更好地施展抱負,避免那“萬裡長征人未還”的慘劇。
馬車駛入宣陽坊的黑暗,將身後的繁華與喧囂隔絕。但杜豐知道,他今夜邁出的這一步,已在這潭深水中,投下了一塊足夠分量的石頭。
波瀾,已起。
喜歡乃翁,大唐中興了!請大家收藏:()乃翁,大唐中興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