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豐那份“懇請”支援太原的公函,如同一塊投入深潭的巨石,在成都的官場激起了千層浪。崔圓被架在火上烤,進退維穀。支持,意味著要拿出真金白銀和物資,還可能卷入北方的渾水,削弱自身;不支持,則大義有虧,民心儘失,更可能被杜豐和“行在”抓住把柄,後患無窮。
就在崔圓與幕僚們連夜商討、爭吵不休之際,杜豐卻並未等待他的答複,而是與蘇瑾、柳明瀾開始了另一項更加大膽、也更著眼於根本的行動。
“公子,如今成都城內,因北方戰亂,流民日益增多,城外更是哀鴻遍野。這些流民無處安置,無食果腹,極易滋生事端,亦是被崔圓等人用來攻擊我們‘治理無方’的口實。”蘇瑾指著地圖上成都周邊幾個流民聚集的區域,眉頭緊鎖。
柳明瀾也補充道:“而且,收購軍資導致物價有所波動,雖在可控範圍,但若流民問題爆發,恐引發連鎖反應。”
杜豐目光沉靜,他走到窗前,看著窗外陰沉的天空,緩緩道:“流民,是隱患,但亦是力量。關鍵在於如何引導和使用。”他轉過身,眼中閃爍著超越時代的光芒,“我們不僅要‘安撫’流民,更要‘使用’流民。”
“公子的意思是?”蘇瑾若有所悟。
“以工代賑!”杜豐斬釘截鐵地吐出四個字。
他走到桌案前,鋪開一張蜀中水係圖:“蜀中水網密布,成都平原更是天府之國,然水利年久失修,溝渠淤塞之處甚多。每逢雨季,常有澇災;稍遇乾旱,則灌溉不足。我們便以修繕水利、疏浚河道為名,招募流民青壯,給予口糧、工錢,使其自食其力!”
他手指點向幾處關鍵位置:“重點修繕都江堰至成都的輸水乾渠,疏浚郫江、流江部分河段。此舉一可解流民饑荒,穩定地方;二可改善農耕,惠及長遠,贏得士紳百姓支持;三可借此工程,將我們的人手、物資,合理合法地散布於成都周邊要衝之地,無形中加強對成都外圍的控製和監視!此乃一舉多得!”
蘇瑾聽得眼中異彩連連,撫掌讚歎:“妙!妙極!以修繕水利之名,行安民、強基、控扼要衝之實!此策大善!隻是……如此大規模工程,錢糧耗費巨大,僅憑我們……”
柳明瀾此刻接口,語氣中帶著一絲自信:“錢糧之事,我來想辦法。柳家可先墊付部分,同時,我們可以‘助餉北伐、造福鄉梓’為名,號召蜀中商賈捐輸。杜郎此策利在千秋,想必不乏有遠見者響應。再者,工程所需石料、竹木,亦可就近取材,招募流民中的工匠,可降低成本。”
杜豐點頭:“明瀾所言甚是。此外,我們還可以將部分繳獲自‘黑山魈’以及日後可能剿匪所得的‘贓款’,投入此項工程。取之於‘匪’,用之於民,名正言順。”
計議已定,杜豐雷厲風行。他不再等待崔圓的官方批複,直接以“記室參軍協理地方事宜”的名義這職權本就模糊,可大可小),聯合柳家以及幾位早已被蘇瑾暗中說服、傾向於支持北伐的本地官員和士紳,率先在成都城外的流民聚集點,豎起了“招募河工,以工代賑”的旗幟。
消息傳出,饑寒交迫的流民頓時看到了生的希望,蜂擁而至。杜豐早有準備,由“礪鋒營”中抽調部分識文斷字、為人機敏的隊員,聯合柳家管事,負責登記造冊,編練隊伍,發放工具和首批口糧。雷萬春則派出小隊,維持秩序,防止騷亂。
與此同時,柳明瀾憑借柳家的商業信譽和龐大網絡,以及杜豐“獻瑞製糖”、“剿匪安民”積累的聲望,廣發英雄帖,在成都最大的酒樓“錦江春”設宴,邀請蜀中大小商賈。
宴會上,柳明瀾並未空談大義,而是將“以工代賑修繕水利”的短期效益消耗物資、穩定市場、獲取名聲)與長期利益改善農業基礎、保障商路暢通、贏得官方好感)分析得透徹無比,更暗示此舉亦是“襄助北伐”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未來或可在北方收複的商路上占據先機。
利益驅動,遠比空泛的口號更有力量。加之有柳家帶頭,以及幾位有影響力的士紳表態支持,不少商賈紛紛解囊,或捐錢,或捐物,或承諾以成本價供應建材。一場聲勢浩大的民間水利工程,竟在官方態度曖昧不明的情況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成都城外,往日死氣沉沉的流民聚集區,此刻變成了熱火朝天的工地。數以千計的流民在“礪鋒營”隊員和聘請的工匠指導下,清理淤泥,加固堤岸,開挖溝渠。雖然辛苦,但每日能吃飽飯,還能拿到些許工錢,人人臉上都充滿了希望和對未來生活的憧憬。秩序井然,與之前惶惶不可終日的景象判若雲泥。
這一番動作,再次震驚了成都上下。
崔圓在節度使府內,聽著手下關於城外工程進展以及民間輿論紛紛讚揚杜豐“仁德乾練”的彙報,臉色陰沉得能擰出水來。他發現自己再次陷入了被動。杜豐此舉,不僅解決了令他頭疼的流民問題,還贏得了巨大的民望和部分士紳的支持,更將一股強大的力量組織和武裝起來的流民青壯)置於其影響之下。他現在若再反對或阻撓,不僅毫無道理,反而會坐實自己“不顧民生、不恤國難”的惡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行在”的李侍郎等人,也是麵麵相覷,他們慣於在朝堂之上玩弄權術,何曾見過如此直接、高效且深得民心的手段?杜豐這是繞開了他們所有的掣肘,直接在基層打開了局麵!
“此子……此子竟有如此手段!”李侍郎喃喃自語,心中第一次生出了一絲難以言喻的忌憚,甚至……是一絲恐懼。他發現,杜豐似乎根本不在乎他們那套官場的遊戲規則。
而更讓崔圓和李侍郎坐立不安的是,杜豐在啟動“以工代賑”的同時,並未放鬆對北方的關注。淩素雪帶回的血書內容,經過杜豐和蘇瑾的巧妙加工,以各種“小道消息”和“民間輿情”的方式,在成都乃至整個劍南道持續發酵。
要求“支援太原”、“聲援李光弼”的呼聲越來越高,甚至開始有學子在公共場所激昂陳詞,有商人表示願意“毀家紓難”。這股輿論的浪潮,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壓力,迫使崔圓和李侍郎必須儘快做出明確的表態。
杜豐站在新疏浚的河道旁,看著眼前井然有序、生機勃勃的工地,聽著遠處傳來的號子聲,心中並無多少得意。他知道,這隻是一步棋,一步為了積蓄力量、爭取主動、撬動更大局麵的棋。北方的太原依舊在流血,史思明的威脅並未解除。
他轉身對身邊的蘇瑾低聲道:“先生,輿論已經造起,崔圓和李侍郎拖不了多久了。下一步,該讓他們‘主動’請我們出手了。關於利用‘蜀江紙’和商會網絡,建立一條直通河東前線的秘密補給線計劃,可以開始細節籌劃了。”
蘇瑾肅然點頭:“公子放心,屬下已有人選,正在摸排路線和關卡。隻待時機成熟。”
杜豐望向北方,目光悠遠。釜底已抽薪,火候正慢慢到來。他要的,不僅僅是支援太原,更是要借此機會,將蜀中真正打造成一個進可支援北伐、退可穩固後方的根基之地。這場與崔圓、與“行在”、與時間的博弈,還遠未到結束的時候。但主動權,正在一點點地,被他牢牢抓在手中。
喜歡乃翁,大唐中興了!請大家收藏:()乃翁,大唐中興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