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河北三鎮相繼俯首,帝國東方漸趨平定之際,遙遠的西域,那場關乎大唐西陲安危的鏖戰,也終於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迎來了階段性的轉折。
龜茲城,已然成為一座浴血的堅城。
城牆上下,遍布戰爭留下的猙獰痕跡。被回回炮砸出的坑窪尚未填平,焦黑的箭樓兀自冒著殘煙,空氣中混合著屍骸腐臭與硝煙的刺鼻氣味,久久不散。城頭值守的唐軍將士,人人麵帶倦容,甲胃破損,許多士卒身上還纏著滲血的布條,但他們的眼神,卻如同大漠中曆經風沙磨礪的磐石,堅定而銳利,死死盯著城外那片連綿的吐蕃營寨。
吐蕃“幼狼”論莽羅衣的攻勢,持續了將近一月。這位年輕的吐蕃梟雄,用兵確如傳聞中那般狡詐狠厲。他不再像其叔論欽陵那樣尋求正麵決戰,而是不斷變換主攻方向,時而猛攻東門,時而夜襲北牆,輔以回回炮的持續轟擊,試圖在漫長的消耗戰中拖垮唐軍的意誌和城防。
然而,他低估了梁宰的決心,也低估了安西唐軍的韌性。
安西節度使梁宰,這位麵容粗獷的宿將,仿佛一株紮根邊塞的胡楊,任憑風沙狂嘯,我自巋然不動。他采納了杜豐“穩守挫銳”的戰略,憑借龜茲堅固的城防,與論莽羅衣展開了殊死的拉鋸。每一次吐蕃士兵如同潮水般湧上城頭,都會遭到唐軍頑強的反擊。滾木、礌石、熱油、金汁……所有能用的守城器械和手段都被發揮到極致。短兵相接的肉搏戰幾乎每日都在上演,城牆垛口反複易手,又被唐軍一次次舍生忘死地奪回。
副將渾泰在這場血戰中迅速成長,他繼承了堂兄渾瑊的勇武,每每在關鍵時刻,親率精銳甲士充當救火隊,哪裡防線告急就衝向哪裡,手中長槊不知挑翻了多少吐蕃“桂”武士,自身也多次負傷,卻始終死戰不退。他的勇猛,極大地鼓舞了守城軍民的士氣。
但戰爭的代價是慘烈的。城中守軍傷亡日增,藥材奇缺,箭矢儲備也消耗巨大。最大的威脅,來自於吐蕃那幾具龐大的回回炮,它們持續不斷地將巨大的石塊拋射入城,不僅砸毀民宅,更對城牆本體造成了嚴重的損害,南麵一段城牆甚至出現了明顯的裂痕。
就在這最艱難的時刻,河西節度使派出的五千精騎、一萬步卒,攜帶著大批箭矢、守城器械和部分工匠,曆經艱難跋涉,終於抵達了龜茲外圍。他們並未貿然與吐蕃主力決戰,而是依令,在梁宰的調度下,一方麵加強城防,搶修破損,另一方麵,不斷派出精銳騎兵,襲擾吐蕃的糧道和小股部隊,使得論莽羅衣無法全力攻城。
與此同時,淩素雪麾下“察事司”西域分部的活動也初見成效。關於論莽羅衣“損失慘重”、“久攻不下、讚普不滿”、“其他貴族欲取而代之”的流言,開始在吐蕃軍中悄然傳播。雖然未能直接導致其內亂,但也無疑加劇了論莽羅衣的壓力和其麾下各部族軍隊的疑慮。
戰局,逐漸陷入了膠著。論莽羅衣發現,龜茲這塊骨頭,遠比他想象的要硬得多。唐軍的抵抗意誌頑強得可怕,而援軍的到來和後勤線受到襲擾,更讓他速戰速決的計劃徹底落空。時間,開始站在防守一方。
轉機,發生在一個風沙驟起的黃昏。
連日攻城受挫,士氣有所低落的吐蕃軍,再次組織起一波強攻,主攻方向正是那處出現裂痕的南城牆。巨大的攻城錘在箭雨和盾牌的掩護下,一下下撞擊著城門,雲梯如同附骨之疽般搭上城頭,吐蕃士兵嚎叫著向上攀爬。
梁宰親臨南城指揮,渾泰則率領敢死之士在城頭往來衝殺,戰況異常慘烈。眼看一段城牆在撞擊和攀爬中搖搖欲墜,數名吐蕃悍卒已然躍上城頭,形勢岌岌可危。
就在此時,渾泰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他猛地奪過身邊士卒手中一罐猛火油石油),點燃引信,在周圍唐軍驚駭的目光中,大吼一聲:“大唐萬勝!”竟縱身從城牆裂口處躍下,直直砸向下方那巨大的攻城錘和密集的吐蕃士兵!
“轟——!”
劇烈的爆炸聲和衝天而起的火光,瞬間吞噬了攻城錘以及周圍的大片區域。火焰猛烈燃燒,引燃了吐蕃士兵的衣甲和攻城器械,引發了一片混亂和淒厲的慘嚎。
渾泰,這位年輕的將領,以最壯烈、最決絕的方式,踐行了他與龜茲共存亡的誓言,也用生命為守軍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為渾將軍報仇!”梁宰虎目含淚,嘶聲怒吼,揮刀將一名剛探上城頭的吐蕃百夫長砍翻。
“報仇!報仇!”城頭守軍目睹渾泰壯舉,悲憤交加,士氣瞬間被點燃至頂點,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將攀上城頭的吐蕃士兵儘數斬殺,並將雲梯一一推倒。
這場麵太過慘烈和震撼,連凶悍的吐蕃士兵也為之膽寒,攻勢為之一滯。
而此時,城外的河西援軍騎兵,趁勢從側翼發動了一次淩厲的突襲,狠狠撕咬了吐蕃攻城主力的側後方,燒毀了不少營帳和輜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內外交困,士氣受挫,加之風沙越來越大,不利於攻城,論莽羅衣望著那座依舊巍然屹立、仿佛永遠無法征服的龜茲城,以及城頭那麵雖然殘破卻始終飄揚的大唐旗幟,終於不甘地下達了退兵的命令。
持續月餘的龜茲攻防戰,以吐蕃軍的主動撤退暫告一段落。
數日後,打掃完戰場,初步穩定了局勢的梁宰,與河西援軍主將聯名,以八百裡加急,將西域捷報送往長安。
捷報中,詳細陳述了龜茲保衛戰的艱苦與慘烈,尤其濃墨重彩地描繪了渾泰將軍壯烈殉國的英勇事跡,為其請功追諡。同時奏報,吐蕃論莽羅衣部已退至疏勒以西休整,短期內應無力再組織大規模進攻,安西核心區域暫保無虞。北庭節度使朱光庭亦發來協奏,表示北庭方向壓力已減輕,並派出部隊策應安西。
這份來自萬裡之外的捷報,穿越河西走廊,飛越隴山,最終送達長安時,距離魏博平定、成德請罪,不過旬日之間。
杜豐在政事堂內,同時看著來自河北的最終報告和這份染著西域風沙與鮮血的捷報,沉默良久。
他既為河北的初步平定感到欣慰,更為西域將士的忠勇和渾泰的犧牲而心潮澎湃,亦深感肩上責任之重。
他當即下令:
“追贈渾泰為安西大都護,諡號‘忠烈’,厚恤其家。所有龜茲守軍及河西援軍將士,論功行賞,犒勞三軍!”
“敕令梁宰、朱光庭,趁吐蕃新敗,加緊修複城防,鞏固防線。於交通要衝、水源地處,增築堡壘烽燧,形成縱深防禦體係。”
“招募內地百姓,尤其是關中、隴右無地或少地之民,遷往安西、北庭,由政府撥給土地、種子、農具,移民實邊,穩固根基。此乃長久之計,需穩步推行。”
“命河西、隴右,繼續向西域輸送必要的軍械物資,尤其是強弓硬弩與守城器具。同時,加強對吐蕃動向的偵查,不可因其暫退而鬆懈。”
一道道命令發出,旨在將這場用鮮血換來的勝利,轉化為帝國西陲長治久安的基石。
西域的烽火暫熄,但杜豐知道,吐蕃之患,絕非一戰可定。論莽羅衣這條“幼狼”隻是暫時退去舔舐傷口,更大的風暴或許還在後頭。然而,此戰的勝利,極大地提振了帝國上下的信心,也證明了杜豐東西線統籌戰略的正確性。
如今,東方已靖,西方暫安。帝國的目光,終於可以更多地投向內部深化的改革,以及……那始終曖昧不明、蠢蠢欲動的北方。回紇人的使者,據說已經在前來長安的路上了。新的挑戰,即將接踵而至。
喜歡乃翁,大唐中興了!請大家收藏:()乃翁,大唐中興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