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金殿博弈,暗流破局_乃翁,大唐中興了!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乃翁,大唐中興了! > 第119章 金殿博弈,暗流破局

第119章 金殿博弈,暗流破局(1 / 1)

延英殿的風波雖暫息,但杜豐被變相軟禁、三司會審懸於頭頂的境況,如同陰雲籠罩在賜第上空。李輔國等人顯然不會善罷甘休,正利用掌控的刑部與部分禦史力量,羅織罪名,試圖坐實對杜豐的指控。長安朝野,目光皆聚焦於此,等待著這位年輕太傅的命運走向。

杜豐深居簡出,每日除了前往東宮講學,便是在府中讀書,看似平靜,實則大腦從未停止運轉。他清楚,坐以待斃絕非良策,必須主動破局。而破局的關鍵,或許仍在於那攪動風雲的西域。

他再次提筆,這一次,並非寫給西域的“玄影”,而是寫給了一位看似與眼前困局毫無關聯之人——遠在河西,正為西域戰事籌措糧草的黃門侍郎、安撫使劉晏。

劉晏乃曆史上著名的理財能臣,雖與杜豐並無深交,但其人精明乾練,一心為國,且與李輔國等宦官素來不睦。杜豐在信中,並未提及自身困境,而是以探討西域後勤為名,詳細分析了當前糧草轉運的瓶頸,並提出數條改進建議,如分段運輸、鼓勵商人納粟中鹽以糧食換取鹽引)等。信末,他看似不經意地提及,聽聞西域摩尼教內鬥加劇,其激進派似與大食有所勾連,恐影響戰局,建議朝廷對此多加留意,或可設法收集相關情報,以備不時之需。

這封信,明麵上是獻策,實則是一石二鳥。其一,向劉晏這位實乾派重臣展示自己的才乾與遠見,暗中結下一份善緣;其二,將“摩尼教內鬥”、“大食介入”這些關鍵信息,通過劉晏這條相對獨立的渠道,再次輸送到朝廷決策層,既提醒了朝廷西域潛在的風險,也為將來自己可能涉及西域的行動,預先埋下伏筆。

信已送出,杜豐隻能靜待。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李輔國顯然加快了攻勢,數日間,不斷有禦史彈劾杜豐“跋扈”、“結交朋黨”,甚至翻出其在河北“擅自動用逆產”的舊賬,雖無新意,卻營造出山雨欲來的壓迫之勢。連太子李豫在東宮講學時,也麵帶憂色地提醒杜豐,三司會審恐對其不利。

就在這壓抑的氣氛中,一個意想不到的訪客,敲響了杜豐賜第的大門。

來者竟是程元振!

這位曾與杜豐在河北多有齟齬的內侍監,此刻臉上卻掛著一種近乎謙卑的笑容。

“杜司徒,”程元振屏退左右,壓低聲音,“咱家此次前來,是有一事相告,或可解司徒眼下之困。”

杜豐心中警惕,麵上不動聲色:“哦?監軍有何指教?”

程元振湊近幾分,聲音更低:“李輔國那老匹夫,欲置司徒於死地,其心歹毒!然其所作所為,已引起陛下不悅。陛下雖對司徒有所疑慮,但更惡臣下結黨傾軋,尤其是……邊將!”

他刻意在“邊將”二字上加重了語氣。

杜豐目光微凝,瞬間明白了程元振的來意!李輔國權勢熏天,已引起肅宗警惕,而自己與河北邊將郭子儀等)的聯係,正是肅宗最大的心病。程元振此來,是想借自己這把刀,去對付李輔國!或者說,是代表皇帝,來試探、甚至引導自己,去平衡李輔國的勢力!

這是一步險棋,但也是破局的契機!

杜豐沉吟片刻,緩緩道:“杜豐蒙陛下天恩,唯知忠君報國,從無結黨之心。李尚書若忠心王事,杜豐自當敬重。然若其果真罔顧國法,構陷大臣,杜豐……亦不敢坐視君側有奸佞之輩!”

他既表明了自己無意結黨,又劃下了底線——若李輔國真要趕儘殺絕,他也不會任人宰割。這話,既是說給程元振聽,更是借他之口,傳遞給禦座之上的肅宗。

程元振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知道杜豐已經領會了深意,便不再多言,寒暄幾句後便告辭離去。

送走程元振,杜豐心潮起伏。皇帝的平衡術,程元振的投機,李輔國的狠辣……長安的權力棋局,果然步步驚心。他必須利用這微妙的平衡,為自己爭取生機。

機會很快到來。數日後,朔方軍大將渾瑊率精騎馳援北庭,與北庭守軍合兵一處,於輪台以東大破突騎施偏師,斬首千餘級的捷報傳回長安!雖然隻是局部勝利,卻極大地振奮了朝野因西域困局而低落的士氣。

肅宗大悅,於紫宸殿召見群臣,商議封賞之事。

李輔國趁機出班,奏道:“陛下,朔方軍建功,仆固懷恩調度有功,渾瑊等將士血戰得勝,理當重賞!然,老奴以為,此戰亦證明杜司徒前番所獻西征之策,確為良謀!杜司徒雖身不在其位,然謀國之功,亦不可沒!臣請陛下,念其獻策之功,寬宥其些許小過,令其戴罪立功!”

這番話,聽起來是在為杜豐請功求情,實則包藏禍心!他將杜豐的“獻策之功”與“些許小過”並提,意在坐實杜豐有“過”!而且,在杜豐仍處三司會審期間,提出“戴罪立功”,更是將其置於一個尷尬的、有待“寬宥”的位置。

殿內眾臣神色各異,目光再次聚焦杜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杜豐心中冷笑,李輔國這是要以退為進,既彰顯自己“大度”,又要將自己牢牢釘在“待罪”的恥辱柱上。

他持笏出班,並未直接回應李輔國,而是麵向肅宗,朗聲道:“陛下!朔方軍捷報,實乃陛下天威,將士用命之功,臣不敢居功。然,臣觀此次捷報,乃擊潰偏師,並未傷及突騎施根本。且據臣近日研讀西域輿情,發現一緊要之事,不得不奏!”

他成功將話題從自身榮辱,轉向了西域軍情。

肅宗果然被吸引:“何事緊要?”

杜豐沉聲道:“臣發現,此番黑姓突騎施東進,其兵鋒雖指向安西,然其主力遊移不定,似有牽製我安西、北庭兵力之嫌。而其真正目標,恐非撥換一城,而是……連通黠戛斯,切斷我安西、北庭聯係,乃至威脅河西走廊!”

他拋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這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結合了玄影傳回的關於黠戛斯與摩尼教可能勾結的情報,以及他對地理形勢的判斷。

“更為可慮者,”杜豐繼續加重語氣,“據零星商旅傳聞,突騎施與黠戛斯之間信使往來頻繁,且西域摩尼教激進派,亦在其中穿針引線!此三方若果真勾結,則西域危局,絕非安西一地之事,實乃關乎我大唐西陲全局之安危!請陛下明察!”

他將“突騎施”、“黠戛斯”、“摩尼教激進派”這三股勢力串聯起來,描繪出一幅更加宏大、也更危險的戰略圖景!這遠比單純討論他的“功過”更能引起肅宗的警覺!

果然,肅宗臉色頓變,身體前傾:“愛卿此言,可有實證?!”

“暫無鐵證!”杜豐坦然道,“然,兵者詭道,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若待其合流,則我安西、北庭恐成孤島,河西危矣!臣建議,朝廷當立刻調整方略,命安西、北庭守軍,加強聯係,互為犄角,勿再各自為戰!同時,速派得力使者,深入西域,查明三方勾連之實情,並設法離間分化!”

他再次提出了具體的戰略建議,將自身定位為一個純粹的、憂心國事的謀臣。

李輔國沒想到杜豐竟能將話題引向如此宏觀而迫切的戰略層麵,一時語塞。他若再糾纏於杜豐的“小過”,反倒顯得自己不顧大局。

肅宗沉吟良久,目光在杜豐和李輔國之間逡巡。杜豐提出的潛在威脅,確實觸動了他最敏感的神經。相比之下,那些關於杜豐的“風聞奏事”,顯得無足輕重了。

“杜愛卿所慮,甚是有理。”肅宗最終開口,“西域之事,確需更加警惕。便依愛卿所奏,著令安西、北庭緊密聯絡,共禦外侮。至於遣使探查之事……容朕細思。”

他頓了頓,看向杜豐,語氣緩和了許多:“杜愛卿心係國事,朕心甚慰。三司會審之事,既無確鑿實證,便到此為止吧。愛卿依舊儘心輔導東宮,為國獻策。”

金口一開,籠罩在杜豐頭上的政治陰雲,瞬間消散大半!

“臣,謝陛下隆恩!必當竭儘全力,以報君恩!”杜豐躬身謝恩,心中一塊巨石落地。

他知道,自己憑借對西域局勢更深層次的洞察和精準的戰略判斷,成功化解了這次危機。不僅擺脫了李輔國的構陷,更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皇帝心中“能臣”、“謀臣”的地位。

退朝之後,杜豐步履沉穩地走出紫宸殿。陽光灑在他紫色的朝服上,泛起淡淡金輝。

長安的這一局,他險中求勝,暫時站穩了腳跟。然而,他心中並無多少喜悅。西域的謎團更深,淩素雪的處境更險,而大唐西陲的危機,似乎才剛剛揭開序幕。

他望向西方,目光仿佛穿越了千山萬水。

暗流已然湧動,破局之路,仍漫長而艱險。但他知道,自己必須走下去,為了這片江山社稷,也為了那縷仍在遠方黑暗中掙紮的星火。下一步,他的目光,必須更深入地投向那片廣袤而危機四伏的西域。真正的較量,或許才剛剛開始。

喜歡乃翁,大唐中興了!請大家收藏:()乃翁,大唐中興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大明:我朱老三,解鎖呂布模版! 這就是你的宿命 秦朝曆險記 網遊:女神升級我變強 絕世之暗夜至尊 戰神潛龍歸來 開局賣家業?反手打造最強軍工 重生:舔狗的終極進化之路 攤牌了,不舔了,我爹是人族戰神 卸甲姑爺踏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